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的到来对现有IM(即时通信)产品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这仅仅是开始,因为“飞信”的野心更大。
6月5日,中移动的“飞信”翩翩而来,结束公测正式进入商用。 尽管这一时刻的到来是迟早的事,但还是给业内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即时通信市场的QQ和MSN。按照公布的数据,从2006年6月公测至今商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飞信”用户量已达2068万。 与“飞信”快速崛起相比,移动QQ和MSN则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虽然QQ的用户量约为1.4亿,但使用其手机业务的用户却仅有1000万;MSN在国内的用户量共为1500万,其移动用户官方没有透露。 早在“飞信”公测时,移动QQ和移动MSN就已做出回应,腾讯低调宣布,从2006年12月20日开始,其移动QQ永久免费。2007年4月,微软中国MSN部门宣布,中国市场的MSN手机客户端将免费下载使用。今天看来,这些作为仍然没有阻挡“飞信”的快速成长。 “‘飞信’的入局意味着中移动并非在IM市场仅仅‘玩玩’,而是大举进军,背靠中移动运营商优势的‘飞信’必将引发IM领域格局的变革。”一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值得玩味的是中移动的态度,面对外界的众多猜疑,中移动并不认为“飞信”与现有IM厂商水火不容,在宣传上也不突出“飞信”的IM性质。甚至在去年12月,腾讯已与中国移动合作,“飞信”的手机终端用户与腾讯的QQ用户实现互联互通,而且现有的移动QQ业务将逐步过渡到中国移动的飞信平台上。
“‘飞信’定位于综合通信服务产品,而不是简单的IM工具,以无线通信应用为主,互联网用户为辅。”中移动“飞信”项目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与其它即时通信工具相比,除了能够实现PC、手机、WAP等多终端的“无缝即时互通”外,还包含了电脑手机互发短信,手机与电脑之间MP3、图片和Office文件的传输功能。而这些仅仅是开始。
“‘飞信’将是一款集商务应用和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基于手机应用以及与Internet深度互通的综合通讯产品。按照规划,除最基本的文字、语音通讯外,“飞信”还将具备游戏、信息查询、音乐和可视电话等功能。”该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描述自己对“飞信”的猜想:飞信的理想是IM与SIM的整合。它将来会发展成为一个虚拟的SIM卡,或者说是一个虚拟的中国移动SIM卡。它的手机JAVA版,可以作为手机电视等业务的实现终端,它的PC版,将实现手机与PC的流媒体传输等其它配合功能。 事实上,飞信在中国移动集团内部的战略地位极高,是集团年度三大重要指标任务之一,在内部被认为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创新举措。显然中移动高层已看到了3G时代电脑、手机融合下的巨大市场潜力。 不仅是中移动,中联通、网通也看到了这个机会,其开发的产品“超信”、“灵信”也正在测试之中。面对其他电信运营商的介入,中移动已经开始反击行动。 在商用之前外界对“飞信”的预测是收费,其服务费为5元/月。但“飞信”商用时却沿用了公测的做法,仍采取免费策略,除了不收取月功能使用费外,用户在使用“飞信”从PC客户端向手机、从手机客户端向外发送的短消息也均为免费。 一向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抢占先机的中移动,这次又一次走到了前面,但“飞信”能否飞起来则考验着中移动对“飞信”所在市场的管理,以及对自身利益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平衡。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既是规则参与者,又是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