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站在40岁的门槛,他徘徊于校园与商海之间。
为什么一杯咖啡值自己一个月的工资?这位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无法理解,也无力改变。感叹那杯咖啡,不如最大化自己的价值,他最终下定决心:下海!
在人生的下半场,他已是富豪榜常客,一手建立起中国北方领先的零售王国。不过,在“知天命”的最后一年,他亲手导演了人生中又一次转折:售出见证着自己下海20年的“家世界”家居及超市。
没人知道他为何走出这一步,也没人知道他的下一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进或退,59岁的杜厦再无当初的犹豫。自己的命运,天知,他也知。
40岁:十年试错,做能做的
四十之前,杜厦从未停止与命运的抗争。
年轻时,这位前国民党高官的儿子,不顾自己的“出身”,决心像其他同学一样踏上去北大荒的列车,哪怕上百名红卫兵带刀赶来堵截。恢复高考后,他决心考研,尽管自己一无本科学历,二有政审问题。于是,他给邓小平写信。争得考试资格后,他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位数量经济学研究生。
从长子也是接班人杜宇村身上,杜厦同样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不过,他说儿子最缺乏自己几十年不变的“果决”与“斩钉截铁”。
可以说,他四十之际迈出校园的决心,来自那杯自己一个月工资也付不起的咖啡,更来自他自称的那种“不计后果”的天性。对于人到四十的职场人士而言,改变其实最需要勇气。虽然在南开大学他很快被评为教授,但是学术上的成就掩盖不了物质上的贫乏。“我决心为我的家庭承担一份责任,所以我决定下海。”如今的财富,源自当初这个单纯却强烈的动机。
四十之后,一切改变看起来都是冒险。但杜厦无惧,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坚持着,尽管他的四十岁几乎就是“试错”的十年。
经济方面完备的知识结构,加上老同事兼“战友”王月所赞叹的“铁嘴一张”,让杜厦在校园之外延续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当年,如果没有杜的鼓动,这位“中国建材第一CEO”可能仍在南开大学的课堂讲授着微观经济学。即便有能力、有决心,在近十年的一次次尝试之后,杜厦才真正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舞台。
“有的人问我第一桶金,我说第一桶是失败,第一桶是恐怖,第一桶是失望,第一桶是那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从策划体操王子李宁告别体坛开始,杜厦炒过外汇期货、组织过文艺演出。他最大的一个坎,就在他下海之初炒汇时。“那一年三个日本首相更迭,使日元从120多一直跌到了154,我已经无力回天,全部都赔进去了。”杜厦手中的1300万港币也只剩3000块。同年轻时一样,杜厦愈挫愈勇。到四十岁的最后几年,他的十年“试错”终成正果,家世界的雏形——建材超市模式由他从美国第一个引入中国。
屡试屡错之间,杜厦领悟着书本之外的为商之道。1995年春,当他与全球第一大家居零售商家得宝签下合作意向书时,多年的教训告诉他,这次找对了路。
50岁:聚焦零售,做想做的
没有谁生来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即使他是经济学教授,而且人到四十。但是,杜厦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以个人能力为出发点,他的坚持为他的40岁划下圆满句号,同时开启了自己随后的另一春。
此时,他的克瑞思集团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使命。1996年,中国第一家建材连锁经营超市——家世界家居东丽店在天津城东的东丽开发区开业。杜厦从什么赚钱做什么,逐渐聚焦于一点。尽管克瑞思的文化、贸易、制造业、房地产等多项业务赢利都不错,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经济头脑和商业天分”是有限的。而建材超市,在当时的中国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方向既定,执行也需保持清醒。年过五十的他仍一步步改造着自己,随时修正着偏离的航线。
“他情商不是很高的人,但是他后来,我觉得特别是他过了50岁以后,他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变化。”王月如此评价这位有些“自我”的老同事。曾经一言不合就走人的杜厦,现在遇到棘手问题常常去自己亲自参与设计的高尔夫球场,在那里将压力化作更冷静的思考。一个人的高尔夫,他一打就是一下午。
与自己较劲的过程中,他将四十岁时的“果决”进行到底,同时多了一份思考。
虽然确定只做零售,但是做哪种业态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明确。起初,家世界曾四面出击:以建材为主的“家居”,以家具为主的“家园”,以餐饮为主的“家和”,以日用百货为主的“家乐”。与宜家的贴身竞争中,杜厦很快发现自身在家具设计与生产等方面的供应链短板,这也是该领域做大的核心要素。之后,他又从SARS危机体验了餐饮业的不稳定性。所以,现在的家世界专注两大主业,建材卖场与连锁超市。
不过,“自我”从来是有两面性的。就在杜厦以过人的魄力砍去非核心业务后,另一招险棋险些让他满盘皆输。至少旁人都为之唏嘘不已。
“我们希望明年6月至9月,家世界集团能够在香港上市,或者在香港、美国两地同时上市。”2004年底,杜厦放出此番豪言时,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上市成为家世界的转折点。为了迎合挑剔的股民,家世界门店加速扩张,华北区甚至增长了近一倍,随之而来的是资金链告急。若上市成功,股市筹得的资金足以支撑扩张。但人算不如天算。因大势趋紧,集团的上市计划无限期拖延,而“家世界还供货商血汗钱”的横幅已经堵住了超市的大门。
至此,家世界超市及建材卖场分三部分相继转让给山西美特好、美国家得宝和华润,似乎可以直接归结为卖身还债。但熟悉杜厦的人认为,这其实是大环境下的顺势而为,并纷纷猜测着他的下一步。
60岁:绝处逢生,做要做的
杜厦不是第一次遇到“坎”。用他的话来说,“我几乎是每八年一次大坎,小坎是年年都有”。40岁在香港炒外汇失败后,他考虑过从当地最高的楼跳下去。从此,杜厦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的错误。明年六十的他,比四十之际有着更广阔的回旋余地。有人说,卖企业就是“预谋”。
“杜厦一开始就是在做资本,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是为了卖。”这是一种观点。不论是否如此,卖出一个好价钱并不是失败。
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及国企,杜厦的超市及建材店正迎来日益严峻的挑战。“选择这个行业就意味着要一直为资金流而奔波、努力、辛苦。卖给家得宝,我觉得他(杜厦)情况会好得多。”而接盘方,无论是国资大鳄华润,还是家世界的“老师”家得宝,都是负责任的实力型选手。作为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价格退出,其实也是一种智慧。
尽管无法铸就百年基业的荣耀,杜厦的全身而退同样无损其个人价值,也掩盖不了他对中国建材连锁零售业的贡献。
迄今为止,杜厦并未就出售门店公开发言,他的下一步也无从得知。但是,从天津市河西区黑牛城道125号暂时停工的伊迪百货工地,从杜厦的亲信运作的一家网络购物公司,关注杜厦的人总是能发现他东山再起的蛛丝马迹。
从四十到六十,杜厦是否就此停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以个人能力最大程度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着行业的面貌。他说过,他唯一能整合的资源就是自己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