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把点评:
创业项目指数:高档酒店喜欢把锦鲤当作一种锦上添花的装饰,陈锦胜抓住了这个市场信息,市场对路。★★★★★
风险指数:饲养鱼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 ★★★☆☆
复制指数:头脑灵活,精明,懂市场是他一步步扩大的法宝★★★☆☆
有个成功的企业家有一个经典的说法:世界上有两种钱最好赚,一是赚有钱人的钱,二是赚想赚钱的人的钱。但是这两种钱并不是想赚就能够赚到的,不仅需要赚得巧,更重要的是要对路。广东中山市的陈锦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手中凭的却是一种鱼。
这个叫陈锦胜的人,其貌不扬,但却身价过亿,平常从不亲自动手的他,在记者的镜头面前,竟一反常态,径自走进池塘,开始炫耀自家的锦鲤长得漂亮而且值钱。
陈锦胜:“现在我们这些鱼呢,花纹很漂亮,而且现在它的身材都已经看出来了,颜色也基本上看出来了,所以我们就是现在要把这类鱼把它挑出来,作为精品来养它,两年之后,就可以去到5000到1万元钱,就这类鱼就可以卖到这类价钱。”
精品锦鲤要在一岁以前,经过五次精心挑选,5%的精品能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即使是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的稍微漂亮一点的小锦鲤,在陈锦胜的手上也价格不菲。
陈锦胜:“普通鱼,现在也不便宜,养到20公分左右都可以卖到几十块钱。”
记者:“一条?”
陈锦胜:“一条”
陈锦胜的员工从普通的泥池塘里,给记者捞起的是一条号称价值三十万元的锦鲤,这条5岁的锦鲤是陈锦胜藏在养殖场里最贵重的宝贝,因为它产下的一条小锦鲤获得了一个比赛的冠军,陈锦胜就给他定了一个天价。
陈锦胜:“最起码要超过30万人民币,这条鱼。”
记者:“一条?”
陈锦胜:“就这条鱼。”
记者:“它凭什么卖这么高的价钱?”
陈锦胜:“因为它这条鱼呢血统很纯吗,所以它的花纹很漂亮,清晰度很好。”
锦鲤原产于我国,是鲤鱼的一个变异杂交品种,是养殖环境变化引起体色突变,通过近三百年人工选育和杂交培养而成的,因此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条锦鲤。身材圆滑,花纹清晰,分布均匀,一岁龄以后的锦鲤才值钱,价值数十万元的锦鲤万里挑一,很少。
陈锦胜:“那条小鱼挑到那边去就不值钱了,所以有时候,命运也是一样的,要是去了那边就不值钱了,来到这边就有可能有发展潜力。”
24年前,陈锦胜也是鲤鱼跃龙门,从广东省和平县一个闭塞的小山村考进了华南师大中文系,198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中山当教师,但一年后竟辞职跟着妻子在中山市街头摆摊卖起了金鱼。
陈锦胜:“当时我300多元钱一个月,我太太可以赚到3000多元钱一个月,我要是跟我太太一起去卖金鱼的话,我做一年就等于做了十年,做两年就等于退休了。”
因为有文化,会说话,心眼多,最多时,陈锦胜卖金鱼一天就赚4000多元。1990年,他在中山市开了一家水族馆,在十二年的水族馆经营中,细心的陈锦胜发现,锦鲤在珠三角一带卖得越来越好,价格也很高,就在他想靠养锦鲤赚大钱的时候,2002年一个日本商人找到了陈锦胜要合作卖锦鲤,对方提供货源,陈锦胜提供场地,负责代卖,价格由日方定。记者:“你看到那个日本人了没有?”
养殖场员工张承朵:“他都很健谈的,跟我们讲这个技术方面,关于这个养鱼,防病,这个水质处理。”
记者:“你能听得懂日语吗?”
