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OS」,顺着看、倒着念,都是同一个字。冷面高傲的投机家也好,怀抱政治与社会改革的慈善家也罢,都是同一个索罗斯。历史不会遗漏他在金融市场上攫取暴利的纪录,也不会忘记他在慈善事业上大举散财的金额。
双重面貌:正看、倒看都是SOROS
索罗斯最近又两度重回新闻版面。
先是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所公布的2007年10大善人排行榜中,他高居第四;紧接着,一番全球股市陷入二战以来最坏状况的谈话,更让全球媒体争相讨论。
世界熟悉索罗斯的名字,却依旧对他一知半解。
正如他的名字「SOROS」,顺着看、倒着念,都是同一个字。冷面高傲的投机家也好,怀抱政治与社会改革的慈善家也罢,都是同一个索罗斯。历史不会遗漏他在金融市场上攫取暴利的纪录,也不会忘记他在慈善事业上大举散财的金额。
他的声誉就像猫,有人因为他在投机市场的凶狠与高傲而对他又疑又惧,有人则因为他在慈善事业的投入而对他爱护有加。然而,无论喜欢他的人如何歌颂他的善行,都难以说服那些对他心存疑虑的人,就像不管质疑他的人如何振振有词,都难以抹灭他的种种正面形象。
在亚洲,对他的疑虑始终挥之不去。除了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在多年前对他公开叫阵,香港与泰国等亚洲政府在外汇市场与他暗中较劲,台湾金融市场三不五时也会传出「索罗斯来了」的耳语。媒体一方面尊他为大慈善家、奉他为投资天才,另一方面也指他为投机客、洗钱头子、毒贩同路人。
想要藉由媒体了解他的人,总在两个极端人格间不断摇头:这个投机客真的是个慈善家?这个满口哲学理想、出手大方的老人,真的是害惨亚洲无数家庭破产衰败的冷血祸首?
不管是索罗斯自己的著作,或者他人为他写的传记,似乎也都无法替索罗斯拼凑出令人信服的面貌,消除上述疑虑。以他自己的著作而言,当前为止他写过九本书,其中较为人知的作品包含《George Soros On Globalization》、《Soros on Soros》、《金融炼金术》(The Alchemy of Finance)、《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以及该书订版《开放社会》,还有最近才出的《The Age of Fallibility: Consequences of the War on Terror》等。
其中,除了最早出版的《金融炼金术》直接以他的投资专业为题,其他都以阐述他的哲学理念与政治主张为主。尽管索罗斯自己很努力提高过去几本著作的份量(例如在出版前找了包含纪登斯等多位国际级大师替他审阅),而且在书中强调,以哲学为题写作本来就是他的理想,他的「生财之道」也是「创建在一些抽象的哲学概念上」,但财经界或知识界对于这位投机大师在哲学领域大作文章依旧不以为然,媒体的评价也不太赏脸。
例如《索罗斯传》的作者高夫曼,就引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梭罗的话,指《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是一本「平庸陈腐得叫人脸红的书」,麻省理工学院另一位经济学家在《金融时报》一篇文章中说他「胡言乱语」、发表「毫无章法的意见」;虽然有不少人相当肯定《George Soros On Globalization》,但依然可闻不少冷潮热讽,包含美国《商业周刊》在内的多家媒体,都认为该书根本「没什么新意」。
除了他自己的著作无法令想要了解他的读者满意,其他人为他写的书也似乎没有提供更权威的解答。其中,只有由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克·高夫曼所着的《索罗斯传》(Soros: The Life and Times of a Messianic Billionaire),以及前时代杂志记者Robert Slater的《索罗斯投资秘诀》(Invest First, Investigate Later),算是能比较客观帮助读者认识这位投机大师生平与投资哲学的作品,但可惜,对于外界对他各种尖锐的批评,这两本书仍然着墨有限。
和许多偏爱「长期持有」和「价值投资策略」的投资大亨不同,索罗斯是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家。虽然早在1981年,索罗斯就被著名的《Institutional Investor》杂志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资金操作经理人」,市场上至今最为人乐道的,却是他在1992年的英镑事件。
