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业从来就不缺乏炒作,天下无人不知乃至媒体狂轰滥炸,省了企业商业运作的宣传银子,自然欢喜。
6月15日,长虹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高调向外界宣布: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致四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承诺函》,承诺将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长虹非公开发行1500万股股份,认购股份自非公开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上市流通。
百度一下:微软长虹,两家合作的新闻从2003年12月即开始进入生猛的合作炒作阶段,一会儿数字多媒体产品,一会儿IPTV,一会儿3C融合,什么产品热门,两家就密议联合搞啥。直到今天,微软与长虹的联姻结果是——微软认购了长虹非公开发行的1500万股股份。
在微软的中国商业版图上,早就是东有浪潮,西有长虹,南有创智,北有神州数码。对于微软来说,无论是政府采购,还是政府的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订单,微软一直很难插手。但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结盟,微软就可实现与本地软硬件供应商的利益捆绑,以符合中国本土化的商业运作方式最终参与到政府的大单采购中来,继而觊觎整个中国IT市场。
应该说,这场商战的赢家是微软,1500万的股份,一个亿的资金,就可以打进中国家电巨头之一的长虹家门,微软自然窃喜。记得4月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的2007年年会上,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在谈到技术和政府透明度问题时,他毫不讳言地指出,对中国公民而言,使用微软技术可以使政府部门更有透明度。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共预算花在何处,它可以让人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流看法,看看政府的工作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改善。这是让大家相互交流看法、解决政府经常面临的复杂问题的一种方法。如同我们需要强大的市场利益刺激一样,微软更需要政府行为、慈善事业和特别的激励作为补充,以确保广大民众从中受益。毫无疑问,微软在中国市场除软件、信息家电外,已经将其战略触角延伸到中国市场经络的深处,其商业目的在于赢得更大的市场和利润。
除此之外,微软入股长虹其更精巧的商业企图在于利用长虹的销售渠道与网络资源,利用长虹的政府资源、本土人才资源,将其技术与商业基因“嫁接”到长虹中,建立其产品与服务集中营式的本土化辐射乃至最后垄断中国市场。
对于长虹而言,外界有些人士认为是艰难中抓了根“救命稻草”、傍了个技术“巨”款,自然底气十足。但客观地讲,透过长虹这几年的战略调整和人事变局可以看出,其传略转型仍行走在路上,并不能说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前期押宝等离子已绝非当年倪润峰在大连彩电巨头峰会上“携天子以令诸侯”的豪迈,等离子在液晶面前并不能阻挡彩电平板技术潮流的推进,即使暂时来看液晶在亏损负重中前行。而国虹手机在巨大的“雷声”中也无法对得起其市场占有率的“雨点”,无论其对3G寄予何种厚望,国虹要摆脱国产手机群体性的经营困局,挑战诺基亚、LG、三星、索爱等跨国通信巨头仍难具备足够的品牌与技术号召力。另外,赵勇重金支持的长虹空调主要以西南地区为桥头堡迂回作战;从这两年全国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在强者恒强的空调市场角力格局中,长虹仍需要艰苦的市场与品牌修炼。
对于长虹而言,寻找与全球顶级技术与资金大鳄的战略合作无疑可以让外界看到长虹浩淼的中国精神。借助微软的品牌、技术与资金实力,长虹躯体上绑上了火箭,即将振臂起飞。6月15日的那份谅解备忘录上黑纸白字:在数字媒体重点是家庭互联数字娱乐领域进行长期战略合作,首期从事Media Galaxy合作项目,研发、生产和销售将家用电视、电脑和因特网互联的数字娱乐产品。长虹声称,通过与微软公司在该项目的合作,将有利于增强其在信息家电领域的竞争能力。这让中国家电业对长虹再次充满了深情的期待。
“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告诉我们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巨大生命力。微软此番入股长虹究竟是围“赵”救“微”,抑或其它更大的商业企图,以及长虹引“微”入“虹”如何实现其商业扩张、再扬长虹国威,更值得竞争对手和市场多方耐心看盘。
商业游戏除了多方的利益与价值之外,更多的在于持久、健康,在于合而作、作而合;合而不作、作而不合、不合不作,将彻底戕害合作双方或多方基于健康为要义的企业发展。
中国家电业多年的内战也让我们深刻地看到,要赢得市场和企业的未来,企业价值链与价值网的“断”与“破”都是致命,不可抚慰,不可回头,众多的家电合作败局案例举不胜举。长虹必须为此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与准备。
因此,尽管长虹今天有了微软的参与而使其股票在市场上受到猛烈追捧,但离长虹真实的业绩尚有时间的距离,我们需要另外一只眼。毕竟任何商业概念终究需要真实的市场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