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又被人们称为“E图书”,是一种数字化的出版物,最近某品牌的电子书推出了最新款的电子书阅读器,十分纤薄和轻巧,听说囊括了近180万种已出版图书,同时与421家出版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书本数字化”已经成为潮流。从技术来看,只需要将书籍的内容数字化;接着为了避免著作版权被盗用,要通过“数字版权管理(DRM)”机制,利用加密、认证等技术保护数字内容;当数字内容准备就绪后,还必须建好完备的下载与收费机制;最后消费者就能通过这样的机制与服务平台,将喜爱的书籍与杂志内容下载至电子阅读器。 数据表明,电子书出版技术的限制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也迅速催生了一批数字内容加工企业。2009年底,方正集团与上海张江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合计投入2.85亿元,共同组建中国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有史以来最大的合作项目。合资公司将重点投入移动阅读研发及运营、图书门户运营、以及数字复合出版技术研发等三个领域。

时代文化出版集团副总裁冯志亮指出,“E图书”奔袭而来,国内出版社到了加快推进出版单位的改革,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突出服务主体,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朝着多媒体方向或与多媒体合作方向发展,以提高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如何进行改革,实现跨行业、跨媒体联合,培育资产和资源集中度高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拓宽融资渠道壮大产业实力是必然的道路。 电子阅读器已经来到,传统出版业对这一新兴产品如何看待? 传统出版业的环节包括出版策划、编辑、出版印刷、物流、等过程。在物理上生并不占优势。图书仍然是以内容为王的,出版产业的核心在于内容,随着版权保护日益严格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内容为王的趋势不可阻挡,内容提供商(尤其拥有稀缺内容者)的价值将显著提升。传统出版业在转型的道路上相对都是比较谨慎的。传统出版业的“技术转型”是必须的,但转型路径现今仍不明确。 内容的优势是传统出版业颇具信心。国内电子阅读器类容多在通俗文学类,在传统图书这里,这块市场份额份额不大,教辅书以及社科类才是真正的金手指。 教育内容在阅读器上的应用将来是趋势,但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是阅读器启动阶段的重点。只是不知这个时间节点在哪儿。 纸张,从汉代发明到宋代借助活字排版而火热,用了900多年。电子阅读器的时代注定不用等那么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这场事关行业格局的战争中,“E图书”生产商、运营商以及出版社将会进行殊死搏杀,最后的结果是,传统书籍必定受到严重的影响,但如何减少电子书对传统图书的影响,各个出版社都会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以求得到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