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晖:创业者梦幻饭局背后的财富玄机



王震国坐在回张江科技园区的大桥六路车窗边,回味已经过去的24小时。黄浦江的夜景看起来和往常没什么不同,可他觉得,这真是他有生以来“最长的一天”。

这一天,他生平第一次坐进了传说中的加长悍马,生平第一次享用了Roosevelt顶级牛排——有人告诉他,这可是罗斯福总统家宴上的招牌菜。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创业者,他的饭局伙伴是贝因美董事长谢宏。

这一切是他应得的。王震国,30出头,交大博士,带孩子网CEO。他是电视节目《谁来一起午餐》的选手之一,在之前的节目现场PK中获胜,赢得了和他心目中的行业领袖谢宏共进午餐的机会。

不能指望一顿饭就叫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不过,我们一生中会吃无数次的饭,只有几顿被记住,其他的则都成为背景。这话不是我说的,是《谁来一起午餐》的出品人、唯众传播总裁杨晖说的。继《波士堂》之后,她又制作了这档创业秀节目。同样是“把商人拿出来晒”,不过这一次,是以饭局的名义。

 杨晖:创业者梦幻饭局背后的财富玄机

节目的基本思路是,两名在海选中获胜的创业选手现场PK,企业家以“午餐导师”的身份出现,他选择的获胜者能有机会和他共进午餐,接受点拨。

“其实吃饭比给钱靠谱。给你100万的投资,或者和大佬一起午餐,相信创业者会选择午餐。因为午餐没有标价,有无限可能,它只是一个开始。”杨晖对《中国企业家》说。

这个创意来自凯瑟琳。赫本主演的电影《猜猜谁来吃晚餐》,当然也受到巴菲特的启发。甚至一度,节目的名称就准备叫《与中国巴菲特共进午餐》。说起来,段永平和巴菲特共进午餐,还多少记住了“欲速则不达”这句话,没白花那60多万美元。王震国的餐后感则是:“回到住处时,已经隐约有些饿了。当时只顾着听谢先生说话了,没有来得及吃多少。而且到底说了些什么,现在有点想不起来了。”

就像你我知道的那样,饮食(男女),其实是个游戏。

中国式饭局

IDG副总裁章苏阳被选手们认为是“最亲和的午餐导师”,因为他本身就是投资人。他还记得,自己最成功的几次投资都是在饭桌上完成的。

“我记得是一个晚上,我们跟沈南鹏在SASHA喝茶,然后三下五除二就把(携程)商业计划给讲了。第二天就在我们公司,那天是星期六,也没开灯大家就签约了,黑灯瞎火的,50万美金就投下去了。邵亦波(易趣)当年是在耕读院里,他穿着短裤很性感地就跑过来了,我们就签字了。”

对于商人来说,吃饭是个严肃的社交游戏。王中军现在说起华谊兄弟和马云、江南春的合作,总是轻描淡写:“就是一块吃顿饭喝喝茶,也不用多说,事情就谈成了。”不过,那些事情总是牵涉到上千万元的融资。俞敏洪曾经跟记者抱怨说,创业时老得陪官员吃饭喝酒。不过这么一来,事情总是比较好谈,俞老师的酒量和新东方的规模也都见长。

“中国人做事情得有场,最好的场就是饭局,喝开了说开了才好办事。人家答应你吃饭,事情就成了一半。”袁岳对《中国企业家》说,“很多企业家吃饭是为了谈生意,大家心照不宣。反过来,要是哥几个私下聚聚倒得专门打个招呼,说,哎,咱今天可不是局啊。”

商务饭局就有这种隐秘、暧昧、欲拒还迎的社交意味。零点调查公司曾经公布过一份名为《中国居民沟通指数》的报告,总结了中国人最新的社交趋势。其中,选择“聚餐”这种社交方式的人达到46%,比以13%排在第二位的“体育活动”高出了33个百分点。来自中国烹饪协会的数字是,2008年中国餐饮业产值达到15390亿元人民币,连续18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

巨人网络副总裁汤敏每到年底就为吃饭的事儿发愁,她得为公司一千多人找个能一块吃饭喝酒的地方。最近的一次,饭局设在了上海浦西某展览中心的宴会厅里。不过,作为追随史玉柱十余年的老员工,她印象最深刻的饭局还是史玉柱复出后的那年(2002年)元旦。当时脑白金卖得火,之前的债务都还清了,史玉柱跟员工一起吃饭,他把一摞摞的奖金放在饭桌边上,结果大醉一场。史玉柱半夜被人抬回房间,还没忘了给手下打个电话。用他自己的话说,“恍惚呀,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瞧瞧这些吃个不停的流水席吧。比尔。盖茨在西雅图的家宅里用三道菜招待胡主席;王安忆亲自下厨,用一道黄芽菜煮东海梭子蟹来款待王朔;沈昌文请章诒和吃饭,发现她对鱼翅的研究比谁都深;海岩请韩寒在昆仑饭店吃饭,吃罢鱼翅燕窝,韩寒说,“现在经济不景气,其实来碗面就好了”——随后上的是蟹粉浇头面:“馋宗大师”沈宏非婉拒了《中国企业家》的约稿请求,他在无数个饭局里分身乏术,意兴阑珊……