独树一格 索罗斯捐可敌国
其实,索罗斯的生平之所以让人好奇,还是因为他在金融市场上的成绩不凡。和二世纪前半的所有欧洲犹太家庭一样,索罗斯和他的家人在政治恐惧下竭尽所能地查找生机。一九三○年他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小康家庭,六岁那年全家为了除去犹太姓氏而改名为「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七岁只身前往英国,当了一阵子的果农和油漆匠之后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就读,并受教于哲学大师卡尔·波普。
毕业后,他只身前往美国,先后在多家老字号的投资公司─例如Singer & Friendlander、F. M. Mayer & Co.、Wertheim & Co.、Arnhold & S. Bleichroeder Inc.等,三年间不但赚取财富,也让他学到资本市场的扒分窍门。一九六九年,他带走老东家部分客户自立门户,打开了他传奇的投资生涯。
没有人敢断定,索罗斯的窜起究竟是幸运还是天份,但惊人的绩效确实使得他在人类投资史上的地位难以动摇。从一九六九年他旗下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成立以来,曾经有高达约三年时间,平均超过30%的年报酬率,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九六九年将一千美元交给他,将会累积为四百万美元。在投资史上,可能只有当前财富排名全球第二的华伦巴菲特,能和他并驾齐驱。
虽然他也有「出槌」的纪录(例如一九八七年美国股市崩盘前夕,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预测美国股市「不会下跌」;一九九九年网络股狂飙前他拒绝投入,后来改变主意进场却为时已晚,那斯达克重挫之后据说他总共赔了约三亿美元),但根据富比士杂志的估计,当前他名下的财产依旧高达八亿美元。
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和排行榜上其他的富豪相较,索罗斯都显得独树一格。第一,和许多偏爱「长期持有」和「价值投资策略」的投资大亨不同,索罗斯是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家。虽然早在1981年,索罗斯就被著名的《Institutional Investor》杂志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资金操作经理人」,市场上至今最为人乐道的,却是他在1992年的英镑事件。
当时,索罗斯研判英镑在各种政经压力下将被迫贬值,因此大量买进马克、放空英镑,超过一百亿美元的「赌注」也让全球投机客看傻了眼,当年九月六日,英国央行护盘无力,索罗斯就在众目睽睽下于一夜之间赚进亿美元,最后当他获利了结时总共进分超过二亿美元。没有人知道,如果当时的结局逆转,索罗斯会走上什么样的命运,但英镑事件不但奠定了他在投资史上的傲人名声,也让他在国际投机市场上的冷面形象深植人们脑海。
其次,和一般创业投资致富的富豪老爱发表自己的扒分哲学不同,索罗斯很少着墨于自己的致富细节,反而大谈哲学理念与社会理想,并且在慈善事业大举投入。虽然所有富豪名下都有基金会,捐款金额也不小,却远远不如索罗斯般受人瞩目。他成立的「开放社会学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长期以来不断在全球各地积极推动政治与社会改革,特别是在他的故乡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捐款金额之大无人能出其右。
截至当前为止,他的捐款金额已经超过四亿美元(约一千多亿元新台币)。美国《时代杂志》在一九九七年将他行为「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人」,因为早在当时他对于东欧国家的捐款金额就已经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名副其实的「捐」可敌国。曾经受索罗斯之邀担任匈牙利《转型杂志》总编辑的高夫曼观察,和其他捐款富豪最大的不同在于,索罗斯的慈善事业的他的金融王国一样,「都是由他指挥」。
在慈善事业方面,不管索罗斯如何强调自己从慈的动机与理想,外界都很难完全接受。克劳埃西亚前总统Franjo Tudjman就曾经公开指控索罗斯,企图通过捐款来改变该国「政府结构」、「更改国家财产」。
慈善背后的真貌:捐款、捞钱并进?
