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像李嘉诚一样具有好的人品,企业才有可能做得更大
30年来,中国社会已形成了庞大的颇具有创富精神与理想的企业家阶层,他们推动了中国经济向市场化转型并融入全球化大潮中。和君创业执行董事长李肃认为,中国的商业进程以10年为一个周期。虽然中国企业家眼中的企业家更替现象很难简单地用10年一个轮回去定论,但30年来在中国企业家眼中确实陆续出现了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李健熙、杰克·韦尔奇、李嘉诚、比尔·盖茨等标志性世界级企业家。
改革开放后,“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企业家是以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企业及其企业家为榜样,当然还有香港的华人首富李嘉诚等。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说,早期做企业,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美国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以及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和美国企业的创新精神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是中国企业家的第一个膜拜对象。其经营哲学是:“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在中国企业家还不知道好企业究竟什么样时,他的经营思想和方法深深地启蒙了早期的中国企业家们。
张瑞敏及海尔集团就是其典型。张瑞敏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能找到的只是松下幸之助的书,在质量管理方面借鉴的都是松下的东西。张瑞敏开始热衷于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哲学。“我们必须从过去的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在管理上下工夫是海尔获得成功的出路。”
1994年,张瑞敏在生产班组管理上首次提出“日事日毕、日清日结、日结日高”,后来被称为“OEC管理法”,这借鉴了松下“日事日毕、日清日结”的管理模式;在渠道建设方面,在国内家电业海尔率先搞专卖店也与松下类似;海尔强调服务取胜,推行“真诚到永远”、24小时服务等服务理念和措施来提高服务品质,这同样深受松下“服务第一,销售第二”、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影响。所以业内人士评价,无论管理形式还是经营理念,海尔与日本企业走得最近。
后来张瑞敏总结说,很多中国企业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的日本企业管理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思想和内容,尤其到了90年代中后期,市场环境大变,再走日本家电企业的发展老路行不通。
“索尼精神领袖”盛田昭夫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也是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他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索尼的目标和核心竞争力。他与性格迥异的创业伙伴兼技术专家井深大紧密合作至善终,并借重于自己的商业感觉,使索尼成为视听、游戏和通讯产品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时尚电子科技的定义者和领跑者。
盛田昭夫还让日本企业找到了国际化的路径和自信。当时日本企业家与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家的处境类似,急切地希望找到企业全球化的路径和信心,以改变品牌的低端形象。而他使索尼率先把“日本制造”由为美欧大企业做贴牌生产的廉价模仿品提升为低成本、高质量的企业形象。
他敢于破除日本企业的陈规陋俗。90年代初,他是第一个谴责“日本式管理危机”的企业家。他主倡“全球化考虑,本地化入手”的全球化策略,推行跨越国界的共同价值观。他认识到,要树立全球性品牌,索尼必须融进美国市场,而这必须让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相融合。他把美国企业的管理机制引入索尼文化中,并启用了美国人来领导索尼美国公司。最后,他以10年不盈利的气魄为代价,打开了美国市场。
在中国当企业家与创业技术元老产生分歧时,都很难做到盛田昭夫对井深大那样。这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中国商业领袖的视野有待历练。同时,中国企业可以学习索尼国际化推进方式。
“隐士会长”李健熙
“我感到非常遗憾,因为还有很多未竟的工作。但我觉得,自己应该带着过去所有的过错离去。”2008年4月,1942年出生的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以逃税和失信罪被起诉而宣布辞职。他的辞职让外界备感意外和惋惜。
李健熙从1987年执掌三星,至今已20年。他把三星从一家模仿日本廉价电子产品的小公司,发展成为韩国最大企业:贡献了韩国GDP的六分之一。20世纪80、90年代,尤其近10年,继日本制造业历经沉浮后,李健熙及其三星成为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
他为人低调,被称为“隐士会长”,但工作风格强硬,处事精当。1993年,他发起了重塑三星的“新经营”运动,提出“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改变”口号,并以质量管理和力求变革为核心,彻底改变了“以数量为核心”的思潮。它重塑了三星的企业文化,建立了一套抵制腐败的机制。他在三星成立了扮演集团指挥中心角色的战略企划室,获得了广泛认可。
