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一封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写给员工的内部邮件在网上曝光。在这封题为《冬天的使命》的信件中,马云声称,已拥有“一定的抗击打能力”的阿里巴巴正面临严峻考验,号召旗下员工“肩负比以往更大的责任”。
而在更早的2月内部员工大会上,他提出阿里巴巴2008年要“深挖洞、广积粮、做好做强不做大”。
阿里巴巴B2B的衣食父母——众多中小企业的出口在大幅下降。冬天已经到来。幸好,由于去年把握了上市融资机会,马云已具备20多亿美元的过冬“现金储备”。
准确地说,马云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对互联网商业用途进行探索的人。从阿里巴巴的B2B,到淘宝的C2C,再到大淘宝战略的B2C。阿里巴巴构筑了自己的网上交易信用体系。一个小小的“支付宝”,已经到了让十五六家商业银行因为嗅到巨大商机,而急急地成为商业合作伙伴。
9年前,当这个对技术一窍不通的杭州三流高校的英语老师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正是互联网热潮在中国的开始。当时主要门户网站用户数动辄过亿,惟有阿里巴巴靠服务数十万中小企业主苦苦生存。当互联网的寒冬到来之时,扎营于杭州一隅的阿里巴巴却生存了下来,到2003年实现了收支平衡,这一年结束时,日收入已经达100万元。
此时,马云开始构建旗下的C2C交易平台——淘宝网。原本,通过收购邵亦波的易趣,全球最大的行业领跑者eBay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获得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马云的淘宝用“免费”的模式和更本土化、人性化的服务,仅仅两年时间就夺取了超过70%的份额,并迫使前者进行战略重组。
这颗原本不过是用来阻止eBay向阿里巴巴B2B渗透的棋子,短短5年内,成为了他手里最重要的一件利器。到2008年6月底,淘宝已经拥有了7200万注册用户数,其中包括130万卖家,每天活跃用户接近2000万,每日新增的会员高达10万,它也跻身于国内网站流量的前五名。中国网络购物市场5年里的增长超过100%。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淘宝网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消费模式。截至2008年6月底,国内网民购物人数达到6329万人,占总网民比例的25%。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淘宝占整个网络购物市场的份额为56.3%,在C2C市场的份额则达到惊人的83.9%。
尽管后来马化腾的“搅局”,打乱了马云原本3年后收费的计划,让他忍不住公开与之对骂。今年8月,在尚未开始收费的情况下,淘宝已经通过网站广告实现了盈亏平衡;其实,淘宝也不再是单一的C2C交易平台,4月份它开辟了淘宝商城,引入品牌企业,开始运营B2C业务。
同时,马云把阿里集团的网站广告联盟业务“阿里妈妈”并入淘宝,这样,淘宝卖家的广告也可以像谷歌AdSense广告联盟一样,被推送到淘宝外的其他网站。
几乎一夜之间,一个充满多元化扩张潜质的大淘宝战略呼之欲出。在7月5日淘宝五周年庆典上,马云宣布对淘宝追加投资,要让淘宝成为“网上最大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其实,在对外宣布之前,淘宝的一系列新业务已在一年前悄然启动。
遥想7年前,互联网的最惨淡经营的日子,阿里巴巴实施“公关市场零预算”。为了不被人遗忘,他“每3个月到半年,自己到江湖上去说一说”。还把圈子里的联络通气会,搞大成了每年颇有媒体关注度的“西湖论剑”。
现在,他个人的追求成了——“影响别人”。这对善于用通俗语言说故事、讲愿景的马云来说,不是难事。在央视财经类创业竞赛节目《赢在中国》担当评委时,他出尽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