独树一格也让索罗斯付出代价。无论是在投机市场上扒分或在慈善世界里花钱,都让他饱受批评。尤其在慈善事业方面,不管索罗斯如何强调自己从慈的动机与理想,外界都很难完全接受。索罗斯曾在《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中帮助自己投入慈善事业(尤其东欧国家)的理由,他认为在全球资本主义世界中,政治的失败比市场机制失灵更具破坏力,因此「从旁协助封闭的社会走上开放之途」,才能「使开放的社会可长可久」。
但是,美国有研究者则认为,那只是说辞,他的慈善背后其实隐藏着图利的动机,例如他近年来着力甚多的俄罗斯,他一方面大力捐款提升该国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在该国多项关键寡占产业(例如电信业)大举投资,索氏自己宣称「并没有介入俄国政治,只是介入俄国市场」,可是批评者认为他是藉由捐款交换商业利益,「内情不单纯」。
波兰的情况也相当类似,索罗斯从一九八○年代以来就持续关注该国的政治改革,并大力支持波兰的经济自由化政策,包含国营事业民营化、金融市场自由化等,但这样的「善行」依然受到质疑,一来,他所鼓吹的自由化政策不但没有优化波兰人民的生活,反而拖垮了该国经济,二来问题百出的经济也让欧美强权带来可趁之机,纷纷以低价接手波兰企业。克劳埃西亚前总统Franjo Tudjman就曾经公开指控索罗斯,企图通过捐款来改变该国「政府结构」、「更改国家财产」。
除了欧洲,索罗斯在美国的「善行」引起的争议也不小。索氏在美国发达,捐款对象却偏好东欧,让批评者拿来大作文章;他在美国的部分社会政策主张,也难为主流民意所接受。例如,长期以来他大力鼓吹毒品除罪化,认为现有的法律不但使得大麻等药物在医学上的使用受到限制,也造成严重的犯罪问题,他主张应该开放毒品销售并降低销价,一方面可杜绝黑市交易,另一方面也能让吸毒者化暗为明,政府能有效管理。可以想见,没有多少政治人物敢公开支持这样的论调,部分政治异议团体甚至指控,索罗斯支持毒品合法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方便自己藉由投机活动替国际毒贩洗钱,也给他冠上「毒贩同路人」、「洗钱头子」的帽子。
对于索罗斯的各种指控,其实都带着浓厚的政治颜色,事后索罗斯旗下的开放社会学会也对于各种指控提出辩驳,却依旧难以消除来自各方对他一手捐款、一手捞钱的质疑。
另外,索罗斯在投资上的卓越表现也无法幸免于批评。除了众所周知的马哈迪,从美洲到欧洲,都有人怀疑他的投机操作涉及不法的内线交易。这也难怪,打开量子基金历来的董事名单,不难发现欧美各国的政商名流,例如伦敦N.M. Rothschild & Sons董事Richard Katz、瑞士美国运通银行董事彼西奥托(有人称他为「日内瓦最聪明的银行家」)等都曾赫然在行。再加上,该基金的主要客户非富则贵(有报导指出英国女王依丽莎白二世也是其中之一),更让外界产生不少联想。
比较具体的一次指控,是在一九九二年义大利里拉狂贬事件之后,当时负责调查的检察官就怀疑,索罗斯等投机客背后「有义大利官员暗中配合」。
或许正如他的名字「SOROS」一样,无论顺着看、倒着念都是同一个字。冷面高傲的投机家也好,怀抱政治与社会改革的慈善家也罢,都是同一个索罗斯。历史不会遗漏他在金融市场上攫取暴利的纪录,也不会忘记他在慈善事业上大举散财的金额。坐拥财富的他,显然也如猫一样无谓于他人两极的评价,多年来依然故我地扒分、写书、捐款,「我不过是自己遗产的运行人而已,」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