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开放策略 记者:清科一直都在帮别的企业融资,2005年,你们自己是不是也做了融资?能不能谈一谈当时融资的过程和融资以后发生的转变?
倪正东:我们的融资……其实当时要投我们的公司很多,都是一些国际性的战略投资公司。2005年6月,我去美国,当时我就和一位创投界的朋友说,打算做一点点融资。他非常有兴趣,把我介绍给以前硅谷银行的董事长丁毅(JohnDean,现任StartupCapitalVentures主管合伙人。该创投基金由丁毅和吕谭平共同创办,重点投资硅谷及中国的初创公司——记者注)。在硅谷,我们见了一面,我简单介绍了一下清科。没多久就接到吕谭平(原香港联想总经理,同时也是一位积累逾20年经验的企业家兼创业投资者——记者注)的电话,说可以给清科投资。
我当时有一个愿望,希望吕谭平能做清科的副董事长。
记者:为什么?
倪正东:丁毅在硅谷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投资家、银行家,8年时间把硅谷银行从市值6000万美元发展到30亿美元,非常成功,他不但成功而且也非常有影响力。清科要走向国际,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团队。清科也同样需要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副董事长。这也是我特别希望吕谭平做清科副董事长的原因。
记者:融资之后清科是不是发展特别快?
倪正东:融资完成以后,清科在2006年发展得很快。从人数来看,2005年清科不足40个人,2006年发展到70多人,现在我们有100多人,在北京、上海、我国香港、美国硅谷都有办公室。我们已经并将持续在美国硅谷、英国和日本召开中国创业投资论坛。国内、国际影响力得到大大提高。而且清科的收入也增长飞快,2006年有100%以上的增长。
记者:你是一个开放的创业者。
倪正东:的确。作为创业者,我是开放的。我希望有人分享我的梦想,一起来分担责任,而且一同带着我的企业向前发展。
要创业就创这样的企业
记者:现在什么样的企业比较容易得到融资?
倪正东:高增长型,特别是年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记者:清科现在也投资企业,什么样的企业清科会考虑介入?
倪正东:有几种企业我们非常喜欢。
一种是非常简单,只有几个人的企业。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很好的创业经验,从一些比较好的学校像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毕业,同时有一个很好的创意。这样的企业我们会支持它,可能投资10万美元甚至20万美元。
另外一种企业就是公司已成立一段时间,已经经历过几年的生生死死,可能目前正需要钱,但需要的钱不是很多,50万元或100万元就可以使企业发展起来。这样的企业我们投,我们希望帮助他们成长。
还有就是一些国内顶尖VC公司,他们领投的时候我们跟投。清科与IDG、红杉资本、联想及软银赛富都有合作。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企业创始人,包括创业者、CEO、管理团队必须能让我们信任。我们关注盈利的企业,也关注尚未盈利的企业。高成长的行业只看企业是否排在前三名,传统行业可能会考虑第四名、第五名,最关键的是看创始人能不能带领企业走上成功的道路。
记者:作为一个从事风险投资工作近10年的资深业内人士,从投资的角度而言,你看好哪些行业?
倪正东:各行各业都有机会。
记者:我在一篇报道上看到,你比较关注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行业。
倪正东:的确,我觉得从人们的脚下到头顶都能找到投资机会。人们的生活好了,就需要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就会导致消费升级。拿我打比方,以前读书时,只要吃饱就行,现在有时候就想,吃点什么更营养更科学。所以衣食住行这些贴近人们生活的传统行业比较具有生命力。
当然,这些传统行业必须要赋予现代意义的内涵,应该是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过的传统行业。比如携程、一茶一坐和经济型酒店如家等就是这样做的。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上,应该“让互联网公司落地,让传统企业上网”。
永争第一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
记者:我记得有一个全球知名企业的副总裁说自己只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同意她的这种观点吗?
倪正东:我同意一半。上学的时候,有人学习好,有人篮球打得好,有人歌唱得好。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另外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普通人。
记者:听说你18岁时收到了一份叫做挫折的成年礼?
倪正东:是的。高考考了622分,但志愿没填好,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
记者:后来又是怎样杀回清华的?
倪正东:入学第一天,我就立志4年后报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为了能在图书馆占个好座位,早晨6点宿舍的铁门是锁着的,我就将漱口杯和毛巾放在书包里,从宿舍的墙头翻过去,到图书馆占个位置再去洗手间收拾自己,然后买几个馒头吃。上课我总坐在第一排,每天下晚自习就听英文广播。当年,我应该算是大学里最勤奋的学生之一。
记者:你就读的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学术力量好像在全国排名第一。
倪正东: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的学术力量的确很强。
记者:每次关键时,你的毅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你考博士研究生时涉及从力学转专业,是不是也挺不容易的?
倪正东:1998年10月,我准备换专业,报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博士研究生。
专业书籍五六本,全英文版,小16开,本本都有1000多页,抱在手上很沉很沉的。那年我没有回家过春节,就在清华北门租了一个10平方米的小平房,生活工作复习。经过3个月的复习,还可以,过了。
记者:你怎么看待学习和学生阶段?
倪正东:每门课程都要好好学,从政治历史到专业和英语。尽管可能职业和专业不挂钩,但是那种学习能培养你刻苦钻研的习惯,不怕竞争不怕挑战的韧劲,同时,也能培养你的思维方法。在各类课程中,力学是比较难学的,但是我同样把它拿下来了,这给了我自信和勇于进击的力量。
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好。我做学生就是想考第一,我做企业,也想做第一,这是我的一个简单想法。
记者手记
一
有一段往事。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时期,23岁的奥格登·米尔斯是最早到达加利福尼亚的49名淘金者之一。但他并没有采挖淘洗过一盎司黄金,而是靠向淘金者出售铁锹等淘金工具致富,并开办一家银行供淘金者存储财富。不到30岁,他已成为加利福尼亚最富有的人。
奥格登·米尔斯的例子证明,一种经济大势兴起,往往有很多难以预料的连带机会将创造财富。多年以后这个道理被倪正东再次证明:崛起的中国到处是扑面而来的经济热潮,从而带来的创业热产生了巨大的风险投资市场,倪正东准确地看到了这个机会,成就了清科。
二
从我们下决心要把某件事做成并开始践诺而行,时间就是拿捏不住倾泻而下的沙子。我们的责任是让这些从指尖滑过的时刻有意义。
三
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或者打算成为一名创业者,这篇访谈里一定有你需要的东西。
我们讨论的不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我们讨论的是创业和成功的精神内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