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已历时1年多,西安人都关心何时才能享受“升级”版的城墙南门景区。在期盼中,市民们终于等来了好消息:预计“五一”市民可河上泛舟,“七一”市民可经环城南路立体交通行车,“十一”市民可在南门外新广场散步。
2月1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魏民洲,市长董军在调研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项目时还强调,要深挖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千年古都文脉,精雕细琢,不留缺憾,确保质量、进度和安全,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充分展示西安美丽形象。
今年换新颜
2月11日下午,魏民洲、董军一行首先从南门外西侧的松园进入护城河道。河道内底部和两边岸坡都铺上了水泥,从河岸边向河道中间,分别建有一宽、一窄两层平台。“上面这层窄平台是亲水平台,供行人水边漫步,下面较宽的平台有2.5米宽,是防止游人落水的安全防护层。”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元说。
“从建国门至朱雀门长约3公里的护城河试验段,目前已完成河床、亲水平台、拦河坝、混凝土护坡等土建工程,截污箱涵全线贯通,计划4月初蓄水,到5月1日就能行船开放。”李元表示,此外,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以“五一”、“七一”、“十一”为节点推进。
5月1日,市民即可乘画舫游护城河,一览两岸美景。护城河水上游览线示范段(建国门至朱雀门)5月1日对外开放。目前已完成河床、亲水平台、拦河坝、混凝土护坡等土建工程。示范段护城河截污箱涵全线贯通,雨水、污水不再流入护城河中。计划4月中旬完成注水,水源大部分来自处理达标的中水。护城河水上游览线示范段5月1日对外开放。
记者了解到,该段护城河水面从原先的4.5米提升至6.5米,但河道两侧均贴心地设计了保护措施。长达3公里的水面共设计有双向8个码头,6座桥梁,往返船程约1小时。市民游客可以选择秦、汉、唐三种画舫游弋欣赏水景。
7月1日,南门立体交通改造工程将正式通车,复建的城墙南门箭楼及箭楼内的两层博物馆也将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南门综合改造工程中的两项重要内容,人行下穿通道和东西下穿立体交通体系将实现人车的合理分流。目前人行下穿通道工程目前主体结构已封顶,计划于5月1日建成开放。7月1日,连接城墙内外、地铁上下的立体化、交互式交通体系将全面启用。市民既可以从地铁、公交直达南门迎宾广场,到码头乘坐画舫,也可以选择从环城公园下至河岸,步行至广场离开。
另外,位于南门护城河外两侧的松园和苗园也将被两个下沉广场替代,目前该区域景观改造及旅游服务配套工程主体结构已经封顶,也将于7月1日建成开放。
箭楼复建工程使用轻型材料对箭楼进行可逆性、展示性仿建,外立面风格与古城墙保持一致,既能保护真实城墙的安全,又能满足社会对城墙文化认知的渴望。目前主体结构已封顶,箭楼内是两层博物馆,主要展示西安城墙的历史和保护工作,展陈设计方案已确定。计划于5月1日前完成外立面、彩绘及点亮工程,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届时西安城墙南门将恢复闸楼、箭楼、城楼“三位一体”的历史风貌。
此外,入城式是西安迎接贵宾的重要礼节,也是城墙景区一大保留节目。10月1日,南门外中央广场建成后,新的迎宾入城文化演出工程也将全新亮相。
打造城市名片
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是展示美丽西安对外形象、彰显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工程,是实施“八水润西安”的重点文化工程,是惠及广大市民的重要缓堵保畅工程,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三个陕西”的重大利民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西安南门广场 南门综合提升 展示美丽西安形象](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302643827217.jpeg)
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涉及河、城、桥、路、园等多方面内容,项目完工后,水景、城墙、道路、公园、广场、演艺等因素立体组合,形成西安一处新的文化景区,市民游客在这里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文化。
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涉及部门多,施工难度大,自2012年10月9日开工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建委、市市政公用局、市水务局、市文物局、市城投公司和碑林区等相关部门区县鼎力支持,把对环城南路交通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又保证了国内外游客一如既往地游览西安城墙,实现了各项工程的优质、高效、安全。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约15亿元,南门箭楼复建、护城河水上游览线等六大工程进展顺利。
魏民洲强调,要注重挖掘西安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好源远流长的古都文脉,通过南门地区综合改造,充分展示西安历史文化特色。要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坚持质量为先,优中选优,从小处做起,从细节入手,打造精品示范工程。要提升南门周边环境,做到风格统一、整体协调,凸显古都风韵,提升城市品位。要加大宣传力度,赢得市民群众理解和支持,形成合力,共建共享美丽西安。
董军指出,南门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加快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施工组织,精心实施广场雕塑、标识、绿化等工程,做好文物展示工作,早日将中水引入城河,实现碧波绕城的美景。要从机构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着手,提前谋划景区的后续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要着眼长远,推广朱雀门—建国门段护城河保护修复经验,打造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