养殖场员工张承朵:“他就翻译了,我们开始也听不懂的,到后来就听到一点了。”
陈锦胜:“他的鱼过来我们这边很好卖,而且呢,价钱很贵,客人说了今天买了那个鱼漂亮以后,他说有没有更漂亮的,所以说我就知道那个是一个很大的需求量在那边。”
锦鲤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的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之美称,在20到25摄氏度的水中游姿优美,风度翩翩,有100多个品种,最长可以生存70多年,锦鲤容易繁殖和饲养,对养殖水质要求不高,所以很受人们欢迎,尽管日本商人在养鱼技术上遮遮掩掩,可还是逃不过陈锦胜的眼睛。
陈锦胜:“他肯定要多多少少教我们怎么去养活它,怎么平时去处理它的疾病,那我们中国人很聪明,就很快就可以学到他很多东西,他不说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
陈锦胜和日本商人去了一趟日本,在日本期间,他多长了个心眼,以和日本养锦鲤同行交流经验的方式,交换名片,广交朋友。等陈锦胜从日本回来,他就彻底明白了从日本进口锦鲤的底价和进货渠道,2004年,心眼活泛的陈锦胜,已经不满足代销的那点利润,正好遇到鱼场拆迁,和日本商人700多天的合作就中止了。
陈锦胜:“我觉得没有必要了,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锦鲤是中国过去的,我帮日本人赚再多的钱也是帮日本人赚钱。”
陈锦胜的妻子邓群美:“日本这边我们进了鱼回来长大了,我们有了鱼种了,就不需要他的了,他就走了。”
陈锦胜的锦鲤多为精品,价格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在中山搞装潢的中国香港商人谈永江,谭在中山是知名人物,喜欢养鱼买鱼,加上陈锦胜能说会道,两人很快成了朋友。
中国香港客户谈永江:“他买回来的鱼漂亮的,我一定要,有漂亮的鱼,我就要了。”
做装潢生意的谈老板,十年前从香港到内地发展,对锦鲤有些痴迷,加上陈锦胜总要高谈阔论一番锦鲤文化之类的知识,谈老板也就不在乎锦鲤的价钱高低。
中国香港客户谈永江:“不是用钱你去觉得值不值,是你喜不喜欢,当然你消费得起,可以消费的,就买一条好的。”
在居住的星辰花园高档小区外5百米的地方,谈老板专门租了一块场地养锦鲤休闲,在他的别墅里,也开辟了一块场地养鱼,陈锦胜通过他结交了不少买锦鲤的朋友。
陈锦胜:“这个小区,95%以上都是香港人,而且,他们就一帮一帮的,所以谈先生养鱼,其他朋友也跟着养鱼,那我们就多了很多朋友。”
陈锦胜发现,和那些大老板做生意,要用迂回战术,不能直接和老板谈价钱,先要利用大学的知识和他们讲一番人生理想,讲一些锦鲤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加上锦鲤长得漂亮,老板们通常不会在乎价钱,赚他们的钱,会变得比较容易,中山不少老板买过陈锦胜的锦鲤。
中国香港客户谈永江:“名贵的,10万元一条,几十万一条也有,但是也有几十块一条,10块钱一条也有。”
锦鲤三年性成熟后在每年4到6月都会产一次卵,一次能有10到20万个小鱼卵出生,陈锦胜的鱼场里总共有六百多条种鱼,种鱼舍不得卖掉又没有足够的场地来养殖,有些爱鱼的人又买不起高价的精品锦鲤。
客户丁建君:“如果说叫我们去买种鱼吧,种鱼来说呢,它的价值也很高,便宜的也10多万一条,几十万一条,但是说我们没有这个条件去自己去孵化。”养殖场员工张承朵:“因为我们鱼种多,因为我们就是,要是全部繁殖自己养,也养不了。”
一些人买不起高价锦鲤,陈锦胜就推出一个新销售方式,卖胎鱼,一胎一万元,就是把自己600多条种鱼所产的卵按胎卖,他给人算了一笔经济帐,一胎一二十万个卵孵出来的小鱼,只要能挑出一些精品鱼就能稳赚不赔。
客户丁建君:“如果说挑出几条漂亮的,2000多条出来,10元钱一条的话呢,这样呢,我们都很划算。”
