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奥格威:从农夫到广告教皇的传奇(一)



1978年,大卫·奥格威出版了他的自传《大脑,生血和啤酒》,在《隧道尽头的光亮》一章的开头,他说:“我的生命在不同的空间里度过了几个阶段:在巴黎做厨师、在苏格兰卖炉具、为好莱坞做民意调查、服务于情报机构、在阿米什人那里做农民,然后创办广告公司。”

奥格威在纽约创办奥美广告公司的时间是1949年,那一年,奥格威38岁。那时,他没有文凭、没有客户、银行账户里只有6000美元。10年过后,奥美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5家广告代理商之一,在29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拥有1000个客户,营业额8亿美元。同时,奥格威也赢得了各种赞美之语:

现代广告最具创造力的推动者——《纽约时报》

奥格威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传统观念的抨击照亮了整个广告业,令任何广告人都无法企及——《广告周刊》

1982年,法国的《扩张》杂志对工业革命作了专题报道,并推举出11位对工业革命具有影响的人物,大卫·奥格威与爱迪生、爱因斯坦、列宁、马克思等名列在一起,该杂志把他称做——现代广告教皇。

逃离牛津到巴黎做厨师

1911年6月23日,奥格威出生于苏格兰的小镇西赫斯利,巧的是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在这一天出生的。奥格威的母亲是漂亮的爱尔兰人,但脾气古怪,她不立奥格威做继承人,理由是,奥格威能挣到很多钱,不需要家里的帮助。

50岁时的奥格威谈起父亲,几乎使用了人性中所有美好的字眼:“父亲是个仁慈、有耐心、和蔼、直爽、无私、热情的人,体格强壮得像牛一样。”他总是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们,包括他们犯的错误。6岁时,父亲就要求奥格威每天喝一大杯生血,后来又让他喝啤酒,为了增强心智,他每周还要吃三次小牛脑。血、脑,还有啤酒,都是贵族式的生活体验,奥格威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强壮、聪明的人。奥格威从他父亲那儿继承了两大习性——抽烟斗以及遇到最讨厌的事也丢不掉的幽默感。

奥格威心目中的大英雄是他的祖父。祖父14岁辍学,后来移民阿根廷经营农场。他参加过巴拉圭战争,农场经营失败后成为无业游民。为了养活一大家人,跑到新西兰淘金又一无所获。最后,他回到伦敦,在一家银行做了书记员。4年后,这个没受过多少教育的牧羊人成为一家银行的经理,他把7个孩子都送进了私立学校和大学。

1929年,奥格威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奥格威没有选择剑桥,是因为他的父亲和哥哥当年在剑桥都很有名气,他不想让自己生活在父兄的阴影之下。其实,奥格威选择牛津是很冒险的——如果他拿不到奖学金,他根本负担不起牛津的学费。然而,虽然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他却拿到了奖学金,因为基督教会学院的理论是:考试中得高分的学生很可能是社会上二流的人才,奖学金应该颁发给将来会有长足进步的学生。

然而,奥格威在牛津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哮喘病让奥格威彻夜难眠,他早上可以打网球,下午可以骑马,每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饭,但是白天上课的时候,他永远昏沉沉的,只要考试,他一定不及格。他太向往学校之外的生活,对学业没有兴趣。两年之后,奥格威退学了。奥格威把在牛津的日子称作“不快乐的时光”,这段生活导致他日后成为填鸭式教育的积极反对者。

离开牛津,奥格威来到巴黎的皇家饭店,学习烹饪。巴黎的厨师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年,却使奥格威不仅练就了享用一生的烹饪手艺,成为美食家,也让他爱上了法兰西,即便后来跑到美国打天下,他还是常常来法国避暑度假,和妻子一起骑着脚踏车四处旅行。1967年,奥格威在法国买下了多佛古堡,从奥美退休之后,他隐居在那里,直到离世。

超级推销员

1932年,21岁的奥格威结束厨师生涯,回到苏格兰,开始推销将军牌炉具。奥格威每天穿梭在大饭店、古堡、修道院之间,用他的唇枪舌剑和老到的烹饪技法,所向披靡,大获成功。

多年以后,奥格威偶然发现了自己27年前写的一份推销计划书,他顺手摘录其中的一部分寄给董事会,并附了一个说明:“由这段文章看来,它证明了两件事:一,我在25岁时就已绝顶聪明;二,在往后的27年里,我根本没有学会任何新东西。”

1971年,《财富》杂志在一篇报道奥格威的文章里,提及这篇计划书,称其为“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销售手册”。

