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元,几分钟后跃为380万元;50万元,十分钟内变成了473万元。这仅仅是发生在上海艺术品拍卖场的“喜剧”中的几个小片断。
天价,还是天价,一个个不断刷新以往记录的价格出现在中国艺术品上,一幕幕财富大升值也让旁观的人眼热心跳。 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遇上了江浙民间资金的空前高涨,再加上股市低迷宏观调控等因素,自然起了干柴烈火般的巨燃效应。艺术品投资成为一条逐渐兴起并大有前途的理财之路。 股市低迷 楼市降温 艺术品投资 火了! “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行情好得让我们都有点不敢相信了。”上海国拍的艺术品部经理余家邦呵呵地笑着说。 据余家邦介绍,2003年国拍艺术品部的拍卖成交量大约4000多万元。2004年增长了1000多万元,其中,下半年的秋拍就占了3000多万元,比春拍又增长了1000万。2005年刚刚结束不久的春拍,营业额达到了4000多万元,相当于2003年全年的业绩。 “粗略地统计一下,这种增长主要是在单价上。”余家邦说,“应该说这几年拍品的量和质相差不算大,所以成交额的翻番体现的实际上是大幅的升值。” 那么这个幅度有多大?余家邦举了最近他目睹的两个实例来说明。 他说:“去年朵云轩拍了一幅潘天寿的《幽谷听泉图》,尺寸也不大,仅为5.5平方尺,起价50万元,最终以473万元成交,据说前任买家收进它也才没几年,成本绝对低于50万元,即使按照50万计算,升值幅度达到846%。另一幅清代‘四王’之一王石谷的《仿黄鹤山樵卷》是我们这里拍的,80万元起拍,最终380万元成交的,升值幅度也达到了375%。实际上,以我的经验看,2003年的‘非典’前后是个市场转折点,在那之前买进的只要是符合‘真、精、新’标准的艺术品,尤其是字画,年收益率都能保持在40%以上。” 上海东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著名的中国陶瓷收藏家陈海波认为:“现在中国股票、房地产投资都进入了一个相对瓶颈的时期,艺术品投资的魅力正越来越被投资客所意识到。其实从国际经验来看,金融、房地产和艺术品是并列的三大投资项目,而论长期投资品种,艺术品投资的平均年回报率是公认最高的。现在艺术品的投资兴盛非但是正常的,而且可以说是必然的。” 6900万元买下国画 与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的2004年拍卖市场的火爆局面,成为中国全面进入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时代的最好注脚。 国内三大艺术品拍卖巨头中国嘉德2004春拍成交3.6亿元、翰海成交3.2亿元、上海朵云轩成交1.5亿元,均创下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到秋拍又被刷新。其中中国嘉德总成交达到了4.8亿元,再次刷新了中国嘉德自身保持的国内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最高纪录。在香港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佳士得的总成交约4.8亿港元,打破亚洲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苏富比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总成交额1.0793 亿港元,超出预期3700万元两倍多,打破其24年来的成交纪录。著名拍卖师刘新惠表示,从书画来看,2003年全年成交15亿元,2004年秋拍前就达到了30亿元。2004年春拍中三家拍卖公司成交额超百万元的文物高达107件,而2003年全国总数才达到 101 件。中国书画的兴盛一部分原因是其内在价值的回归,但更重要的也许是新资金的介入。从2004年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里就一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大量来自民营企业的资金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现在境外的买家吃书画已经吃不过境内的老板。”
