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国务院将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方案正式公布。陈胜(化名)看着网上关于重组的信息。作为一家跨国通信企业里的高层,自去年十七大之后,陈胜一直关注着部委重组进程。
跟陈胜一样,很多IT企业的高层特别是直接负责政府公关的领导,都在密切关注组建大部委的进展,他们的心情有喜悦、也有担忧。
人事=心事
陈胜一周前收到的短信上除了准确地说明新部委的构成,还很确定地告诉他将由李毅中出任部长(现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的传闻。他关心大部委的重组,最关心的部分就是人事的变化。
“我们每家企业都关注呀,如果人换了,关系都得重新建立!上级主管领导换了,很多问题都要重新沟通。”另一位通信企业老总与陈胜关心的问题差不多。
一位在软件企业长期从事政府关系的人士告诉记者:“我们最关心的是部门整合中的人事变化,可能以前我去请示汇报的领导变了,由其他人接管,那么承上启下就成了问题。如果这样,以前我们在主管部门那里建立的口碑在人事转移中可能会打折扣。比如我们正在申请的项目怎么办?再比如以前主管领导的承诺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变化。”一直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他很清楚此次变动带来的影响,“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成本会增加,这是企业最不愿意、但又最无奈、必须付出的。”
采访中,被采访者大多表示这种机构的调整,在产业政策、部门调整、事务流程方面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第一重视的还是直接相关领导的人选。
人事的变化也是这些合并部门内部人士最为敏感的话题。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现任信产部部长王旭东自从去年十七大召开之后就一直没有再公开露面,只参加了部里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另外,在3月12日赛迪顾问的通讯产业年会上,原定是信息产业部一位副部长参加,但会务组当天早上得到通知,换成一位司长参加会议。这位司长在简短的发言后,就直接离开了会场。
观望VS焦虑
不同的企业对这次调整的关注程度也不尽相同。
相比之下,软件、芯片、通信这类受政策影响大的企业表现得特别敏感。上述软件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我们一些项目正在申报,在部门和人事整合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可能会被暂时搁置,我们下一步就很难进行。因为市场是不等我们的。有的项目批不下来,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年度计划甚至是年度目标的达成。”
据记者了解,TD-SCDMA产业也很敏感。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的3G技术,专家和一些官员对于TD的发展一直存有争议。TD在2008年是发展的关键年,在这一年如果能成功大规模商用,TD未来就能很好地生存下去。相反,TD则很可能面临困境。有些官员是一路支持TD走过来的,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推动TD成功。但如果这个时候人事变动,对TD的态度还是否能有那么坚定就很难说。
另外,外资企业也非常关注大部委的变化。“他们研究产业政策比我们研究得还透。比如申报项目的时候,他们会把条件研究透彻,然后再决定是自己出面申报还是让伙伴出面,有时还会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去做。”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一些国内非常领先的企业对于大部委的事情并不十分关切,“我们在观望。对我们这样的企业影响不大,政府对我们的支持还会继续,不会因为大部委改革或人事变动而有变化。”一家国内老牌IT厂商的公关总监告诉记者。使命+机遇
现阶段,信息产业更重要的使命是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信产部部长王旭东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对这一历史使命做过阐述:“我国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走什么样的道路来实现工业化,是我们在新时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业界普遍认为,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是要完成一个新的历史使命。
几个被采访者认为大部制从长远的结果来看,对企业来说会带来直接的好处:“归口清晰,多头管理会变少,扯皮现象减少。政府提高效率,减少社会成本,权责更明确。”
同时,他们也看到更大、更深远的利好:以前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在是信息化融入工业化,意味着信息产业要全面融入工业,改造传统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而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提供商将会是市场最大的赢家。这样的机会,使中国自己培养几个世界级的信息技术公司成为可能。
易观国际总裁于扬认为,从成本上看,中国继续维持一个低端制造大国的身份比较难,要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迁移,这就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去提升。同时,这也对传统IT技术厂商制造了更大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