这份销售手册出炉的背景是这样的:鉴于奥格威推销将军牌炉具成绩卓著,公司指定他写一份指导其他销售人员的手册。奥格威也借此总结出自己的一整套推销“战略”:

 大卫-奥格威:从农夫到广告教皇的传奇(一)

全英国总共有1200万户居民,其中有100万户拥有汽车,但是只有一万户家庭拥有将军牌炊具。一个家庭如果买得起汽车,就买得起将军牌炊具。——这是销售手册《前言》中的第一句话,即使现在看来,也是一段精彩的广告用语。

推销计划书分《前言》、《出击》、《防卫》三大部分,各章又列出若干细则,比如《出击》篇分为:概论;经济效益;随时待命;清洁干净;烹饪艺术;对厨师的诉求;对男士的诉求;对特殊阶层的诉求;厨房专用暖气与空调设备;说俏皮话。

在“推销原则”里,奥格威又制定出一系列原则——拜访原则:仪容整齐,衣着朴素,切勿戴圆顶高帽,从后门出入(大部分的业务员都不择手段地从前门进入,这种方式最为主妇和仆人所憎恶);

说话原则:对前来开门的人坦诚简短地说明来访目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捏造不实的借口进入顾客家门。在介绍产品时,语言要准确、诚实,避免夸张的语气,使人产生戒意;

时间原则:中午是禁忌时间,晚饭后登门较易成功;

自信原则:除非你懂得若干烹饪知识,而且能表现出比实际还懂的样子,否则别想卖出一套将军牌炊具。

奥格威几乎把能想到的所有细节、处境、困难都制定出应对的办法,其周密、细致之极,显示出奥格威天才般的推销本领,而其中的趣闻也比比皆是:

奥格威卖了一只将军炉给大卫·麦克唐纳,麦克唐纳是圣安德鲁和爱丁堡的罗马天主教大主教。炉子装好后一星期,这位圣人跑来找奥格威,希望他能造访其他教区内的所有女修道院。接下来的3个月,奥格威开车跑遍苏格兰,敲遍所有女修道院的门。每一间修道院的主持修女都在等待着奥格威的造访,她们手里拿着笔,准备在购买合约上签字。

调查员·情报员·种烟农民

1935年,奥格威把销售手册的副本寄给了伦敦美瑟—克劳瑟广告公司,并声称自己“不曾写过任何广告文案”,但是希望能在广告行里闯出一番事业。没想到,他还真被录用了,依然做推销,不过是改成了广告推销。

1938年,奥格威受公司委派,前往美国学习广告业务。当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不禁喜极而泣。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不久,他移居美国。

他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普林斯顿盖洛普博士的受众调查所为好莱坞制片商做民意测验,调查电影明星受欢迎的程度、预测故事情节的吸引力、预测电影未来的走向等等。虽然奥格威的周薪只有40美元,但他说,如果让他给盖洛普博士付学费他都乐意,因为他从这份工作里学到的东西太多了。

1944年,奥格威担任英国驻美使馆二等秘书,奥格威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外交大臣或首相发送电报。1945年6月,奥格威向伦敦和重庆发送了一封电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9024.html

更多阅读

大卫.奥格威——品牌形象论 大卫奥格威的书

大卫.奥格威——品牌形象论文章转: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22fdd50100e8qa.html提到大卫·奥格威和他的思想理论,我们不能不首先想到他主张的“品牌形象(BrandImage)”,这个观点影响很大,使“树立品牌形象”成为广告界的一种时

大卫-奥格威:从农夫到广告教皇的传奇

1978年,大卫·奥格威出版了他的自传《大脑,生血和啤酒》,在《隧道尽头的光亮》一章的开头,他说:“我的生命在不同的空间里度过了几个阶段:在巴黎做厨师、在苏格兰卖炉具、为好莱坞做民意调查、服务于情报机构、在阿米什人那里做农民,然后

涅槃:从工商户到现代企业的跨越(下)

迎击金融风暴之提升篇  时间:4月28日19点30分   地点:东莞宏远大酒店皇爵包房     经过近半个月洪帆的“耳提面命”和“洗脑活动”,王志对天雄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思考逐渐深刻和清晰起来。就像一个人在深夜中跋涉,

雷汉辉:从菜贩到地产富商的传奇

雷汉辉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却有着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在加拿大和美国创造了从摆摊卖菜到地产富商的传奇经历。 从卖菜到开杂货店 雷汉辉1936年出生于广东中山南区渡头村的一个华侨家庭。在他15岁的那一年,来到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市

声明:《大卫-奥格威:从农夫到广告教皇的传奇(一)》为网友浪漫野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