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的一天,一家负债网络公司的老总罗渝,开始在网上撰写他的小说《上清寺在哪里》。该小说在天涯和大渝网上连载,共30章,引来网友热捧。
●2007年12月,重庆出版社将小说结集出版。首印2万册,书名改为《失踪的上清寺》(以下简称《上清寺》)。
●2008年,罗渝和国内的一家影视公司签订协议,正式确定将这部网络小说搬上电视屏幕,目前该剧进入选角阶段。
●现在,老罗正在筹划《上清寺》的网络游戏,预计明年启动。
为了公司活下去
被逼写小说
写《上清寺在哪里》前,当时39岁的罗渝是一家旅游网站的老总。这其实是他最落泊的时候,他的公司只请得起一位员工,而且欠下百万元的债务。
入不敷出,老罗希望能通过网站的转型,寻找到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老罗虚构了一个测试命题:如果有人来找我,做一个城市旅游文化的推广,我该怎么做?“其实我的思路是很清晰的,要让人关注这个话题,写网络小说连载是最便捷的;要写让人关注的小说,要增加共鸣,最好能加入寻宝;最后一定要找合适的网站把小说推出去。至于我为什么要写《上清寺》这个题材,其实这是我从小的一个疑问,上清寺应该有一座寺庙,这座寺庙在哪里呢?这就是我选择这个题材的动因。”
这个测试老罗准备只做一周,但一写起来就得到大量网友的关注,最后就停不下来了。
罗渝的网络营销策略:
写网络小说的理念是,“给网友看,写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才能有共鸣。其次要互动,要让看小说的人都参与进来。此外,地域上的共鸣也很重要,所以用了很多方言。”
《上清寺》出版之
我不适合谈价,我找人谈
在网络连载的过程,十几家出版社陆续找到老罗,希望能把它出版成书。对方直接就说:“你开个价吧!”老罗一下就懵了,“我从来没有出过书,我怎么能开出价?”老罗于是找到一个上海的图书经纪人代他谈,经纪人提成。
老罗虽然不懂出版,但他拒绝了出版《鬼吹灯》的图书公司。在他心目中,重庆出版社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因为他觉得书应该先在本地打开市场。很快,重庆出版社就向老罗伸出橄榄枝。在营销上,出版社也接受了老罗的意见,重点放在重庆市场,引入互动,带领读者去寻找书中描写的场景,重庆出版社负责人表示,“该书在重庆的销售已经达到5万册,长居重庆书城文学类图书销售排行的前三位。”
罗渝的图书营销策略:
当他无法应对出版社时,他想到了找经纪人。最后拿到的版税比他预期的高很多。在出版社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对方的实力,又要考虑地域性。
业余写手也能写出百万天价
新书在重庆被炒热之后,有实力的影视公司开始找到老罗,老罗再度去求助他的图书经纪人,为他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对方要求老罗亲自写剧本,老罗很认真地尝试,一共耗费了长达半年的时间。结果,购买影视改编权的上海某公司负责人表示,老罗写的东西基本无法用。比如,他写一集40分钟的电视剧,只有5个场景,“我都不知道该和他怎么说,我让他回去看下电视剧,如果8分钟只停留在一个场景里,怎么拍?”事实上不仅是写剧本,老罗的中学老师也认为,老罗写的书,从作文的角度讲也只能打个及格分。
《上清寺》的影视改编权卖了多少钱?老罗说这是秘密,但他却很自豪地说,通过《上清寺》这一产业链获得的总收益已经近百万。
老罗表示,《上清寺》的产业链还没有完成,他想到做一个游戏,在游戏里也可以讲很多故事。不过他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游戏策划人,所以准备在明年再来做这个事情。
罗渝的电视营销策略:
影视公司的选择,还要充分考虑和自己作品的契合度。其次要能尽快投入拍摄。
《失踪的上清寺》
一个初夏的雨夜,一个叫小敏的上海女孩来到重庆。她遵照父亲遗命,要将一个遗物交给在重庆上清寺出家的叔叔,但上清寺早在上个世纪就消失了。在寻找上清寺的过程中,女孩得到“我”和老曾的帮助,得到了爷爷遗留的藏宝图,三人跟随着十二张藏宝图的指引,解开了一个个谜团。
你不知道的
《上清寺》密码
●我的成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不可完全复制,事实上,整个过程都有一定偶然性。如果按照正规的团队操作,从策划到网络小说连载,再推向图书出版,这个成本大概需要几十万。而我是单枪匹马一人完成,只能说运气不错。
●《上清寺》产业链的成功,其实是营销理念的创新。给你的客户提供一个效果未知的平台,不如给他找更多合适的平台。这也算是一种服务精神吧。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作家,我只是一个策划人。我觉得我不适合做老板。
创意很简单
重要的是操作能力
针对老罗《上清寺》产业链的成功,中国创意学者、政府创意奖获得者舒明武,也谈到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一个创意产业链的构成,首先是要有一个点子,然后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策划方案,最关键的是,还要将其变为细化的操作。前两步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难,重要的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在这几点上,《上清寺》都做得比较好。
难能可贵的是,创意的策划人老罗对自己的能力有很清醒的认识,当他发现自己的创意推介能力不足的时候,他选择了外包,把自己不擅长的环节外包剥离出来,这也是他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