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汇源,已经没有职业经理人脱颖而出的机会和平台了,汇源是‘朱氏家族’上演独角戏的舞台,职业经理人都是跑龙套的。”汇源集团一位前任高管如是说。
多年以来,朱新礼忙于资本运作,无暇顾及公司治理,而当意识到家族式管理的危害时,他已经身心疲惫、无力变革。
为人敦厚、豪爽仗义的江湖大哥朱新礼,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江湖大哥的深厚城府与深重疑心。
“整个汇源集团,朱新礼是唯一的最终决策者,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包括他的亲属、儿女。”汇源集团一位离任高管向本刊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2003年前后,汇源谋求脱离德隆,一天晚上朱新德单独和德隆的人吃了顿饭,第二天上班,朱新德向朱新礼汇报了和德隆见面的事情,朱新礼当时并未表示出什么异样。但很快,朱新德被免职,“挂”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重新启用。
据汇源集团某离任高管透露,朱新礼很强势,向来是说一不二,下属们想不通的事情也要坚决执行。
在汇源,朱新礼频繁发动一场场“变革”,比如建专卖店,比如分拆“事业部”建立“大区制”。很多经销商反映,汇源是“三月一小变、半年一中变、一年一大变”,变动过于频繁、密集,使得很多政策缺乏持续性、连贯性。
豪气十足的朱新礼,在家族管理碰壁,后继乏人的两难困境下,面对汇源未卜的前景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卖掉成为最好的选择。
“如果中国政府不阻拦的话,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卖掉企业将会成中国的一股潮流”,在第一代企业家纷纷走近退休门槛的时候,锡恩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姜汝祥做了如此预言。
4.资本玩家:不离不弃成就奇迹
从离开山东的14年来,朱新礼只做了把汇源做大这一件事情。多年来,国际巨头们就一直追着朱新礼跑,在资本世界里耳濡目染的朱新礼而后逐渐变成一个资本高手。几次资本腾挪,把汇源的价值放大到了顶峰。
2000年之前,一心一意做实业的朱新礼甚至没听说过德隆的名字。2000年9月6日中午,朱新礼第一次接到德隆总裁唐万平从新疆打来的电话。通过汇源集团的新疆办事处,朱才知道原来德隆在产融领域早已声名鹊起,“很了不起,收了很多企业。”
彼时资金雄厚的德隆正在急切寻找可以整合的对象,这时的汇源也正面临资金不足的窘迫,通过三次电话之后,朱新礼接受了唐万平的邀请,在当年秋天踏上飞机去新疆看看。在新疆,唐万平全程陪同下,朱新礼看到了屯河基地一望无际的番茄,“顿时便有些动心了”。
唐万平还给朱新礼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汇源”梦想。希望通过双方合作,“以北京汇源为平台,逐步收购其他饮料巨头,构建产业巨无霸”的蓝图。在这幅蓝图中,未来三年(即到2003年)北京汇源将实现销售额百亿目标。而2000年汇源的销售收入刚刚超过10亿元。
5个月后,2001年3月双方迅速组建的“北京汇源”成立,德隆以5.1亿现金出资持股51%,汇源则以资产出资持股49%。朱新礼将大部分核心资产装在合资公司里,他甚至计划将汇源集团的其他资产全部注入合资公司。
德隆的到来让朱新礼第一次见识到了资本的强大力量。在“资本老手”德隆的推动下,此前在全国只有6家果汁生产基地的汇源,合资不到两年,新增20余家大型生产基地,地域由山东、北京大举扩张至西部,在重庆更出手6.6亿元投建了亚洲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汇源还先后引进11条PET生产线,其时国内PET生产线(包括汇源)一共仅有14条。在德隆的谋划下,新成立的北京汇源还计划收购承德露露、旭日升、健力宝、蓝田等企业,朱新礼承认,“汇源的发展至少提前了10年”。
这桩在当时被看好的婚姻以德隆后来不断向公司借钱,引起了朱新礼的怀疑而渐生沟壑。2003年,朱新礼与已经陷入资金危机的德隆不得不进行摊牌。通过“对赌”,朱新礼在一周的时间内筹集到了7亿元资金,回购了先前德隆占有的汇源股份。
此后朱新礼不得不为还钱而苦恼,不过这时,嗅到风声的达能、统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外资巨头开始找了上来。朱新礼选择了统一,他认为“统一的渠道做得很好,鲜橙多与汇源产品类同,合作了竞争就没你死我活那么厉害”。还有一点,文化差异小,沟通比较容易。此次合作让朱新礼再次领略了资本的厉害,经过几轮谈判,统一愿意以303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2.5亿元仅仅占有汇源5%的股权。
到了这个时候,“朱新礼对自己手上的牌,已经是心里有数”。
2004年6月,已经熬过危机的朱新礼将电话直接打到了“多年的追求者”、法国达能集团中国区总裁秦鹏那里,在电话里他镇定地对秦鹏笑言,“我现在变漂亮了,你来吧。”
求之数年未得的秦鹏立即展开了对汇源的追逐,2006年7月,达能联合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作为汇源战略投资者进入。这一次,收购价格再度上涨,对方以2.2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汇源22%股权。
