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拥有量的日益增多,在购车、维修及选购汽车配件等方面的消费“陷阱”也层出不穷,近日,市消委会根据深圳消费者投诉情况,提醒消费者在购车和保养、维修时,应擦亮眼睛,谨防消费“陷阱”。
购车应三思而后行
市消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当今的汽车销售市场,品牌多、型号丰富、推陈出新快,有的消费者在某车店看中一款车,缴纳定金后,又在别的车店见到更适合自己的车,便要解约,这就发生定金纠纷。依据《担保法》,消费者违约,经营者可以没收定金。建议消费者购车前货比三家、反复推敲到做出最后决定时再缴纳定金。同时要树立起汽车消费为买方市场的信心,切勿轻信车商说的新车脱销和车款紧俏的说法。
同时,消费者要注意选择品牌和车型,要查看国家发改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目录中如没有登载,则不能购买,因为安全和质量均无保障且车管部门不予上牌。
有的新车在运输过程中,外壳被擦碰变形掉漆,甚至在装卸过程中发生急坠意外,引致严重残损,但某些不良车商和厂家,为了节约成本,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甚至“偷梁换柱“。建议消费者看车和订立合同时,尽量写上发动机号码,提车时,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以经营者欺诈为由投诉,或向车商主张双倍返还定金。
有的车行促销时承诺赠送真皮座椅皮套、防爆车窗膜、倒车雷达、导航仪、车底防锈喷漆、无绳电话机、行车对讲机等等,由于约定不明晰,结果在提车时,一些不诚信的车商玩起了文字概念游戏,比如所谓真皮座椅皮套,只提供一个座位的,车窗膜也只送一个窗的,其余还要消费者高价购买。建议消费者在与车商订立合同时,尽量以书面的形式详细约定,避免提车时再产生合同理解上的纠纷。
“高级机油”不一定适合
“百公里油耗仅6升”,别看产品说明书上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根本就达不到。据了解,市场上汽车每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的标识有“理论油耗”、“工况油耗”、“实际油耗”、“综合油耗”、“市区油耗”等,各个数据差别很大,让消费者一头雾水,同时个别厂商还存在低报数据、误导消费之嫌。建议消费者注意识别,并可以登陆工信部网站(http//www.miit.gov.cn)查阅相应品牌和车型油耗数据,切勿轻信车商销售员吹嘘的一面之词。
有些消费者认为机油越贵越好,用纯合成油比半合成油好。其实,机油也有针对性,不同的车要用不同的机油,不同的地区、季节、地理环境、用途,润滑油均有差异,使用不当会引起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出现严重故障,甚至报废。建议消费者在专业维修人员的指导下,带质量和黏度级别适合的机油或在特约维修站内购买进行保养。
“缺陷汽车”开不得
近日,丰田“刹车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更多消费者对“缺陷汽车”的重视。2004年10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规定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包括进口商必须按照法定程序,选择修理、更换、收回等方式消除其产品可能引起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缺陷。消委会建议,消费者如发现汽车缺陷,应及时向质监部门或直接向国家质检总局反映和举报,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在二手车市场,常有不少车辆本身是事故车,被某些二手车经纪公司加以隐瞒,以低价来吸引消费者。在收购这些事故车时,某些二手车经纪公司知道它已经索赔过,于是刻意地停掉原有的保险,另外重新购买保险,让消费者在现有的保险记录上难以看出车辆是否发生过事故。其实,汽车的附件如发动机、大梁、底盘结构等,在发生重大事故后会有翻新的痕迹,消费者最好找对汽车维修在行的专业人士陪同仔细检查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