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企业家,甚至作为一个企业领袖,王石提出“10元捐赠论”,究竟对不对?在大众的滔天谴责声中,他选择道歉,究竟对不对?中国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西化组织文化,究竟对不对?当企业文化与社会现实碰撞时,选择东方式的柔忍妥协,究竟对不对?
抛开大众市井眼光,单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观点也截然不同。我们此刻,但求从对王石事件的个案争论走入探求深层次的文化建设问题,并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王石道歉会伤害万科文化!
万科董事长王石多次在公开场合,就他在汶川地震初期的言论向公众表示道歉。但是,这样的道歉肯定会对万科的企业文化造成伤害!
道歉,就是屈服
企业文化的建立,首先是企业领袖的形象和表率作用。
关于道歉这件事,作为万科董事长,王石敢讲真话,勇于承担责任;可另一方面,他却不能坚持真理,而屈服于公共舆论压力——这就是王石道歉给出的万科企业领袖形象。
那么,王石的道歉给万科起到了怎样的文化表率作用呢?
从传递给公众的信息看,王石把真实情况告知了公众,对此公众尽可放心,万科不会说假话;但同时也向公众表明,如果受到各种压力,万科也会选择屈服。这个道歉给万科人的表率作用便是:企业员工不应欺骗或隐瞒事实,但在压力之下可以抛弃立场,而不必坚守真理。
我们或者可以说,这将是万科在打造的企业文化。
显然,王石先生肯定不想在万科建立这样的企业文化。可很不幸,道歉,给予万科企业文化的表率作用就是如此。如果王石并不想建立这样的企业文化,那只能说,他的道歉肯定对万科已有的企业文化造成了伤害。他的言行是在颠覆万科企业文化原有的价值观。
冷静,方能科学
“对捐出款项超过1000万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作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能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已有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使慈善成为负担。”
上述这段话,是王石2008年5月15日汶川地震后,以《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为题,发表在他博客上的文字。这段文字在新浪网上公之于众后,王石立即成为了舆论攻击的目标、成为了众多网友谩骂的对象。但是现在回头再仔细看看这段话,有什么错?错在哪里?
王石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很清楚:第一,他希望公众理性对待抗震救灾工作;第二,他认为救灾工作,企业应量力而行;第三,他不想把慈善变成员工的负担。此时此刻王石表现出来的冷静,其实非常值得赞赏。正是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心急如焚的温总理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温总理当即向全国人民表达救灾指示:一要迅速,二要科学。
科学救灾,这是我国领导人在历次救灾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观点。科学,需要冷静。温总理在视查灾区时也多次强调,面对灾难,首先要冷静。王石其实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大灾之前要冷静,想得更长远一些,做好统筹安排。显然,这是正确的。
2008年是多灾的年份。先是冻雨雪灾,再是火车出轨,接着就是汶川地震,现在南方的洪灾又来了,各地还不断传出余震消息……这么多的灾难都需要救助,都需要全国人民的爱心,都需要公众捐款。如果这时候社会不足够冷静,就是把万科全都捐出去也不够!
王石是万科的当家人,他当然知道万科捐多少合适。这样的冷静何错之有?每一位员工,不论他是不是万科的,收入毕竟有限。当灾难发生时,灾区人民要重建家园生活下去,其他人也还要生活下去。作为企业老总,让大家量力捐款又何错之有?
趋狂,必扭曲文化
王石先生是冷静,而不疯狂。这恐怕与他曾经经历过那个“疯狂的年代”不无关系,从而使得他能在此时此刻处变不惊。
可惜,接下来王石的表现就大出意外。他道歉了!为正确的言论、为冷静而道歉了!王石的言论并没有什么不当,也没让人感到他伤害了灾区人民的感情和万科人的感情。王石的道歉那就显然是违心的!
曾经的那个年代之所以最后会走向疯狂,就是因为大多数的中国人屈服了,屈服于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不能或不敢坚持真理。当时很多人在压力之下,为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为历史证明正确的东西而选择了承认错误。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仅使那个时代更疯狂,也使那个时代的价值观、文化被扭曲了。
王石是万科的领袖,王石为正确的言论而道歉,这不能不令人再次扼腕叹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必将会对万科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造成扭曲、造成伤害。如果王石的道歉被众多企业家认可的话,那恐怕就会对众多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造成伤害,甚至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的重塑造成伤害。
好在,对于王石的道歉已经有企业家表达了反感。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多元的时代,任何一种声音都难以一统天下!
