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铭
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半年以来,实际仍在“裸奔”。 4月8日,民营配送龙头九州通集团业务总裁耿鸿武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论坛上表示:“尽管目前已经有27个省份完成了基本药物招标,但实际开始采购的仅三四个省,大部分省份还在观望。” 招标完成仅是定下采购价格,但由于宏观政策一直不甚明朗,因此组织采购的省份寥寥无几。河南省卫生厅人士坦言:“河南是在全国最早进行基本药物招标的省份之一,但实际采购也将在今年5月份开始。” “暂时不采购的原因是各地都在期待国家政策,”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各省的操作不规范因素很多,到时候如果出现大规模弃标,无疑会给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造成压力。” 多数制药企业都反映,在已经完成招标的省份中,恶意竞标、地方保护等现象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基本药物制度在操作中,依然没有翻越一般药品招标的藩篱。招标乱象 2009年9月28日,发改委公布了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各省在招标中也参照这一价格确定了最终中标价。这一看似合理的流程,却让很多基层医院无所适从。原因就在于中标价远远高于现行基层医院的实际进货价格。 “如诺氟沙星,各省中标价多为3元以下,看着已经很低了。但在医院实际销售中,价格一般都不到1元。”耿鸿武表示。 基层医院和零售药店的进货途径基本类似。在农村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中,有很多是不参与招标的,而是从生产、流通企业直接进行价格谈判。议价的结果是这一市场竞争极其充分,价格压得很低。耿鸿武表示:“基层医院的药价基本上和药店相同,而大型医院的价格要远远高于一般药店。” 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之前,卫生部曾经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收入做过测算,药品经过各种中间环节,到达基层医院销售,实际加价率仍高达43%。然而执行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后,这一加价比例还将进一步增高。 这令很多基层医院无所适从:执行国家指导价意味着需求将会流向药店,按原价执行又不免背上不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嫌疑。 另外,由于地方保护政策的存在,省内企业往往得到更多的照顾。优质优价、单独定价等政策又在各省的基本药物政策中抬头,各企业都试图在政策之外形成价格高地。江苏福邦药业总经理姜和平就表示:“大型企业、优质药都有政策照顾,小企业在招标中很吃亏。” 混乱的不仅仅是药品价格。在流通体系中,基本药物制度要求的统一配送,在很多地方也无法达到。耿鸿武表示:“流通企业的成本随运输距离和数量而不同,不能用统一的利润率来限制。” 上述河南卫生厅人士承认:“九州通是我省流通企业招标中排在第一位的,但也无法实现全省的覆盖,转配送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现行制度中,这种操作是严格限制的。” 同时,省级的基本药物招标要求企业直接参与,排斥了代理商,企业不得不派出大量人力到各省参与投标。而各省的政策差别很大,标书也不统一,给各企业都造成了很大负担。 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宋瑞霖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过年之后,很多企业组织一线生产工人到招投标办帮忙,实在是忙不过来了。” “既然国家已经有了指导价,为什么还要招标呢?我觉得采取备案制就可以了。”白云山制药一位人士表示。 卫生部出手 对于现行基本药物招标中的种种问题和企业的纷纷不满,卫生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些政策指定的时候,政府部门也确实没有想明白,只是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来总结经验。”卫生部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无奈地表示。 按照医改方案的规划,今年基本药物制度要在全国60%的基层医疗机构推开。郑宏坦言,完成这一目标仍然很有难度。 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更多地选择用脚投票。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向记者介绍了一个统计数据——生产基本药物的企业中,18.2%的企业表示不参与基本药物招标。 事实上,基本药物采购推行慢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基本药物在使用中要求政府给予差价补贴,而这部分费用有待于国家的划拨。至今卫生部都没有对这一划拨机制作出任何明确的表态。 以重庆为例,在全部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后,财政每年将为此补贴约15亿元。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这部分财政补贴很难自给,而国家的投入又遥遥无期。各省“只管招标而不管采购”也就事出有因了。 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卫生部负责资金使用的规财司和基本药物司之间意见也不完全统一,因此基本药物制度大手笔的背后也有软肋。” 于是各地级市在实际操作中,又开始了变相的“二次招标”,将全省定好的统一价格再做一次规范,排挤掉部分小企业,留给更有“执行力”的大企业高价产品更多的空间。基本药物制度正在逐渐流于形式。 不过,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可能很快就要结束了。郑宏透露:“今年下半年,卫生部将拿出一个基本药物招标的统一办法来,规范各省正在进行的招标工作。”这也是在各省卫生部首次明确表示在招标使用环节将作出统一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