上了几次《谁来一起午餐》,给后辈指点什么叫“大哥”,冯仑意犹未尽,干脆把他自己的风马牛集中营第三季活动搞成了“谁与冯仑一起晚餐?”话剧秀。

易中天说,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中国人好吃(当然,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也涌现了一代代的食客吃货),而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使然。他在《闲话中国人》中说,“政治即吃饭,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所以,看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何类饭局,几乎便可以洞悉其兴趣、爱好、财富、身份、地位。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系。

而很多饭局往往局大于饭。联谊饭局、社交饭局、谈判饭局,请谁吃,在哪吃,吃什么,聊什么,怎么安排座次,如何防备不速之客……既然吃饭是门学问,就有它的潜规则。袁岳用三个短信向我总结了中国式饭局的社会学意义:

“有吃有喝,啥都好说。没有白吃的饭。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请客吃饭肯定不是为了革命。”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是饭局的效用。酒肉朋友,就是饭局上那些可以利用但无真情的朋友。”

“中国式饭局精神就是设饭用人。”

饭局电视秀

拿吃饭说事儿,《谁来一起午餐》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之前,香港TVB的《志云饭局》曾经以吃饭为名广邀娱乐名人,谈笑之间八卦飞灰湮灭。东方卫视的《陈辰全明星》曾经撮合韩寒和王朔一块吃饭,50后和80后坐在一块作恳谈状,拿文字下酒。

之后,李咏的新节目《咏乐汇》把“名人上电视吃饭”做到了极致。他们甚至请了厨师现场做饭,每一道菜都成了解读成功人士人生的身份密码。俞敏洪展露农民本色,还真把一海碗面条全吃了。潘石屹吃到了老家的玉米棒子。王中军和《非诚勿扰》里的葛优一样算是海归,就意思意思吃了顿汉堡。费翔号称过午不食,于是李咏陪着喝了杯现磨的咖啡。

边吃边聊,主意是李咏本人提出来的。这个有访谈、有娱乐表演、更有励志的跨界节目,区别于之前很多高收视率的名人访谈。在节目研发阶段,他们做过市场调研,结论是,70%的人认为在电视上吃饭不会影响名人的形象。

恰恰相反,“吃饭”是特别亲和、特别让人放松的形式。“如果我们不叫谁来一起午餐,叫成谁来一起上课,谁来一起开会,节目谁会看呀?”杨晖说,“之前,没人知道企业家们吃饭也会吧唧嘴。”

一旦搬上电视,饭局的潜规则就公开化、透明化了,那些引而不发的潜规则在灯光、观众和摄像机镜头下变成了竞技性、娱乐性的游戏规则。在这些游戏规则下,“午餐导师”们表现出了更放松、更本色的一面,甚至意外频出。徐少春被选手的坎坷遭遇感动得流泪,章苏阳被一位男选手邀请现场一块跳芭蕾舞,连孙强这么“不会秀”的人,也下场跟选手比试俯卧撑,一做就是31个——反正比郭台铭多。一贯随和的唐骏竟然爆了吴士宏的料,他评价一位女选手:“她很多地方跟吴士宏很像很像。这种人很有个性,做事判断事物非常非常犀利,也很直接,也有梦想。然后该哭的时候就哭,不该哭的时候也哭。这就是本事,这就是销售人的一个最大的本事。”

在最近的一次节目录制现场,虞峰像个大男孩,“穿着牛仔裤,衬衫还系在裤子里面,特别广告人的样子。”可能是因为教师出身,虞峰表现得特别好为人师。事前,他几乎是每天N个电话,跟导演讨论环节设置。当然,这跟他的个人状态也有关系——卖了聚众之后,他空闲时间挺多,老是琢磨投资的事。他甚至跟导演说,只要选手真有好项目,他可以自己飞过来都没问题。

一样做过老师,俞敏洪的风格就不一样。“他就是那种,一二三四我告诉你,你听我的就行了。”导演盛荣说。俞敏洪还表现得特别“鸡贼”。在节目现场,他选了会弹琴唠嗑的选手一块吃饭,节目后,他约了性格比较内向、但是项目更有潜力的选手谈事儿。

携程四君子来过三个,范敏、沈南鹏、季琦,每一个都见性情。范敏比较沉稳内向,季琦则是“一个平衡型的人”。季琦面对的两个选手,一个是范敏投资过的,一个是章苏阳投资过的,最后季琦谁都不得罪——特别江湖老大的范儿,宣布要同时请两位选手吃饭。下了节目之后,他还给范、章二人都分别发了短信,说,我选了你的人。

