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几乎弥漫整个城区,浓烈焦味让街上行人掩鼻。它甚至钻进了门窗,许多人感觉呼吸不畅,眼睛熏得睁不开,医院陆续多了烟雾导致发病的人。
———这不是灾难片的开头,而是14日成都的真实感受———宛如季风,每年准时来临。五月的成都,因为焚烧大量秸秆,一场罕见浓雾大范围笼罩市区,引起上上下下的焦虑。
与此同时,收购秸秆造强化木地板的四川国栋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意欲退出的消息,无疑雪上加霜。
市政府连年发布“禁烧令”,媒体大篇幅曝光、宣传,强力推行,为何始终禁不住“狼烟”四起?一个可持续性的再生利用项目,企业为何黯然收场?面对政府的三令五申,苦口婆心,农民为何拒不遵守?
他们的困境在哪里?成都多年的“秸秆”解决之道,又被困在哪里?
“秸秆大王”的无奈隐退
5月10日上午9点,四川国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58岁的王春鸣依旧忙碌。只是今年此时的忙碌不再与“秸杆”有关,这位被称为“成都秸杆大王”,资产超过20亿的上市公司老总,难掩失落。
正值5月,此时“烧秸秆”风波又起,频繁占据成都各大媒体的重要篇幅。而用秸秆造强化地板而被业界为“秸秆收购大户”的国栋集团,不仅没有热火朝天的“消化”秸秆,反而传出了“面临难题,意欲退出”的消息。
本来只给了记者15分钟的时间,没想到王春鸣围绕“秸秆”说了整整2个小时。
构想
利用秸秆开拓新用途
王春鸣有些激动地站起来,敲打办公室的墙面,“三层空间的办公室,全部是用我们生产的秸秆强化木板装修,你来敲敲!”坐在这个办公室里,王春鸣当然不可能忘记,最初饱含热情的构想。
“无功便是过,敢为天下先”是国栋工厂大门上方的十个大字,而这也正是国栋的经营理念。作为一家净资产超过20亿的上市公司,国栋正式决定插手“秸秆问题”是在1996年。当时,成都市还没有全面“禁烧令”,烟雾弥漫时有发生。“三天三夜,成都没有天日,白天也要开灯,那是一点也不夸张。”王春鸣说。
三年的生产队队长经历,让王春鸣了解了川西平原的“秸秆问题”的悠久历史,“当初用于盖房子,喂牛、燃料、‘消化’了川西的秸秆,随着时代进步,这些功能逐一退场。”出于行业敏感,他看中了秸秆的可再生性。生活水平提高了,森林植被被大面积破坏,变成木材、为人类生活所用。“发展秸秆的延续性,用其作为替代品。”
秸秆的成分不含醛,百分百的环保产品。
“从农民处收购秸秆,开拓秸秆的新用途,使农民增收;又解决了秸秆禁烧问题,保护了环境。”王春鸣觉得,由于秸秆需要一定腐烂期,而农时不能等待,相比较机械还田的“不可行”,“这种综合利用的方法,可以一举多得。”
实现
巨资投入秸秆变成地板
大型新项目也有很大风险,王春鸣从1994年就开始对世界相关行业进行了解,用以评估。1996年发现美国第一家用秸秆制造木板的公司,证实了其想法的可行性。2003年5月11日,市政府决定了全面禁烧。国栋在2003年12月正式引进了国外年产量为20万立方米的木质/秸秆纤维板生产线。一个资源再利用的环保项目,因时就势豪迈而生。
2007年5月10日下午3点,四川国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晋江接待了记者一行。位于双流占地面积460亩的生产基地,大型的现代化机器、每个达5000多个平方的8间标准化车间,显示这个基地的规模。
“秸秆看起来是空的,但是经过热压成型后密度就像木材一样,1个立方米有860公斤。”徐晋江介绍道:秸秆刨花板生产工艺流程达16项,全部机械化操作。在自动控制台前生产工人一般不超过3人,全是电脑中心控制。“现代化机械动辄就是上千万,为秸秆打包的车都是上千万,为贴胶准备的纸5万一吨。”徐晋江说。其中最贵的设备是引进芬兰的世界上最先进的铺装机,2亿身价。
“制造出来外型和坚硬程度与木地板一致,秸秆纤维板最大的特点就是零甲醛。”徐晋江告诉记者:2条主要生产线,一条强化木地板,一条是秸秆复合木地板,两条共有1500万立方米的年产量。
秸秆用量大了,国栋在成都周边区县设置1000多个收购站,收购面积覆盖更远的眉山、雅安、绵阳等地。基地的料场秸秆堆成山,一次意外失火,都烧了3天3夜,成都市消防5个中队全部出动。
在成都周围收购的秸秆一年可达20、30万吨,耗资上千万。为王春鸣赢得了成都“秸秆大王”的美誉。
困境
入不敷出退出秸秆回收
尽管如此,5月10日,在200亩的料场上剩下的5万吨生产完后,可能为“收购秸秆大户”划上句号。“遭遇现实问题,几方压力,成本太高。”四川国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春鸣肯定了这个消息。
巨资的设备,使得生产成本本就高于平常木地板,而收购“成本”的与日俱增更成为难以承受之重。从2002年开始向村民收购秸秆,最开始是100元一吨,到去年已经成为了380元一吨。“一年就算最低数字10万吨,一顿380元,这里就是3800万元的开支。”王春鸣算了一笔账。
相比这个数字,难以承受的却是收购中途的开支。由于秸秆特质很“蓬”,运输过程中,免不了要超高被罚。“这部分费用不可能农民承担,国栋为此贴上不少。”
另一个费用就是缴税。王春鸣说,国家对使用小径材、边角料等为原料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还有增殖税优惠政策,而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优惠却没有。从2001年到2003年,在秸秆建材项目上,国栋上缴1个多亿税。
“幸好我们是多元化公司,如果只有这个项目,就完蛋了。”虽然公司资产雄厚,但王春鸣认为亏损是“严重的”,他不愿意透露具体的亏损数据。
即使“无醛”的秸秆纤维地板上市就获得好评,但由于项目刚起步,加上销售价钱比木地板高,还不能达到与木地板平等瓜分市场的份额,国栋将国家鼓励的中密度纤维木板的生产紧急补上。“这个凶了,现在每天回笼现金150万以上,供不应求。”王春鸣调侃道:“木质刨花板,成本便宜,又免税,只是甲醛较重。”
与此同时,当初为生产秸秆纤维地板,而专门购入的设备开始生产强化木地板。5月10日记者参观时,一些大型设备正停工进行改修,用以生产木地板,原本堆放秸秆的原料场上更大面积被木材所占据。
“我们开始大量收购木材,机器改造完后,就大量生产木地板。”站在秸秆堆旁,徐晋江无奈的说:“如果没有新的情况出现,这将是国栋收购的最后一批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