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长杰
商界在线: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商界在线-天天直播”,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世界最大铜管企业——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长杰先生。欢迎李先生!
李长杰:谢谢,“商界在线”各位网友大家好!
商界在线: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南新乡市,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精密铜管加工企业,但在13年前,这一家企业曾经亏损4000多万、负债高达116%,濒临破产。金龙走到今天这一步,董事长李长杰先生可谓功不可没。今天我们将与李总回顾一下金龙走过的历程,探讨一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嘉宾简介:
李长杰,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是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公司。但是它却是日立、格力、美的、海尔、LG等空调大鳄的首选供应商,企业的空调与制冷专用精密铜管产量世界第一,占全球产量的七分之一,超过日本整个国家产量的总和。
面对今天一个销售收入达103亿,国际市场所向披靡的巨型企业,元但是又有谁能够想到,这家企业在十几年前欠债一个多亿,资不抵债,濒临破产。
创造金龙铜管神话的正是金龙的董事长兼总裁李长杰。李长杰是一个说话做事都是极具魅力与魄力的老板,就是他让整个企业起死回生,进而成为世界领先的金属加工企业。
回顾:资不抵债 濒临破产
商界在线:李总你好,请您回顾一下金龙当初的发展情况。
李长杰:好的。1987年,我到了金龙前身,就是集体企业新乡无氧铜厂。1991年的时候,我代表企业与芬兰奥托昆普公司签订了进口协议,引进了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国内第一条,世界第二条的精密铜管生产线。精密铜管是空调冰箱等制冷产品的主要部件,一直依赖进口,这就是巨大的商机!为了抢先抓住商机,我们顾不上芬兰技术还不成熟,就引进了他们的设备。
商界在线:技术不成熟肯定不能提高企业的产能。当时的技术条件不成熟,生产情况怎样呢?
李长杰:由于技术有缺陷,第一批外国工程师调试出的设备,根本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竟然烧掉图纸;第二批外国人牛气冲天,最终也是灰头土脸;芬兰人无奈之下,最后将生产线的发明人搬了过来,还是不行。1993年勉强投产,但是设计产能6800吨的生产线,产品合格率仅仅只有31%!铜管一拉就断,废品堆积如山。外国人急,中国人急,不能达产意味着项目失败。银行也急,企业眼看还不了贷款了;我负责技术。我更急,因为这是我自己力主引进的项目。
商界在线:作为负责人,你的责任更大。
李长杰:确实。但是那种情况下,生产还是要开始。我白天黑夜地与工人们在一线工作,肩拉背扛。我要做出表率,让工人们相信企业还有前途。我的确坚信有前途,但是面对现实困境,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难受。现实是非常残酷。一边是我们厂气息奄奄,亏损4000多万,负债高达116%,已经快要破产;另一边是国内巨大的空调和制冷设备铜管市场,全部被日韩产品疯狂抢夺。差距太大了。真的很让我头疼。
到1994年底,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工资就快发不起了,吃饭也成了问题。而生产一线还在昼夜坚持,其中拉拔工完全靠力气干活。我看他们辛苦,我就自己拿出50元钱买了饭票,送到拉拔工的手里,我就希望他们夜班加餐时,能多吃一个馒头。
1994年的那段时间,那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痛苦失意的日子。事业不顺,被员工误解,自己的管理思想被领导置之不理,历时三年辛苦引进的铜管项目屡试屡败,许许多多怀疑的声音出现在了听得见和听不见的地方。最心灰意冷的时候,下班后回家,数数三个孩子好好地都在,我也就心满意足,不愿再想其他事了。压力实在太大了,超出你的想象。
痛定思痛进行改造
商界在线:面对这种情况,压力再大,你还是要干下去,毕竟企业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吃饭。你当时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
李长杰:有。我认为,整个企业的运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有环节必须协同推进。技术不成熟是事实,企业管理思想和运营机制的大锅饭问题更加严重。那样搞下去,企业早晚得死!现在必须将企业按人心人性的需求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造,然后项目才有救。
一个企业最可怕的力量,不是表现在财务报表上,而是表现在人心里,表现为员工的热情。总裁的价值是为员工创造幸福。总裁一句话不说,但是心里想的、实际做的,是怎样为员工创造幸福。这种情况下请问员工会怎么想?肯定会说:“我们就为老板创造更大的幸福!”人心是互换的。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这是一个伟大的平衡。
商界在线:这种管理理念在当时应该是超前的,具前瞻性的。你的管理理念有没有得到具体实施?
李长杰:暂时还没有。当初精密铜管上马的时候,企业的种种问题立刻集中爆发出来。当时的厂长情急之下,命所有的厂级副职领导统统下到车间,搬个板凳坐在现场,监督工人生产。这种举动,一下把员工推到了企业的对立面,这是对人的不尊重,使员工变得更加消极抵触。我十分反感,管理这个武器,只管得住别人的手和脚,管不了别人的心。
众志成城 努力自救
商界在线:1994年12月的时候,你当选厂长,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你身上了。你是怎样来领导这个企业的?
