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状元”这句话不假,这不,卖红苕尖也能成就百万家产。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今天将播出《普通的菜特殊地卖》,讲述我市璧山红苕种植户方进鑫卖红苕尖致富的故事。
4万元开始发家路
2004年前后,方进鑫投资4万多元,租了30多亩地,把经验丰富的父亲从成都请来管技术,他则四处寻觅改良红苕藤,开始了发家之路。
方进鑫种植的红苕,根本不长红苕,却可以一茬又一茬地长嫩芽,采摘4个月。
吆喝买卖上,方进鑫掘得的第一桶金是2005年,在主城区杨家坪农贸市场。他用卡车装了300多公斤红苕藤,特价销售,买10斤送5斤,1元1斤,当时最常见的空心菜1公斤也要2元多,可红苕藤“买10斤送5斤”,300多公斤红苕藤两小时便卖完,尽管卖了不到500元,但热闹抢手的场面让方进鑫信心大增。第二天,方进鑫再次来到杨家坪市场,仍用原价1元1斤销售,300多公斤红苕藤又被采购商一抢而空。
红火之际对手发难
方进鑫靠着头两天的两炮开门红,把客户和价位都稳稳抓住。稳定了供货渠道,于是继续扩大生产规模,2006年底,种植红苕藤700多亩,销售收入上百万元。农户听说方进鑫赚钱了,主动前来打工,摘1公斤红苕尖0.7元,一个月赚一千多元。
然而好景不长,2007年,刚进入采收期,市面上突然多出了七八家批发红苕藤的。原来,是有些中间商借此来压价。问题在于,红苕藤的种植难度不大,市场上很快有了同样的菜。可种菜的是附近散户,自己种自己卖,价钱要得低,也影响了方进鑫的菜价。
怎么办?方的办法都用在了一个“鲜”字。摘菜不要用手,而是用刀——以前的菜是手工掐断之后,就直接打包装车,方的父亲告诉他,这样摘,菜的创口大,沾水容易烂,用刀割后,创口面积小,红苕尖更易保鲜。另外,为了客人买回家时保持鲜美,蔬菜必须在早上4点抵达终端市场——别人还在睡大觉时,他已在市场上汗流浃背了。
提升经营巩固优势
不过,问题接踵而至,这些小“道门”也被其他商贩偷师了。方又动了脑筋,去年,他为红苕尖注册了无公害商标,同时投入新包装,一时又在方圆内外独领风骚,令人望其项背。
“永远走在前面”方进鑫盘算,到去年一年,总面积1100亩,一年四个月采收期,去年的销售收入达200多万元。赚得百万家财,方总结为两点:一是菜卖得新鲜,二是不断出新点子, 三是无公害蔬菜品牌。
如今,每天有三四百个农户给方进鑫打工,每月能赚上千元,可当初方进鑫刚来这儿种红苕时,周边农户们并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