李健熙采取了大力投资于研发和品牌以促进产品技术变革的商业化路径,以及通过“政商抱合”,借力于政府经济干预来促进三星发展。他的发展模式一直成为中国企业的学习对象。但这次辞职事件,应引起中国企业家对“政商抱合”模式的反思,因为中国市场环境已开始发生质变。
“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
1999年,被冠以“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到上海参加《财富》全球论坛时第一次引起中国企业家高度关注,随后的近10年在中国企业家中掀起了“韦尔奇热”。张瑞敏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和杰克·韦尔奇对话并请教。”2001年,他的《杰克·韦尔奇自传》风靡中国。很多中国企业家对杰克·韦尔奇都趋之若鹜。
杰克·韦尔奇自1981年开始,执掌GE公司20年。他重新定义了现代企业。他的许多管理工具和理念,如六西格玛、电子商务、“数一数二”、全球化、多元化战略等,都被中国企业广泛应用,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企业家。
GE公司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典范。很多中国企业家都以之为榜样。但后来有的企业误入多元化陷阱而不能自拔。柳传志说:“我仔细研究了韦尔奇,确实学不了。”而以杰克·韦尔奇为偶像的德隆集团唐万新就没这么好运。唐万新通过并购打造了漫长无比的产业链。“德隆帝国”最后崩塌了。后来,唐万新痛呼:“忘掉韦尔奇!”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指出,杰克·韦尔奇备受中国企业家追捧,除他确有过人之处外,还与中国企业家及其企业的处境有关,但不能把杰克·韦尔奇时代复制到中国来,尤其复制到未来,因为他是在特定时间和背景下产生的企业家。
“商业偶像”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从1994年至2007年4月,先后来华访问10次,每次都给中国企业家尤其IT业企业家掀起思想冲击波。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他一直是中国企业家眼中成功的商业偶像,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IT业的创富英雄们。
他于1975年组建微软公司。在美国硅谷,他被称为“软件业里的撒旦”。微软是新科技的缔造者,也是商业规则的破坏者,现在软件业的许多游戏规则都由它制定。他在计算机领域的远见和洞察力是微软成功的关键。
在微软工作了10年的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认为,比尔·盖茨长期保持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做事规范;二是管理有独到之处,可以让每个员工都拥有非常强烈的自豪感;三是在业务上有超强的危机意识,不轻视任何一个竞争对手。比尔·盖茨常说“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以此来激起微软员工的危机感和持续创新。
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祁东风说:“盖茨先生儒雅和睿智的品格一直让我记忆犹新,而且他所表现的平易近人和对整个社会的深刻洞察力是很多成功的企业领导者都不具备的。”他果敢地把权杖交给了CEO鲍尔默,解决了接班人问题;成立“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倾心做慈善事业等。他的胸怀和博爱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企业家们。
“大家风范”李嘉诚
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在中国企业家眼中是一棵常青大树,他的经商智慧、高尚品格都是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可以说,他是近30年来惟一自始至终最广泛地影响着中国企业家的商业领袖。
李嘉诚追求“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人生信条和坚守“进取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进取”的经营理念。在多元化和并购扩张中坚持人弃我取、低进高出、进退有理有节的原则。将信誉与诚实视若第二生命,“有时候比自己的第一生命还重要”。企业领导要怀着宽容的心、公平的态度去对待同事、股东、下属以及任何人,没有容人之量,凡事以敌意揣测别人,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判断事物一定会失去机会,并且会使人生不快乐。“我们公司一向是以西方的经营模式来管理的。我作为公司的领导,对同事和经营的方针都会掺入一点我们中国人的人情味。在信任员工的同时,亦必须有一个制衡制度,就不会出大毛病。”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说:“从他的身上,我们感觉到更多的是体现在如何做人。”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说:“他在公益和慈善方面的表现,更令我们敬仰,他不但会赚钱,更会花钱。”李嘉诚在中国企业家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从2006年4月30多位国内著名企业家到香港集体拜访他就可见一斑。阿里巴巴CEO马云说:“商业才能很多企业家都具备,但是只有像李嘉诚一样,具有好的人品,才有可能做大。毫无疑问,李嘉诚是华人世界最受尊重的企业家,要成为李嘉诚很难,因为他的时代具有独特性,但是我们有可能学习和超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