李长杰:我在就职演说上,对全厂员工说:“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只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纠正了错误思想,就等于纠正了人生——那么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只有靠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自己救自己!”
首先我要做什么呢?首先得想办法筹钱,让企业活下去。 那时候缺钱啊!但是还有哪家银行愿意将款贷给一个看上去就快垮掉的企业呢?大家都知道我们厂里没有钱了,可我还是要说:“没事儿,不缺钱!你们别担心,好好干,用钱找我就行了。”我不能没有信心。后来我总算从建设银行拿到了600万元临时贷款,但规定3个月零20天后必须还清。不管怎样,至少厂子终于可以缓口气了。
拿到救命钱,我先让所有员工在春节吃上了一顿饺子,然后将钱投入生产。3个月很快就到了,我们又开始犯愁,就在想怎么去还这笔钱。高层会议上,很多人主张银行的钱先欠着,保生产要紧。我反对这种意见,不行,这个厂长我可以不当,却不能让厂子的信誉毁在我手里!这笔钱,砸锅卖铁也得还上。最终,我决定将铜板原料降价出售,按时将钱还给了银行。这样厂里亏损了十多万元,但是在那个年代,贷款不还司空见惯,我在那样艰难情况下还将钱还清了,让银行大感意外。后来银行对我们企业很放心。从此企业一下子变得不缺钱了!
管理体制:一律平等 多劳多得
商界在线:资金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还有管理体制呢?这些问题你怎么解决?
李长杰:解决钱的问题的同时,我也在对企业进行改革。我确立了“为客户创造精品,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财富”的企业理念然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新政策。什么政策呢?首先进行了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的创新。过去企业机构臃肿,人人都想当干部,原因是管理人员收入高。但是我决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待遇一样!具体来说,厂内管理体制上,设立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平台,即管理上的文员、主管、部长、经理平台;技术上的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平台;操作上的见习操作手、操作手、主操作手、技师、高级技师平台。员工不管在哪个平台上发展,不管是脑力活还是体力活,相对应的待遇都一样。在分配原则上,实行 “一分奉献,一分收获”的计件制,多劳多得。
商界在线:这样在企业中,工作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进步的平台,能不能多赚钱,能不能实现人生价值,就看自己努不努力了?
李长杰:对,后来大量人员向技术和一线分流,管理人员减少了五分之四,企业凝聚力和员工自豪感很快形成。同时,我向全厂颁布了目标责任制:一长制、计件制、包机制等。什么意思?一长制有两层意思,一是一个部门只设正职或负责人,不设副职。部门任务目标由一人承担责任;二是一项工作任务通常只由一人承担完成,允许一人承担多项工作任务,不允许多人承担一项工作任务。这项制度推行后,过去那种工作责任不清,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人,来了突击任务互相推诿,不愿加班等现象,再也没有了。计件制则把“一分奉献,一分收获”真正落到实处。计件公式交给员工,员工当班就能算出自己今天干了多少活,能挣多少钱。于是一线操作员工积极性普遍高涨,比如8点钟接班,7点半员工就到现场做准备;吃饭时边吃边干,力争不停机。
扁平管理模式成效显著
商界在线:你推出这些新政策之后,有什么效果?
李长杰:系列新制度一推行,员工精神面貌完全焕然一新。人人都在努力,人人都在为自己工作。谁也看不出一年前这是一家快倒闭的企业。1995年企业最终销售1.45亿,赢利178万元。而且我们的管理改革是在不断创新中进行的。我可以再概括一下我们的扁平式管理模式。第一个举措就是分配向一线倾斜,使基层员工获得和管理人员同等的地位和待遇。
商界在线:金字塔式的管理由于需要层层汇报层层下达,往往效率不高;而从扁平式管理来看,无论是管理人员、操作工或技术人员,都处在同一平面上,像蜘蛛网一样,蜘蛛网有一个中心。但是每根网线和每个结点都围绕这个中心,又相互独立。
李长杰:对。扁平管理带来的变化,你首先会在食堂吃饭时感觉到,员工看到老总、副总,从不刻意打招呼或让位,大家都排队。去过金龙办公楼的人都知道,作为一个制造企业的办公楼,这里实在太安静了。为什么呢?因为许多问题在下面就解决了。
我为这种金龙式的扁平管理模式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口号,那就是:“人人当老板,天天在创新。”让员工主宰自己的那份工作,也主宰自己的命运。产量、质量、销售、服务,乃至收入分配都掌握在员工自己手里。这些大大小小的老板才是真正主宰企业命运的力量。 让每个岗位背后都有财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