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批评奇瑞“是个巨大的泡沫,拿合作、出口当成炫耀自己的资本,但结果往往是风声大、雨点小。”
11月20日,巴西伯南布哥州的副州长若望·里拉·内托一行来到奇瑞公司,奇瑞副总经理冯武堂、陈磊、周必仁等陪同其参观了发动机厂、总装车间和造型室。随后,奇瑞与巴西合作伙伴建厂的谈判正式展开。
在另一边,奇瑞与泰国正大集团组建合资工厂的事情也在谈判中,合资工厂希望可以在当地生产QQ和瑞虎。
然而,就在奇瑞大展拳脚之时,它进入美国市场的脚步却停止了。“中国车的质量在欧美市场还是受到质疑。”一位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高层如是说,“中国汽车的海外扩张步伐太快了”。
借鸡生蛋
11月初,奇瑞汽车公司的一款SUV车在意大利完成了首辆车的散件装配,计划年产量为1.2万辆。据悉,意大利经销商DRAutomobilesGroupe的子公司DR汽车公司已在意大利南部的Macchiad’Isernia建成一座工厂,对这款车进行半散件组装,五门的DR5由奇瑞瑞虎3的半散件组装而成。
DR汽车公司CEOLucaFalasca在接受《美国汽车新闻》采访时表示,至今DR汽车公司已为DR5投入了1180万欧元(1.287亿元人民币)。在意大利,配备汽油发动机的DR5售价为1.69万欧元(18.43万元人民币),配备柴油发动机的DR5为2.19万欧元(23.88万元人民币)。而在中国,瑞虎的售价为8.5万元到12万元。显然,“出海”可以给奇瑞带来较为丰厚的利润。
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奇瑞的这款车型在意大利不会使用奇瑞品牌名称,而是使用DR品牌,这是为什么?
奇瑞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金弋波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提问,“欧美市场是个敏感的市场,一旦进入就要一炮打响,我们肯定要等程序完善了再进入。”而DR在意大利也的确有个好名声。该公司在1985年刚成立时是菲亚特蓝旗亚的一家经销商,DRAutomobiles销售20多个品牌的汽车,年销量约为8000辆,其年销售额约为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7.3亿元)。
实际上,由于中国汽车质量在海外市场受到质疑,奇瑞不得不暂放弃自有品牌。
欧美残梦
“由郭谦负责的克莱斯勒项目还在进行当中。”金弋波表示。今年7月底,奇瑞与克莱斯勒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小型汽车上合作,并携手开辟北美和欧盟市场。根据协议,双方将利用奇瑞在中小型汽车开发、生产制造和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以及克莱斯勒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市场营销优势,合作开发国际市场。8月,在奇瑞100万辆下线仪式上,作为奇瑞第100万辆轿车的奇瑞A3轿车被认定为与克莱斯勒合作在海外进行销售的首款产品。
然而,此后这件事却如石沉大海一般再不见进展,有人认为,导致项目拖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戴姆勒-克莱斯勒分家的不利影响。但《美国汽车新闻》却认为,关键原因在于奇瑞汽车的质量还没有达到美国汽车市场的要求。克莱斯勒最初表示,奇瑞代产汽车将在2009年在美国销售。如今,克莱斯勒发言人DavidElshoff说,发售日期将延后,具体时间待定。据此报道称,“奇瑞可能要再等3~4年才能登陆美国。
今年6月,在俄罗斯一媒体组织的碰撞试验中,奇瑞Amulet(旗云)创下近3年来俄罗斯最差碰撞测试成绩。此后,诸多业内人士开始反思,中国汽车出口存在浮躁心态,很多企业属于“出去了再说”。
“这评论有些刻薄”,金弋波反驳道,但他也承认进入欧美市场奇瑞仍有差距,“欧美市场法规很严,在排放、安全上的要求都比国内高,欧洲目前的排放要求是欧4,开始迈向欧5,已经在研究欧6,而中国只刚刚进入欧3。”据他透露,奇瑞已经在研究欧6排放标准的发动机。
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张林说,奇瑞将继续等待,直到开始为克莱斯勒代产小排量汽车。但他并未透露建立经销商网络的时间安排或细节。
出口“泡沫”?
奇瑞的员工将奇瑞在科威特的4S中心帖到网络上,以说服那些怀疑奇瑞的人们。这个名为“奇瑞皇宫(CheryPalace)”的4S店十分精美:面积4000平方米,三层楼,4部电梯。国内恐怕没有一家奇瑞的4S店可与之相比,可见奇瑞的海外战略之重。但仍有人批评奇瑞“是个巨大的泡沫,拿合作、出口当成炫耀自己的资本,但结果往往是风声大、雨点小。”
据奇瑞公司的官方网站上的介绍,奇瑞公司的基本思路为“打造自主国际名牌”。路径一: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出口,打开国际市场大门;路径二:通过在海外建厂,建立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据地;路径三: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资本与技术合作,全面进入全球市场。
显然,奇瑞也正是从这三方面努力的:奇瑞从2001年就开始出口,目前产品销售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奇瑞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伊朗、埃及、印尼、乌拉圭等6个国家建立了7个工厂;和美国量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和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的合资与战略合作……
但从客观业绩看,奇瑞今年的海外销售目标为10万多辆,这个数字要分摊到60多个国家,平均下来,一个国家只销售1600多辆,不能算多。
金弋波说企业也有自己的苦衷:一是有的地方刚刚进入,仅仅运去了样车,销售网络还在布局;二是整车物流方面的限制,由于我国还没有运输船舶,需要借用他国的船舶,时间和数量都受到制约。但即使困难重重,也未能阻碍它海外发展的欲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沈宁吾对此表示担心。他给出了一组数据:去年我国整车出口达到了33万辆,今年1到8月份,汽车出口已经到了35万辆,已经超过去年。“出口虽然连年增长,但规模出口企业数量很少,出口企业仍然以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体。”他介绍,2006年出口企业规模统计,1亿美元以上出口额度的只有7家,5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的只有6家,3000万到5000万美元也只有10家,大部分都是在300万到10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以下的出口企业,这样一个数量众多、出口规模偏低的格局不是可以维持稳定出口局面的良性循环系统。
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去年商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汽车出口秩序的办法》。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王琴华在中欧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这个办法从今年3月1日实施以来取得明显的成效,出口效益显著提高。新办法实施的4个月(也就是从3月份到6月份),我国出口汽车出单价增长了22.9%,其中轿车出口单价增长9.8%。汽车出口量增价格跌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但制止泡沫产生的根源,更多的还是依靠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