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和别人做生意,必须站在前线领导,而不是坐在数百里外的营帐。我相信成吉思汗在巅峰时期,也是和士兵在前线分享胜利成果的。”--郭鹤年
国别:马来西亚
祖籍:中国福建
出生年月:1923年
行业: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等多种
财富状况:2004年《福布斯》杂志以41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列东南亚富豪名单第一位。
家庭:结过两次婚,有8个孩子
被誉为亚洲“第五小龙”的新兴工业国家马来西亚,从汉代开始,便与中国有友好的往来。马来西亚可谓是中国人下南洋的第一站。华人是马来西亚第二多人口。在马来西亚,华人很自豪,因为在“马来西亚40大富豪排行榜”的前10名中,有7个人是华裔。
本文要讲述的主人公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崛起于马来西亚,成为亚洲糖王。在其糖业鼎盛时期,控制了国际市场上每年食糖贸易总量的1/10。70年代中期他大举进军香港,同时环绕太平洋建立起庞大的“香格里拉”酒店王国。80年代他进军电视业,成为香港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90年代他又购得了《南华早报》的控股权,几乎掌握了香港人每日的喜怒哀乐。
近年来他大举投资中国内地,投资总数达50亿美元之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坐落于北京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它被认为是北京现代建筑的代表。他就像成吉思汗开疆拓土一样,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证券、传媒到粮油,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
1985年,亚洲管理学院和马来西亚银行公会共同主办的“十大企业家”评选活动,将代表企业界最高荣誉的“金字塔奖”颁予郭鹤年。在马来西亚,这个奖意味着非凡与惊人。
虽然近年来郭鹤年旗下企业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当人们看到郭鹤年这一名字时,脑中仍然一片茫然。
他的模样?报刊上绝少刊出他的照片,他的身影几乎从不在电视上出现。
他的家庭情况?他的人生经历?
他是如何发家的?他的经营秘诀?
关于这些,在传媒上几乎找不到任何报道,即使有,也只是那么“可怜”的零星半点。他亦极少在公开的社交场合露面,相对于人们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香港富豪来说,郭鹤年给人更多的是神秘感。尽管已经年届82岁,尽管已达到事业顶峰,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
20岁创业,垄断马来西亚糖业市场,成就“亚洲糖王”
郭氏家族领导者郭鹤年,祖籍是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他的父亲郭钦鉴有兄弟六人,五个哥哥依次为郭钦铮、郭钦暖、郭钦端、郭钦仁和郭钦宝。时逢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广东、福建人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郭氏兄弟也不例外,除了长兄郭钦铮留在家乡开了一家叫“万安堂”的中药铺外,其余弟兄相继来到马来西亚谋生。1909年,郭钦鉴只身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新山。为了生活他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从商开了家咖啡馆。当时,他的四哥郭钦仁已经在新山创办了一家“东升公司”,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由于郭钦仁身体状况欠佳,逐步把东升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权交给郭钦鉴、郭钦端和郭鹤青(郭钦暖长子)3人。在他们的精心打理下,公司业务不断扩展,逐渐建立了颇具规模的商号,家境日臻富裕。
1920年,郭钦鉴与来自家乡福州的郑格如结婚,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1924年10月6日,住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南端新山市的郭钦鉴又添一子,祖上定下字辈为“鹤”,家人取名为“年”。郭鹤年早年念宽柔华文小学及英文中学,后转入新加坡的莱佛士学院,在那儿他认识了一位对政治颇为热衷的同学,即日后成为“新加坡强人”的李光耀,以及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总理侯赛因·奥恩等人。1942年,因日军南侵,郭鹤年无法完成大专教育。战后,郭鹤年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的父亲做帮手。
1947年,年仅23岁的郭鹤年在新加坡自立门户,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利克务公司,主要经营的还是父辈的老本行——买卖米粮食糖。1965年,该公司改名为“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有关船务方面的生意。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据权威的英文杂志《财富》早年的报道,郭鹤年当年是以33333万美元(折合马币约10万元)开始创业的。
郭鹤年在20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但是,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能够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原因。
1948年,郭鹤年创立新公司的第二年,父亲郭钦鉴因长期操劳而病故。当时郭鹤年只有24岁。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不希望由于丈夫的死,让郭氏家族的事业分崩离析。她面对郭氏家族中的钦暖之子鹤青,钦端之子鹤尧,钦仁长子鹤,钦宝的儿子鹤新、鹤瑞,以及鹤举、
鹤年两兄弟,提出集中各人所得遗产,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老太太话音刚落,鹤字辈的堂兄弟纷纷抢着表态,愿意参股经营。那么,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谁人来掌管帅印?
郭家经过开会后,当时在新加坡殷商李光前的南益集团供职的郭鹤尧首先捅破这一层纸:让鹤年来干吧。郭鹤尧的提议,当即得到众兄弟的首肯。就这样,不满26岁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这位商人的儿子从小受到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熏陶:要诚实,要刻苦耐劳,要谦虚,要讲信用,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这也成了他日后创业的信条。
说起来,郭家钦字辈南来新山,靠的是胼手胝足,艰苦创业,才创下第一份家业。有人分析郭家在几十年商战中屹立不倒,不仅在于郭家钦字辈兄弟给后代留下一个殷实的家底和商业网络,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同舟共济的兄弟情份。
1949年4月1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主要经营的依然是米粮食糖类。但是,别人卖米,可能只在这一行当打转,而落在郭鹤年手里,却像接过一支魔幻的接力棒。
在郭鹤年创业初期,马来西亚的局势仍然动荡不安。这从英国殖民当局重返马来西亚,并于1948年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以及曾与英军并肩作战的马来西亚抗日军从公开转入地下、走入丛林打游击便可见一斑。
在郭鹤年二哥鹤龄死于英军围剿后不久,商界的人不约而同地发现,那个在商场上有“拼命三郎”美称的郭鹤年,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而且,他一别就是5年。
那么,郭鹤年所去何方?若干年后,谜底揭开了:他飞往英伦三岛。在英国的郭鹤年除了同家中保持联系外似乎割断了与马来西亚商业的一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