“尤其是宁波和南京的投资客。”余家邦说,“那些地方传统文化氛围浓厚,他们资本雄厚,本人也往往钟情于艺术品欣赏,特别是喜欢一些江浙籍的大家作品,于是造成了这部分作品的价值飑升。” 这种说法在2004年的天价陆俨少画作拍卖中得到了最强烈地印证。 2004年6月26日,南京天地集团老总杨休以创中国书画成交之最的6900万元的价格购买陆俨少画作百开册页。杨休的这个投资是他一系列和艺术品投资相关的商业活动的一部分,随后,他经营的中国民间最大的书画收藏馆——长风堂开张了。有着近20年收藏经历、总投入资金达六、七亿元,精通书画、篆刻的杨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隐讳自己的企图:“主要是为长风堂的开张和公司开始做文化产业造势。” 据记者调查,目前,江浙很多企业家不仅盛行传统文化,家具摆设采用许多传统艺术符号,而且把触角伸向了经营传统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杨休的高调露面,也成为大规模投资中国艺术品的中国企业家的一个经典符号。 江浙商人大闯艺术品市场 2003年佳士得纽约秋季拍卖会,13%的中国艺术品被中国买家拍走;2004年3月春季拍卖会,比例上升到25%;11月1日香港秋季拍卖会,10亿港元的总成交量中,“中国比例”再次上升。过去5年,在佳士得竞拍的中国客户增长2倍多,其中“浙江军团”尤其引人注目。 多年采访艺术品市场的资深评论人尧小锋认为,国内的企业收藏家主要有一南一北两大军团。南方军团以江浙企业家为主,他们对江浙一带书画家的作品有浓厚兴趣,注重艺术价值。北方军团以北京、山西和东北的企业家为主,注重历史价值。北方军团介入时间较早,但是南方军团势头更猛,总投入资金后来居上。 业内人士估计,在南京仅在房产领域就至少有二、三百位企业家在较大规模地投资艺术品。仅在慈溪、宁波两地,投资艺术品金额在一亿元以上的企业家就有二、三十位之多的。南京天地集团、常州蓝宝集团、浙江小小集团、浙江金轮集团、浙江徐龙食品集团等等只是冰山一角。除杨休之外,南京的陆军、谢嘉林、杨朝军、陆挺等都是当地耳熟能详的名字,慈溪、宁波的徐其明、陆汉振更是蜚声海内外。上海人熟悉的房地产公司中凯集团也是著名的艺术品投资大家。中凯集团光是去年就以2860万人民币在中贸圣佳买下陈洪绶〈花鸟十开册〉及1430万人民币在上海朵云轩买下陈洪绶〈执扇仕女〉两件画作。喜欢陈洪绶画作除被画作吸引外,还因其老板边华才与陈洪绶同是诸暨人。边甚至在杭州设立“老莲书院”(陈洪绶又名陈老莲),并举办他的作品研讨会,大力提升画作价值。中凯甚至专门组建了一个拍卖公司,用于艺术品拍卖,其抱负是用重金打造一个可以同时聚拢江浙沪三地资金人气,共同炒出一轮新行情。
浙江籍书画作品大受追捧 2004年年6月6日,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皓瀚2004春季书画拍卖会上,可容纳600多人拍卖大厅座无虚席,众多竞买人因晚来而找不到位置,只好站在走道上参与竞投,总成交达2487万元,成交率达95%,成为浙江拍卖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拍卖会 任伯年、陆俨少、周昌谷、陆抑非、王一亭、吴琴木、程璋、陆恢、黄山寿、唐云、谢稚柳、张大壮、程十发、刘旦宅、江寒汀等许多艺术家作品的价格连创新高。其中,沙孟海一幅书毛泽东诗的行草书法,以48万元成交,创沙老单件作品的最高记录。上半年拍卖每平方尺只有3000元浙江名家余任天,这次却拍到了每平方尺2万元以上。甚至他的一幅书法手卷从1.8万元起拍最终以 9.5万元成交,使余任天的作品有了新的市场定位。 由于江浙企业家的大规模加盟,一些江浙籍书画家作品的价位翻了十几倍。比如,10年前,陆俨少的作品每平尺不足5000元,今年这个价格则升至28万元;另外,10年前,黄宾虹的作品每平尺不足1万元,今年的价格几乎达到了10万元左右。两位江浙籍的艺术家画价一路飚升,已与张大千、齐白石等的国际公认的大师的价码逐渐拉平。 资金为何纷纷涌向艺术品 花了6900万元买了陆俨少作品的天地集团老总杨休认为:“自古以来,企业家就是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主导力量,在封建社会,搞收藏的主要是两类人,一方面是官吏,他们拥有的艺术品的主要来源是供奉和收受贿赂,他们的收藏有限。而更多的是商人,他们都有着盛世收藏的思想,认为艺术品比一般商品增值更快,没有折旧。