领袖,就要有胆识。这种胆识,一是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二是不会寻找任何借口屈服于压力。这样的胆识,历史证明,它能为一个民族做出正确的选择提供文化反思的力量。
西化万科不应与传统文化撞击
王石发出“10元捐款论”着实令人感到惋惜,因为企业文化是不能完全脱离本土文化的。
外界素有“人文万科”的提法,是说万科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提倡西方的人文精神,重制度规范和权利义务。5·12抗震救灾前期,王石的言行恰恰不是特立独行,也不是某些网友骂的自私自利,而是他从企业运行规律的角度出发,所表明的一个企业家对企业从事公益事业的冷静思考。
但一向在光环中、被媒体和企业界奉为榜样的王石大概没有想到,他在这次大灾难前所表现出的冷静,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冷漠。这的确是一种冷漠!王石代表的是相当一部分中国精英阶层内心深处的价值假设和文化信念,如果我们不加以分析、反思,即使王石道歉了,即使万科称自己捐了一亿人民币,都无法去除价值迷失带给中国社会的威胁!
王石的价值假设
从西方企业运行规则上来讲,王石没有错。应当说,王石的价值假设有三方面:
首先,企业要对得起自己的员工,这最重要。万科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这一次王石提出捐款以10元为上限,本也是好意。但很不幸,他说的话被人误解为缺乏爱心、冷漠,甚至被自己的员工误解。
其次,企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社会尽到了责任。王石认为,对于万科而言,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盖好房子,引领行业的发展,满足员工的需求。但又不幸,看到万科只捐200万,大家就觉得这好像是狡辩,万科太自私。
再次,万科的捐款已经不少了,如果所有上市公司都捐200万,那是一笔很大的数字。再次不幸,王石的这种逻辑有些简单,因为企业的差别很大,房地产公司的利润要高得多,这就难免让大家觉得王石太“小家子气”。
王石此时的言行显然是破坏了抗震救灾的氛围,不被围攻才怪!
遭遇传统文化
实事求是地讲,王石的假设从公司运营的角度判断没有错,但从道德层面判断却又大错特错。错在说错了时间和缺少了一些人情味。有人讥讽王石:不管你征服了多少座高峰,但你的心灵却高不过一座坟头。
万科的价值观是西化的,这一次却遭遇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剧烈冲击。
王石曾说:“中国企业的文化,最基础的一种是家族式、权威式的,换句话说是专制的,需要领袖人物带着大家往前走。这个领袖是家长式的,不但要有权威、粗暴的一面,还要关爱下属,关心他们的结婚问题、小孩问题,这是中国的传统。但是,显然现代企业和这个是冲突、矛盾的。现代企业需要的是用法律、契约讲明大家的关系,讲的是以利己为前提的合作,讲的是法治秩序。”
了解中国文化,也了解西方文化,王石选择了西方价值观和文化假设,万科将平等、开放、规范、契约精神的西方文化核心运用到企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万科的“人文精神”。
万科的价值观“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其内涵有四:客户是我们永远的伙伴;人才是万科的资本;阳光照亮的体制;持续的增长和领跑。其核心在于第三条,“阳光照亮的体制”,万科的诠释是:对内平等,对外开放,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度=万科化;规范、诚信、进取是万科的经营之道;鼓励各种形式的沟通,提倡信息共享,反对黑箱操作,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
东西方管理的最大不同,在于后者选择了法制,而前者却偏向人治。虽然经历了民主革命和改革开放,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价值观的影响仍是根深蒂固的。
比如这次大灾难,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首先,中国人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样一个灾难面前,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热情被激发出来,但王石的讲话,无异于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王石讲的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小家”,而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大家”,境界层次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其次,中国文化讲感情,中华民族讲亲情。而感情和亲情都无法用钱来衡量,中国人喜欢说“命比天大”,为了救命可以不顾一切,不计得失,甚至要求牺牲自我、成就他人,所谓“舍生取义”,强调的就是精神和道德价值。西方人则信仰上帝,没有什么比上帝大,因此人命不是最大。但西方人重规则,比如: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瑞恩的几个哥哥都已殉国,根据规则,他可以免服兵役,为了找到他,还牺牲了几个人。拯救大兵瑞恩的士兵不是因为道德高尚,而是他们要尽义务。西方人讲权利义务关系,中国人则讲道德。王石的讲话与西方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但与中国文化有很大不同。王石在这个时候讲这种话,当然要遭到口诛笔伐。
万科没有错,王石需要思考的不是所谓的“青涩”和“修养”问题,而是他大力标榜的“人文万科”的文化内涵,是不是需要更能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要素?这也是很多类似企业家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