最近在走访市场时,在众多大型KA商场的食用油销售终端,观察了一下食用油,发现了一些问题,仅供二三线食用油企业参考。
在大型KA销售终端,如果这些食用油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产生销售业绩,那么这些销售终端无疑成为二三线食用油企业最想攻占的目标阵地。
经过企业销售人员和经销商的努力,再加上高额的进入费用,总算得以进入KA,从这一角度来说,不少二三线食用油品牌已经获得了进入阵地的许可,但很可惜,这些品牌要么不珍惜自己的阵地,要么因为各方面资源有限而仅仅获得一个较薄弱的阵地。
在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型KA卖场终端,食用油专区的货架上和货架前的展示台上,2/3的地盘被金龙鱼和福临门毫不客气地霸占了,余下的1/3,才是众多二三线品牌互相争抢的小地盘。
于是,在这些销售终端,很容易看到这么一种现象:金龙鱼和福临门两个江湖大佬,一副威严气派地站在专区最显眼的位置,整个排位看上去仿佛就是它们两个的专属(它们的产品线实在是太丰满了,这是二三线品牌所望尘莫及的),顾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第一眼看到的,或者最大面积进入顾客视线的,都是两大品牌的产品。
更厉害的是,这两个江湖大佬还专门派出终端杀手——促销员。“金龙鱼是食用油第一品牌,你看这1:1:1的营养均衡是金龙鱼提出来的……”这是金龙鱼的促销员;“福临门是国营大品牌中粮公司的,买了放心……”这是福临门促销员甜美的声音。
毫无疑问,90%的消费者都被这两个江湖大佬给拦截了,因为这是事实,它们确实是中国食用油市场中两大最有实力的品牌,消费者也认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那些好不容易花费大价钱才进入这个阵地的二三线品牌们是如何利用这个阵地的:
以茶树籽油进入公众视野的湖南金浩茶油,在沃尔玛和家乐福这些KA卖场中,仅有在货架上展示一到两桶4L或5L的产品,而且“淹没”在一大群同类品牌之中,实在不怎么显眼;以玉米胚芽油为核心诉求的长寿花和西王,与金浩是同样的命运,顾客只是偶尔才能发现,货架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品牌产品。
是企业花不了更大的价钱或者缺乏公关能力,而无法拿到更多的货架排位?还是企业自身没有底气,干脆没有占领重要阵地的想法?
要说二三线食用油品牌没钱吧,也不对,因为这些品牌在电视频道、平面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大下血本,请名人代言的广告随处可见,当然,这么大的投入也能带来一些销量的增长。
靠广告来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增加产品销量,当然没错,只是在没有稳固阵地的基础上,不是让广告公司创意挖掘一个卖点,提炼一个貌似正确的诉求点,就可以动用飞机大炮去胡乱投放。
没有阵地,你所投入的费用,起码有80%会被浪费掉,你这是在做营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