“我用7亿回购了德隆51%的股权,但两年后,统一和达能进来,花了20亿才拿到我22%多的股份!”朱新礼为此很是得意。
其后,他对汇源集团进行了MBO改制,3人通过一个只有5000万元资本的公司全面掌控汇源集团。
2007年2月,汇源果汁在港上市,共发行4亿股,筹资规模达24亿港元,成为香港当年为止最大规模的IPO。汇源果汁也成为香港股市历年来新股申购冻结资金第五大新股,其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达937倍,冻结资金2250亿港元。
而2007年年报显示,汇源果汁收入仅为26.563亿元。
奇迹的发生,在于对各种机会的尽心把握。尽管引入了达能,但资本玩家朱新礼并没有放过其他任何一种机会与可能。当各路资本追逐汇源的时候,朱新礼每求必应,跟谁都交好,就是不做决定,“资本玩家们挠挠直痒”,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他对来了数次毫无结果、已经筋疲力尽的达能中国区总裁乐呵呵地称:“亲爱的,可口可乐每年都要来谈一次,谈了六次都没让进入。”正是不让进入而又并不完全拒绝的高明手段,才使朱新礼在股市低迷的窘境下,获得了溢价三倍的丰厚收入。
一个未被可口可乐、汇源官方渠道证实的说法是:在结束与德隆的合作后,2004年底、2005年初,包括达能、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统一在内,都被朱新礼圈定为汇源战略合作伙伴的备选对象,最后汇源选择了与统一合作。据称,当时“两乐”提出直接单独收购汇源80%、甚至90%的股份。“两乐”为防止对方抢先获得汇源,搬来其全球相关业务负责人来协谈,可口可乐甚至请其中国的合作伙伴——中粮集团新上任的董事长宁高宁电话“游说”朱新礼。
在此次收购之前,可口可乐的每股报价高出百事可乐2元,于是胜出。
5.操盘手:有备无患的八卦阵
高明资本玩家朱新礼在多年的打拼中,对资本的神奇与凶险深有体会。也正因为如此,可口可乐对汇源的并购完成之后,朱新礼的操盘手风范将会继续一一展现。
一位投资界人士分析,其实自从汇源香港上市以来,朱新礼频频高调露面于各种场合,亲自参与美洲杯帆船赛,470万天价竞拍NBA慈善晚宴拍卖品,尤其是在央视创业节目《赢在中国》做评委,可能就已经在为退出实业界、涉足投资界埋下伏笔。现在,即将手握74亿港元的朱新礼很有可能会选择做创业者的幕后英雄。
但事实上,朱新礼选择进入投资界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其高明的操盘布局,已经为自己的未来摆好了有备无患的八卦连环阵。
据透露,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要约里,朱新礼获得了极大的权利:可以继续经营生产、供应及分销与果汁生产有关的可回收容器、外部包装及原材料的业务。同时,朱新礼还获得了收购方——可口可乐旗下大西洋工业公司的承诺:从收购达成之日起至供应合约终止之日止(若此供应合同指目前的持续关联交易,这个期限是2010年底),大西洋工业公司及其联属公司“不会直接或间接于中国投资或收购任何与朱新礼先生所拥有生产、供应及分销与果汁生产有关的可回收容器、外部包装及原材料的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或营运的权益”。
这个承诺意味着,如果可口可乐要进入上游,则必须与朱新礼合作。
同时朱新礼也对可口可乐承诺,在交易达成两年内,他和联属公司“不会直接或间接自行或联同或代表任何人士、商号或公司,于中国经营或参与任何目前与或可能与汇源集团的核心业务(乳品业务除外)构成竞争的业务或于当中拥有权益或从事或收购或持有任何该等业务”。
在这笔交易中,朱新礼获得了可口可乐在中国不与其在果汁上游竞争的承诺,可口可乐要进入上游,必须与朱新礼携手;相反,朱新礼要取得相对同行的竞争优势,则必须与身处下游的可口可乐合作。
事实上,单从这份要约里,并不能完全看出朱新礼娴熟的操盘技巧。要约之外的精心布局,才能展现朱新礼作为超级操盘手的真实的一面。
从刚刚公布不久的汇源果汁2007年年报里,我们看到这样一份关联企业交易表:
北京汇源果汁饮料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百利哇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集团肥城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汇源集团桂林生态果业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集团冀中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龙腾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齐齐哈尔有限公司
北京永新果业有限公司
汇源果汁(赣南果业)有限公司
汇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山东省永新实业有限公司
涛涛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汇源莫哈夫食品(北京)有限公司