其实,对于真正吃什么,大家倒是没什么意见。摄影棚里,他们一样是吃盒饭,“最多,不吃荤,那就再来个素盒饭。”惟一提出个人意见的是戴志康。他坚持要保持80后创业本色,不肯坐节目组的加长林肯,也不肯和选手一块吃西餐,非要吃大排档不可。那天他穿着黑衣戴着一顶小黑帽,跟导演说:“我刚在阿拉善SEE说人家私人飞机不好,现在自己这么高调就更不合适了。”

在杨晖看来,《波士堂》是把商人还原成人,《谁来一起午餐》则是《波士堂》的前传,让他们回到商人的角色中去。她眼里的企业家,那是一群单纯、孤独、对于世界的某一部分特别不敏感的人。“他们绝不是完美的。但是他们的存在不是皇帝的新装,不能假装他们不存在。30年来,企业家绝对在中国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角色不是被高估了,而是被严重低估。”就节目形态来说,她又把企业家和创业者包装成了明星。

午餐导师

有一次,杨晖和微软资深副总裁张亚勤聊天。张亚勤听了“午餐导师”的创意之后,非常激动。他告诉杨晖,自己在微软的午餐导师就是比尔。盖茨,他们会进行固定的午餐交流。在国外很多企业里,导师文化和午餐文化已经是公司生活的一部分。

后来她发现,这样的公司文化正变得越来越普及。3M公司、金蝶软件、安信地板也都开始推行这样的制度。“企业领袖正在成为创业者的导师,总裁的午餐正在成为员工的福利,这种文化就是一个信息对称的通道。”

午餐文化其实是对中国式饭局精神的消解——“设饭用人”的功利性目的变成了平等沟通的正向需求。最终,局大于饭,饭本身倒被消解了,饭局上的交流变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在《谁来一起午餐》中,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午餐过程是隐秘的,只用一些过场镜头交代。不过盛荣多少也旁观过一些午餐过程,她说饭局话题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商业模式的改进,因为节目上不方便敞开说。还有一个是我们更没法猜,也没法讲出来的,就是生活话题,关于孩子、太太、人生经历。”

有位选手在博客里记录了蔡洪平在加长林肯里给自己的点拨:“你的项目总体来说还是属于早期,不要找VC,想办法还是要用PE的钱。”有位来自本土广告公司的选手,在参加完节目后,和午餐导师、智威汤逊总裁唐锐涛保持了定期的饭局关系。谢宏推心置腹地谈到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我觉得家庭和事业一定是只能取一样的,我当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把第一个家庭放弃掉,把所有资产都给了她,我只留下贝因美,从头再来。”

还有位选手,他得到严介和的两个字点评:“善败。”严介和和巴菲特的教诲哪个更实用,这不好说。不过,严介和似乎有点想做“中国的巴菲特”的意思。2008年,他在南京和重庆两次组织有价午餐饭局,标价分别是18000元和5800元,饭局在五星级酒店的包房进行,菜单是燕鲍翅,名额是10人,以制造业、房地产业民企老板为主。

12月20日下午,我在清华大学的一个论坛上见到严介和。他用两个成语强调自己的“导师”本色:“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弄斧头,无非是想获得高人的指点。对牛弹琴。对牛弹琴不是牛的悲哀,是弹琴者的悲哀。”严介和上过两次《谁来一起午餐》,他给导演留下的印象是:“他只选择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人,非常享受被崇拜的感觉。”

这些午餐,有所谓的“局后”吗?蔡洪平和选手吃饭的时候说,吃了这顿饭我们就是朋友了,以后有事可以打电话找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客气话,不过,还真有在午餐之后谈成了生意的。王志东边喝红酒边让选手去北京找他——对方是做即时在线工具的,正好和他的业务互补。徐少春吃饭的时候就开口要出100万收购对方的软件企业,不过,年轻人觉得太少,没答应。至于落选的那个男孩,在节目播出一个月后得到了其他人的500万投资。

最上心的是杉杉集团郑永刚。节目结束两个礼拜之后是他的50岁生日,他在生日的第二天就驱车从宁波到杭州,去选手的企业参观,据说出了不少主意。他说:“我给他一点点拨,他就能从1亿做到10亿,这个加速度太快了。”

所以说,这才是一名商人的梦幻饭局——从饭局出发,超越饭局,最终竟然当真抵达了财富彼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7962.html

更多阅读

杨早:为什么是饭勺?——从一个细节看《归来》

某次上一个影评节目,不记得是谁问:如何分辨影评是否靠谱?我当时答:看它敢不敢谈细节。如果全是高大上的立意、价值、情怀,百分之八十可能是水军。  我是细节控,深信作品中的细节就像人的微表情,总在经意不经意中透露皮袍下的小,华袍下的蚤

毕福剑饭局背后的阴谋 排行榜的背后

     美国企业回归  2008年第一季度,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排名,全球市场价值前十名的企业中,美国公司占据五个席位。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第三季度的这一排名中,美国公司只占据了三个席位,这三家中流砥柱企业分别是埃克森美孚、

声明:《杨晖:创业者梦幻饭局背后的财富玄机》为网友油条老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