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的哲学思考 《关于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 关于投资 11 为什么



      为什么很多好公司跑到境外去上市,不让境内的投资者分享成长的果实?现在创业板估值那么高,以后是不是再也没有公司去境外上市了?被人为隔绝的境内外资本市场,最后会形成怎样的格局?

很多中国投资者经常抱怨,为什么像腾讯、百度这些“好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而是跑到美国、中国香港的资本市场上去上市?

最初始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公司在A股根本上不了市。

上不了市的原因主要是如下几个。

第一,财务指标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只好去美国上市。

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吧,百度2003年才宣布盈利,至上市时盈利的记录只有两年。而直到上市当年前一个季度,百度的净利润才只有30万美元,相当于240万元人民币,这根本达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条件:“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甚至达不到现在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最近2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

百度还算好的,新浪搜狐、网易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公司不要说盈利,连盈利模式都说不清呢,更说不上达到A股的上市标准。

第二,因为A股不堪“圈钱”。比如某次股市暴跌之后,很多投资者要求停上IPO,以阻止“资金被分流”。没想到监管部门从善如流,真把IPO给停了。但企业还是得融资啊。所以这段时间,中石油、中移动这些比较优秀的央企都跑到中国香港去圈钱,此后也去美国发行了ADR。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中国的监管部门是最为投资者着想的监管部门,特别害怕投资者买到质量不好的股票,所以不厌其烦地设置了严格的上市审核程序。还害怕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炒股亏钱,所以不但设置了涨跌停板这样的“保护措施”,还经常为了二级市场的稳定“调整IPO节奏”。

这样美好的设想,结果却完全背离初衷。A股上市公司质量并不尽如人意,而成长性最好的公司,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回报的公司,基本都跑到国外去上市了。而A股依然是全球波动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

结论可能也比较简单:监管机构不应该也不可能通过上市审核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负责,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是过往财务数据这些固态指标可以锁定的;监管机构不应该也不可能对二级市场的波动负责,市场的波动也不是涨跌停板或者“IPO节奏”可以遏制的。

不过,在监管部门的精心呵护下,A股确实有它的神奇之处,就是现在的融资功能超强,尤其是去年以来炙手可热的创业板,市盈率搞到几十上百倍易如反掌,家家超募,有幸上市的公司一个个笑开了花。

在这种人傻,钱多,速上市的格局下,还会有公司去境外上市吗?

我认为还会有。

首先还有很多公司永远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对于真正急需融资的成长型企业来说,即使现在创业板的上市门槛,也还是高不可攀。

即使达到A股的上市标准,也还有很多企业会到境外上市,原因可能是企业的境外投资结构,而更重要可能是上市的过程、感受和隐性成本。

一家公司要上市,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权卖给愿意买的人,本来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意,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了中国难度最大的事情之一,上一次市相当于脱一层皮。在漫长的排队、等待审批的过程中,上市公司能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乙方”角色,不但要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还要承担数额不菲的额外成本。当初想为投资者负责的制度设计,对每个上市公司进行严格审核,已经异化成一个制度怪兽,不知是为谁服务。而选择去海外上市,除了海外上市的中国部分审批环节之外,上市公司很清楚自己的“甲方”角色,能感受到投行、交易所都是为它服务的。

A股上市因为估值高,IPO融资能力较强,但企业在再融资、制定股权激励政策时,又面临跟IPO差不多的审批程序。而在境外市场,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更不用担心股民在再融资时骂你“圈钱”,这也是很多公司考虑的问题之一。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上市不仅是IPO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使用的融资平台。

归纳起来可以这么说,上市前的审核、上市后的交易,已经使A股形成跟境外资本市场有所区别的气场,你很难说哪个气场好,哪个气场坏,但企业还是会有所偏好的。

所以我认为公司去境外上市,并不会因为A股估值高而减少。也很难说,这些企业里面,会不会出现让A股投资者无缘的“好公司”。搜房网最近准备在美国IPO了,它是不是“好公司”呢?

如果我们认为优秀公司到海外上市,A股市场发行市盈率高是问题,那么此问题何解?

已经有很多人士支了招。前几天刘纪鹏、曹凤歧几位老师写了一篇宏文对创业板公平和效率缺失进行反思,建议A股市场不但在询价方面要市场化,在上市公司的数量方面也敞开供应,用上市公司的量来冲淡资金这个水,从而拉低估值。

对发审制度进行更加开放的改革,直至改成注册制,当然是中国资本市场迟早要走的路。但如果认为光靠这个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就太天真,视野太窄了。

过去的所有经验都证明,在中国,凡是开放的行业就搞得好,封闭的行业就搞不好,资本市场我认为也概莫能外。

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改革发审制度,仅仅是很有限的开放,那什么是彻底的开放呢?

资本市场的彻底开放,除了发审制度改革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走出去,国内的钱可以自由地出去投资,国内企业可以自由地出去上市;另一个是放进来,国外的钱可以自由地来投资,国外的企业可以自由地来A股上市。

外面的市场是大海,A股是市场是湖泊,最后的结果,应该是湖海连通,这样才能解决堰塞湖的风险。当然,我们也要面对大海里的惊涛骇浪,但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成长所必需的。

甚至,这都不是最终的图景。在资本全球化、交易电子化的大趋势下,资本市场的国界终将消融。一个账号,可以购买全世界所有的投资品种;一个市场IPO,全球各地投资者都可以买到。那时候,就根本无所谓在哪里上市了。

我敢打赌这一定能实现。

2011年2月15日发布于雪球。

雪球用户评论

weald

若监管层严格审批是为保护二级市场投资者,也还算福气,就怕这其中有不少伪善和寻租的成分。监管部门已蜕变成商人,有利可图的它积极插手,无利可图的它撒手不管。

熊熊babybear13

观点有点片面,至少得统计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中真正好的有哪些,而这些企业是否投资回报高于在A股上市的优秀企业。

何老板

关键是还很便宜地被买走了。

潜水员

@不明真相的群众:好公司让外国人买走和烂公司上市,其实是一件事。

海不归BaB

监管部门只要监管好账本是真的就是了,其他的让市场做主。
 互联网经济的哲学思考 《关于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 关于投资 11 为什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647.html

更多阅读

万科股权争夺时间轴 争夺学员的碎片化时间

 以前是微博,现在是微信,占领了你我有限的业余时间。你可以看到在车站,在码头,在机场,在咖啡厅,很多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拿着手机,或者看微信微博,或者打手机游戏。我们人类的社交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前是关注眼前的人,现在对远方的人

声明:《互联网经济的哲学思考 《关于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 关于投资 11 为什么》为网友夨控瘋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