陈锦胜的妻子邓群美:“可以一胎一胎卖出去,我们赚钱快。”
虽说包胎卖卵的方式减少了自己养殖的环节,但原本一胎苗可赚20万元,这样一来就大幅缩水了,2006年,陈锦胜又有了新想法,将胎鱼卖给农户,发展农户养殖,用他们的场地来为自己赚钱,农户胡瑞福开始拉鱼回去就吓了一跳。
农户胡瑞福:“我拉回来的时候,那个真的很恐怖,一天死了几十条。”
陈锦胜回收农户的鱼时,少一条罚款50元,胡瑞福有70亩鱼塘,虽然锦鲤在一般池塘就可以养活,但疫病时有发生,在摸到养殖的门道后,不少人见了都想从胡瑞福那儿买漂亮鱼,可他却一条也不敢卖。
农户胡瑞福:“有人叫我拉几条上来,给他养,我说不行啊,陈老板要我,给我多少,我要返还给他多少,那个鱼啊,他怎么处理我就不管了。”
陈锦胜:“我同农民有合同签好的,要是他卖我的鱼,我要罚他10倍罚款。”
现在陈锦胜共有1600亩的锦鲤养殖水面,其中1000亩是农户帮他养的,这让他有了足够的利润空间。
陈锦胜:“养出来一条漂亮鱼,它可以赚很多钱。”
记者:“一条鱼的成本一年要花多少钱?”
陈锦胜:“像这些一年的成本也只不过是两三百块钱。”
农户胡瑞福:“我们花的钱不是很多,大概花10多万。”
农户养殖一年左右,陈锦胜负责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回收,经过挑选,不值钱的小鱼通过广州市场批发出去,上千元乃至几万元一条的锦鲤卖给了高端客户,这样,陈锦胜就赚了不少。
记者:“像今天买的是多少钱一条的?”
客户:“几千块一条。”
记者:“一条几千块?”
客户:“2000多块钱一条。”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好多高档酒店喜欢把锦鲤当作一种锦上添花的装饰,以提高酒店的品位,陈锦胜摸准了商家怕伺候不好这些高价鱼的心理,2006年,专门推出了建鱼缸、为锦鲤保养一条龙服务,江门市一家五星级酒店为此找到了他。
陈锦胜:“希望我们帮他养,我就觉得那是一条很好的财路,他有合算的,他不需要用技术,只需要去欣赏我又可以赚钱了。”
酒店总经办主任刘战:“他是全部从饲养到病虫的治理,都是由他一手包办,包括日常的水质的维护,都由陈老板去负责。”
每个月,陈锦胜要安排员工去酒店四次对锦鲤进行养护,虽然成本花了800元钱,但可收到2800元的保养费,不仅如此,这家酒店的鱼缸也是陈锦胜卖给他们的,鱼缸价值60多万元,酒店增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一条漂亮的锦鲤养殖一年也就2百多元的成本,但陈锦胜的智慧帮他赚了大钱。
陈锦胜:“我卖给他这里是18条,每条8000块钱,那他付了钱给我们,我们每个月收保养费2000多元钱。”
酒店总经办主任刘战:“是我们的一个风水鱼,也是带来吉祥的意思,特别是我们锦鲤,都在广东是比较多人养的,也算一个宠物之一,它落户在我们酒店呢,也是为我们酒店锦上添花。”
现在,陈锦胜的锦鲤在广东中山有了知名度,还和当地一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了锦鲤品质,赚钱也就会更多。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院长马争:“如果我们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说一些DNA的一些技术方面的研究,它的可观赏性,它的这个经济的价值,会有非常高的提升。”
陈锦胜:“我们要生存,做生意一定要赚钱,而且要想办法赚越来越多的钱。”
1983年,19岁的陈锦胜顶着炎炎烈日,疲惫不堪地走了几十公里山路,第一次新奇地坐着汽车到城里参加高考,没有人会想到,24年之后,那个瘦弱青涩的农家大学生变成了满脑袋生意经的亿万富翁,一个每年光给自己投入保险就达23万元的企业家,这恐怕是他走出家乡大山的那一刻,连他自己做梦都想象不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