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期货协会会长注定是个“拓荒者”,田源认为一辈子只做了几件事,但这几件事都是开辟了几个不同的行业或领域。从价格改革到创建国内期货市场,从国外留学归来到亲自做企业实验,他被尊为期货业的“教父”。
他总是笑着。似乎在他面前从无难关。
田源目前只保留了两个头衔: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
对于开拓者田源来说,中国期货业十三年来可谓惊心动魄,但他用一句话带过了:
“就像长江黄河,九曲十八弯,不过未来终成大势,澎湃入海。”田源在电话里笑着,却似乎看得见目光炯炯。
拓荒者
“没有石油期货时,石油价格是由垄断组织决定的;后来有了石油期货,相关企业便能够在石油价格上涨和下跌过程中保护自己。”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一位女总裁说。
也许她并没有想到,她在1987年的那一席话,能够使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掀起澎湃的期市海洋。
在她旁边的听众之一有当时33岁的田源———他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代表团成员访问美国,参观纽约商业交易所。
这位女总裁的话让田源受到了巨大的震动。那时,田源是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价格组副组长,负责参与制定国家价格改革方案,参与价格改革方面的具体工作。
“当时,中国一些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价格不断波动,波动幅度还很大,比如玉米价格,有时波动1倍以上。”田源说。所以,田当时就想:期货既然能转移价格波动风险,是不是可以把它带到中国去?
回国以后,田源就开始研究期货市场运行规律,并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88年度研究计划中,将期货市场试点研究列为重点课题。1988年2月,李鹏总理看了研究计划以后,用大红的粗铅笔在题目下边画了一道,并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几句话田源至今记得清清楚楚:“马洪同志,请你组织几位同志研究国外的期货制度,用于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随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国期货市场工作小组,田源任组长。该小组工作的成员,不少后来成为了中国期货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常清,现任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玉辰,现任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
此后,中国期货市场工作小组开始逐步推动在中国建立期货市场。并联合8个部委,形成在郑州进行期货市场试点的报告上报国务院审批。但是,报告送到国务院以后,一直没有批下来。
直到1990年5月,田源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价格组组长,参加李鹏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小型座谈会。
田源发言说:“现在的通货膨胀主要反映在农产品价格上涨方面,要想让物价比较平稳,就需要找到一种机制来帮助治理通货膨胀。”随即田源介绍了国外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成功经验。
李鹏总理听后一锤定音:“对,这个主意好,中国宋代就有期货,王安石搞青苗法就是一种期货,期货能保证农民利益,庄稼还种在地里,粮食就已经卖出去了,我看可以试一试。”
中国期货市场在郑州试点就这样定下来了。虽然得利的是河南,但最高兴的却是田源,因为3年多的艰辛努力和执着追求终于体现了价值。
其后中国期市蓬勃发展,最辉煌时达到50家交易所、数十个品种、2000多家经纪公司和代理机构、10万亿元年成交金额的规模。
“现在看来,我们当时的设想和决策经受住了10多年历史的考验,为国家做了一件好事。”田源说。
领头羊
建立期货市场,首先要有期货经纪公司———田源认识到这一点,是在他再次到美国之后。
期货市场在郑州试点定下来之后,1990年田源又到了美国。他需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期货市场运行经验。
田源发现了期货经纪公司这个全新的商业机会———在中国只要有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市场,就一定需要期货经纪公司为客户服务。
“中国需要成立期货经纪公司。”田源1991年回国后对物资部部长柳随年说。但物资部给他安排的是对外经济合作司司长的职位。田源说:“我不搞。”柳部长说:“不搞不行。在你没回国时党组就定了。”
田源只好答应。尽管司长职位在他那帮卓有成就的同学里已经是最高的,但他还是想放弃官职,成立期货经纪公司的念头越发强烈。
一年后,田源再次说服物资部投资设立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部长叫难,说物资部下面办了太多公司,部里没钱了。田源说:“不给钱我也能办。”
田源性格中的执着让他认准了就不放弃。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终于在1992年成立,并迅速成长为中国期货界的龙头。经历了期货业的风风雨雨,中期的龙头地位保持至今。
为什么中期公司能有这样的成功?在田源看来有两个重大的原因:其一,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期公司是以当时的物资部和商业部两部下属公司为主要股东注册成立的,这是中国第一批规范化的股份制公司;其二,当机会来临时,紧紧地抓住了机会。中期公司在成立后迅速扩张,在全国设立了18家公司和代表处,几乎占领了所有的战略要地。公司职工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2000人。
不过,缺乏经验的扩张在后来使中期公司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田源称,因为期货是高风险行业,在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快速布点实际上是快速地积累风险,留下隐患。中期的18家公司关闭了11家,2000员工淘汰了1500人。
血的教训、高昂的代价使田源认识到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与内控制度。“这一条是期货业的生命线。”田源说。“在世界上,因发生重大风险而破产的期货公司比比皆是。风险夺走公司所有的利润,所有的资本金和公司的未来。”
田源在中期公司北京总部的门口设计了一块风险台地,由凹凸不平的毛石铺成,用意就在于提醒中期员工天天注意控制风险。
中期公司的发展历程:从无到18家公司,到今天的7家公司;从6个人,到2000员工,到今天的500人,与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恰恰相合———起步,发展,再到整顿,到最后近50家交易所仅剩下3家,数十个品种剩下12个,2000多个经纪公司和代理机构剩下180家,年成交金额从最高的10万亿元急跌至1.6万亿元。
自律者
田源自称故事中没有传奇,但始终贯穿着执着。在中国期市遭遇6年整顿的低迷时期时,他“一秒钟也没有想到放弃”,并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期市又迎来了恢复增长的好时光。
他头上曾经有很多耀眼的头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价格组组长、北美物产集团董事长、中国诚通集团董事长,但是,所有与期货无关的头衔现在都已经从他头上卸去,他只是想“以3到5年的时间去做精做大期货业”。
整顿之后的期市现在又面临着规范发展的大好时机,2002年期市成交金额也从整顿之后最低的1.6万亿元恢复增长至3.95万亿元,业内预计2003年能增长50%,达到6万亿元。
整个期货界都很兴奋,田源同样如此。但他这个期市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情却并不轻松———作为中国期货业协会首任会长,他身上还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期市还有很多问题:法制不健全;体制亟待改革;品种太少;期货经纪业全行业亏损;手续费竞争、暗佣问题依然存在;诚信的缺乏使操纵无法完全避免……而这些问题在一朝一夕并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不过当务之急是,中国期货业需要建立起一种自律机制———田源认为。
在欧美等国家,以行业协会为主的自律机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田源表示,中国期货业协会作为一个自律组织,将在今后真正发挥自律作用,直面行业存在的问题,使期货行业从缺乏自律、忽视自律、各自为战的状态转到强化自律、重视自律、重视诚信文化,团结合作的新轨道上来,把期货行业做成一个诚信典范的行业。
标签
有人评价田源说,他是一个拓荒者,在一块荒地上种下了期货这颗种子,并使之生根发芽;也有人说,他是一根标签,透过这根标签,我们可以看清中国期货13年来的发展历史。
现在,49岁的田源有些累了。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得他现在经常到下午就明显疲劳。“就像从前用的那种电池,电池没电以后,在后面扎两个眼,往里灌点盐水,还可以亮一段,但是很快又不亮了。
不过有熟悉他的人说:“尽管是工作到晚上12点,他仍然能够目光炯炯。”这是因为他热爱期货这个行业。
“我从第一次接触期货到现在,已经17年了,没有其他行业比期货行业更精彩。”田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