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集团是一家资产逾百亿元、员工3万多名的企业,现在,它已经在美国、英国、德国等8个国家拥有31家公司,并成为通用、福特等国际一流整车厂的配套合作企业。可当年,它是由创业者鲁冠球带领6个农民、以4000元起家的。
鲁冠球现任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谈起万向的发展,他从不否认,这辈子遇到的最大机遇就是改革开放。他在青年时代就把实业作为自己的理想,但最初他四处碰壁,屡受挫折,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他的理想才一步步变成现实,而且越做越大。
从1985年开始,鲁冠球几乎每年都获得若干国家级的荣誉称号,而和他同时成名的企业家当中,绝大部分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鲁冠球因此被誉为“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
鲁冠球于194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与同时期的广大农民一样,他出身贫寒,家里无法供他读完初中,不到16岁的他离乡进了萧山铁器社当学徒,但是,由于城市容纳不了过多的人口,不久他就被精减回乡。此后,为了摆脱个人生活的窘困,他修自行车、开铁匠铺、办粮食加工厂,辗转奔波……但由于属于个体经济,他最初的创业没能发展起来。
1969年,年仅24岁的鲁冠球受宁围公社领导邀请,出掌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长达10年之久。在这段时期,鲁冠球就是靠作坊式生产,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在一无足够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大力发展社队企业。这项指导方针开创了农村工业发展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万向集团也像其他乡镇企业一样沐浴着春风迅速成长。
1979年,鲁冠球开始调整战略,放弃“多角经营”,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企业开始进入“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成长阶段。从1980年至1989年,鲁冠球曾用摆地摊的方式打开市场。1983年,鲁冠球用自家自留地里的2万元苗木做抵押,承包了当时已更名为万向节厂的萧山公社宁围农机修配厂。他在承包的第一年,即超额完成承包任务154万元。三年承包期间,鲁冠球年年超额完成任务。
1984年是乡镇企业腾飞的开始。从市场环境看,这一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两个极有利的条件,一方面是长期的计划经济造成的市场短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因改革迟缓而缺乏竞争力,使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种种有利的条件造就了乡镇企业的高速增长。
在这期间的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了万向节厂股权,使企业真正成为当时还颇受争议的私营企业。1990年万向集团公司成立。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把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这股春风的带动下,乡镇企业走出1989年-1991年的调整阴影,出现了第二次强劲发展的势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1992年起,私营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对于鲁冠球来说,1990年至1999年正是他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也是他称之为“企业集团化、经营国际化”的阶段。鲁冠球创建万向集团公司,发起由制造业向资本市场的扩张。1993年11月,万向集团所属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钱潮”(000559)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0年至2001年间,鲁冠球又一口气吃下了3家上市公司。就这样,鲁冠球在中国证券市场悄然构筑了一个“万向系”,并逐步推行他的全球战略。1997年8月,万向集团的万向节正式敲开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大门,成为向通用汽车公司供应产品的第一家中国内地企业。2001年8月,鲁冠球又成功完成对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的收购,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鲁冠球把一个铁匠铺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对此,他说出了心里话:“回顾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是,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个人再能干,也是‘老牛掉在枯井里———有劲使不上’。正是党的政策正确指引,才使我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在磨炼中成长。我当年曾经承诺‘要为农民干一辈子’,今天我能够带领这么多农民实现就业、致富的愿望,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