艺术品的价格节节攀升,也主要是大量抱着增值、保值的目的商人参与其中。国外也是如此。 艺术市场历来是企业家的事情。事实上,杨休的天价收藏行为也被业内一些专家认为是物超所值。上海一位资深书画收藏评论人华英表示:“陆老的这套作品花了他30年时间来创作,100幅作品涵盖了他全盛期的所有画风转变,细微之处非常耐人寻味,绝对是艺术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的作品。这种东西,比什么都保值,等10年、50年甚至100年后,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天地集团要进军艺术品投资领域,要开长风堂这样的民间博物馆,以此为契机,不用打广告,业内就全知道了它的地位和影响,这样算来,这次投资它实在是赚大了。”正是在一种“艺术品能保值增值”的投资冲动下,造成了这个市场的迅速繁荣。
上海国拍艺术品部经理余家邦说:“资金的涌入一方面是因为江浙老板前几年投资房产等能迅速发财的领域,钱好赚自然要找多渠道投资。 更重要的是其中也的确出了一批因为自身懂艺术懂收藏的人,他们的‘赚钱效应’则吸引了更多人的投入,于是在‘非典’以后,这股热潮就被剧烈地引燃了。”杨休对这点也是深有体会,他认为:前些年,国内一些企业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艺术品市场赝品充斥、操作不够规范的影响,加上自身投入艺术品收藏的热情有余、经验不足,许多在商场上的常胜将军,在艺术市场上却未能双赢,有的甚至不敢进入这一市场。而大部分企业随着经验的积累,在投资艺术品方面正渐趋成熟。 陈海波的意见也颇耐人寻味,他说:“现在讲到投资,都讲房地产,的确,上海的房产涨的快,如果你2001年买进一套房,现在赚200%可以说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平均水平了吧,即使涨得最多的地段,赚500%也差不多了吧。但是如果你是那个时候买进一幅字画,又或者是一件清代瓷器艺术品,现在赚500%是少的,赚10倍也是很正常很常见的。我认识一些浙江的企业家,他们前几年一直在收作品,现在他们的企业经营有点问题,或者资金链有了缺口,拍一幅作品就解决了,在这种示范下,当然有更多的江浙企业家把眼光投向这里。” 投资的兴旺甚至还催生了一种收入丰厚的职业——鉴宝人。以杨休为例,尽管他自己曾经临摹过陆老不少画作,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是把陆俨少的儿子请到了拍卖现场;而购买傅抱石的画作,则都要经过其子傅二石过目。
但职业鉴宝人的职责早已不仅仅是判断真伪了。不少热中艺术品投资的企业家都有几位顾问长年在身边,他们平时负责捕捉信息,判断大势,参加拍卖会前则要仔细观察作品,还要估计大致价位,现场举拍也往往由他们来操作,因为,极为丰富的学识履历,冷静的头脑都是必备的素质。当然,这些人的收入不菲,有的能按照成交价格提成,比例高达3%!
近阶段以来,这些雄厚资金不仅已经创造了“中国字画境外买家买不过境内买家”的神话,更频频出击海外市场。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投资者蜂拥而入国际艺术品市场搜集梵高的作品及其他西方艺术品不同,江浙企业家以高额甚至破记录的报价各有侧重地收购包括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几乎所有门类的有价值的中国艺术品。杨休表示,在长风堂的5000多件藏品中,其中书画有三分之一是来自海外的,铜器则有三分之二购自海外。以瓷器为主、拥有1000多件藏品的浙江民营企业金轮集团的博物馆大部分精品也多来自纽约、伦敦和台湾、香港等海外地区。浙江徐龙食品集团董事长徐其明2004年初,在美国的拍卖会上花 70万美元。 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遇上了江浙民间资金的空前高涨,再加上股市低迷宏观调控等因素,自然起了干柴烈火般的巨燃效应。据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每年以10%~20% 的速度递增。在中国艺术品价格比国际低廉许多的指导意识下,出现了媒体在鉴宝、卖家在藏宝、藏家在憋宝、买家在找宝的全民收藏和投资艺术品的大好局面。种种新气象表明:中国全面进入了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