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应县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集团万荣有限公司
北京她他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康乐包装有限公司
北京蓝猫淘气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汇源九龙沟绿色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右玉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汇源果汁饮料集团宜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延边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集团怀化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集团南丰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集团砀山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集团乐陵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集团右玉有限公司
山东福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沂源永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上表所列公司,均为朱新礼拥有的公司。
换句话说,这些公司均非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汇源果汁集团,也就是可口可乐收购要约里的上市公司所直接拥有。
这里的伏笔很有意思:朱新礼要履行要约里的义务,必须把相关的中下游产业出售。如果出售给他人,那有可能会造就一个新汇源,成为可口可乐的新对手。而按理说,可口可乐会有优先购买权,那么,有可能又是几十亿港元的交易在等着朱新礼。
一个伏笔并没有结束。
在这些非上市的关联公司里,不乏实力惊人的强手。汇源果汁(赣南果业)有限公司和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即是其中的佼佼者。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两个公司的任何一个,都具备了上市公司的实力。这些公司在朱新礼的未来布局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假以时日,一个掌控上游资源的新汇源,甚至比老汇源具有更强实力的新汇源出现,也并非仅仅是空想。
根据对外宣布的消息,出售汇源果汁之后,坐拥70亿元现金的朱新礼的未来梦想是经营果园和水果加工等前端业务。因为汇源集团(汇源果汁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集团,有果树种子、苗子、果园、水果加工、果汁罐装,到消费者的货架,一直到品牌和营销网络。这次出售给可口可乐的汇源果汁上市公司主要是做中游业务,主要是果汁、饮料和灌装。前端还有果园、果树、苗子、种子,水果加工很长的部分。目前汇源集团还有6000多名员工、近20个工厂在做前端的业务。
汇源的非上市部分一直扮演着上市部分“汇源果汁”重要的上游供应商角色。他们包括:北京汇源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北京汇源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等等,向“汇源果汁”供应的果汁原料接近上市公司该项目成本的4成。而在出售汇源果汁股份之前,朱新礼已经在果汁产业的上游领域接连投资布局。
从2007年开始,汇源集团分别在湖南怀化、山西右玉、吉林舒兰、安徽桐城、山东乐陵等地签约新建了多个大型水果基地项目。资料显示,目前汇源集团已在国内连建了400多万亩水果生产基地。朱新礼曾对外称,汇源此轮在全国新建的生产基地,“主要着眼于产业链源头的扩张,对源头资源进行整合”。
朱新礼显然看清了一点:中国纯果汁消费量一旦快速增长,原料将成为果汁产业链的重点。
中国是世界上水果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水果的产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中国果汁行业的果浆却高度依赖进口,例如汇源果汁生产橙汁的原浆基本都从国外进口。整个行业,果浆的生产都非常之少,行业发展的瓶颈其实更多存在于上游产业。如果真能做大做强果汁业的上游空间,无疑将带来巨大的利润,并占据整个行业的制高点。
朱新礼宣称,即便身家几十个亿,他也不会转行去做投资,“如果要投也会继续投资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业特别需要投资。”
当然,高明的操盘手朱新礼更不会把74亿拿去存银行买基金,最大的可能是:把精心布局的上游企业整合之后打包上A股。这些比今天A股市场多数农业股实力更强、潜力更大的资产,将为朱新礼带来更加丰厚的收入。
难怪朱新礼可以悠然地说:政府对并购的审批,通过与不通过,都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