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曾不客气地评论李嘉诚:“他因每每习惯挑战人们的预期和促成具有轰动性的交易,而被香港人称为‘超人’。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将告诉人们,其实李嘉诚也只不过是个凡人。”
长实是李家的基石,和黄是赚钱的利器。李嘉诚看好这次全球复苏中的中国作用,长实和和黄在内地的资本腾挪,是否能证明李嘉诚是超人呢?
GE的掌门韦尔奇曾经说过,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领导人思考的就是如何在各行业间,各区域中“取舍”。以及为这些投资提供“活动”的资金。
“李嘉诚在行动。”最早的消息源于2009年2月,“说漏嘴”的是上海某官员。果然,到了4月下旬,上海普陀真如城市副中心项目开始了动工仪式。至今包括重庆、上海其他区域李嘉诚“休眠”的地皮都活过来一般。
只是“项目正好进展到这里”,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郭子威反复强调,这并不能作为回暖的注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项目的进展速度在加快。
进取和黄收敛
最近所有关于李嘉诚项目启动的新闻,基本都是来自于其旗下的长江实业(下称长实),这是长实自去年宣布大规模进军内地市场后的第一个小高潮。
“长实去年才开始进军内地市场?”没错,要深入了解当中前因后果,首先需要了解李嘉诚庞大商业王国的基本结构——“长和系”,即李嘉诚手中的两大集团,另一家是和记黄埔。
2008年以前,李嘉诚在国内的地产业务基本都是和黄在独资运作,偶尔长实会以投资者的身份注资,但基本不参与开发。2008年4月开始,长实才公告表示,将大举进军内地房地产。
与和黄相比,长实是李嘉诚全部基业的起点。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李嘉诚已经为旗下两大集团做好分工。除投资外,长实主力发展地产、基建,以及可以为两者提供充足现金流的公共商业(例如为香港一半以上居民提供用电的港灯公司);而和黄力主分散经营,从医药到通讯,从零售到地产能源,“只要有钱赚”都会参与。
如果说长实是基石,那和黄就是赚钱利器。1997年以前,和黄还是比较保守的企业,但李嘉诚在金融危机后就将其打造成进取型公司。利润高自然风险大,1990年到1997年,和黄代表利润增长率波动幅度的标准差仅为6.56%,而1997年到2007年该数据则扩大到了12.88%。
赚钱自然好说,但风险来时,和黄怎么处理呢?李嘉诚采用的还是韦尔奇的投资策略——“卖”。和黄的资金流由总部统一管理,如果当年的经常性利润较低或者现金流紧张,和黄往往会用出售旗下部分投资项目或资产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在零售业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背景下,和黄首先出售了宝洁和记有限公司的部分权益。
再比如,2008年5月,和黄与美国投资基金“亚太置地”旗下公司签订协议,以44.38亿元人民币出售位于上海长乐路的“世纪商贸广场”写字楼物业。这是他们2005年以3亿美元的代价购入的物业,转手之间账面收益为21亿港元。正是这则消息传出后,“李嘉诚看淡内地市场,大举抛售”的新闻开始传出。2009年初,和黄再度抛售上海几栋商业楼盘,“抛售”的行为被媒体放大。“我们历来只做长线投资。如果出售一部分业务可以改善我们的战略地位,我们会考虑这一步骤。”李嘉诚当时的表述并没有得到媒体的认同。
其实不仅仅和黄的内地业务,从2008年六七月开始,和黄香港总部就已经制定了“持盈保泰”的策略。冻结所有未落实的投资开支,以及检讨全部现有投资项目,直至2009年6月。
保守长实进攻
2009年3月25日,《华尔街日报》发布了“李嘉诚的3G困局”一文,毫不客气地评论李嘉诚:“他因每每习惯挑战人们的预期和成就具有轰动性的交易而被香港人称为‘超人’。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将告诉人们,其实李嘉诚也只不过是个凡人。”
“李嘉诚的大手笔投资,有迹象显示会向地产等传统行业回归。”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据他的研究所得,虽然李家财富惊人,但真正用于地产投资的资金并不多,2005年至2007年只占据投资总额的1/15,但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李嘉诚逐步减缓对科技类公司的高投入,转向内地的房地产。据透露,这位分析师曾从长实高层处得到消息,李嘉诚看好这次全球复苏中的中国作用,而其国内的物业更是由于资产增值等因素而被看高一线。
李嘉诚在公开场合也表示:“对未来2到3年的地产价格持乐观态度,当环球经济压力稍为缓和,物业市场将因接踵而来的通货膨胀而受益。”
2008年,一向稳健的长实受到金融危机的全面影响,全年纯利下跌44%。为了保住自己的基石,李嘉诚必须加快行动,而内地业务正是其重点。
2008年11月,长实在北京投资的第一个别墅项目“誉天下”以最低5.7折的低价甩卖引来市场关注。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2008年1月1日至6月5日,李嘉诚旗下的豪宅御翠豪庭所售出的128套房源均价为44734元/平方米,而6月6日新推出162套房源成交均价为33806元/平方米,跌幅24.4%。
郭子威表示,其实这是长实做地产的一贯风格,不单纯考虑利润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按照当前的市场情况去应对。“只要是在可以接受的利润范围内,不会捂盘刻意等待价格上涨。”当市场环境转差时,就会调低预期,随行就市。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长实相比竞争对手更愿意采用低价策略来加快销售。香港住宅市场自1997年6月以后持续下滑的形势,证明这是一个恰当的策略。”
名义上长实是2008年才进军内地市场,但相对于国内许多地产企业,长实都有成本优势。
和黄1992年就进入内地这为长实的长袖善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研究显示和黄已经两年没在上海拿地,但其在上海却已有土地储备124万平方米,足够开发约20年。
按照李嘉诚2008年的安排,和黄今后会主攻二三线城市的高端市场,长实重点将放在一线城市。
从李嘉诚长久以来的投资习惯看,他最喜欢低谷竞标拿地,例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李嘉诚趁市场不景气时,以28.93亿港元标价拿下一块估价总值超过40亿港元的地皮。
2009年4月,李嘉诚表示,因内地维持稳固发展的利好因素支持,长实将把握机会“以合理价格购入有潜力之优质土地”,但郭子威也表示,不会因此而突击增资来大举圈地,集团会以积极而审慎的投资策略开拓当地市场,集团会从长远考虑按计划保持投入的比例。但他强调,对中国内地市场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