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读了一本叫《蒙牛内幕》的书,然后写出了这些东西.算是读后感吧!
牛根生,一个标准的来自大草原的彪型大汉。1999年创办了蒙牛,以一种“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经营模式。一举使蒙牛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第一次看见《蒙牛内幕》这本书,是去年在西单图书大厦。当时这本书在那卖的那是相当火爆啊!顺手翻了一下,基于资金的问题,购书计划也就搁浅了。前几天去学校图书馆转悠,竟发现了这本书。
昨天下午看完了这本书,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闭上眼睛开始回忆这本书里面的内容。要说收获还谈不上,看完之后给我比较深的印象就是:牛根生做人的艺术和蒙牛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这本书最浓重的一笔了。
蒙牛文化强调每一个人都要自成“火种”,不应该做等待点燃的木炭。打造一个百年的蒙牛应该是蒙牛文化最深的底蕴了。
蒙牛打开市场的第一步,不是他的根据地也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而是远离他生产基地千里以外的鹏城---深圳。蒙牛初创业的时候出在乳制品行业的1116位。一个初生牛犊,一个新的品牌要想让广大消费者接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选择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选择一个更容易接纳新事物的城市作为试脚石,这恐怕是打开大时常的最佳切入点了。
展翅鹏城,1999年蒙牛的销量是600万,2000年是3600万,2002年2个亿……
问鼎北京,以一块冰砖敲开市场,第一年就拿下了3000万。
逐鹿上海,以易购365等网上销售为引擎,牵引产品起飞,以电子商务为平台,把现代电子商务和传统的销售模式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一举打下可上海的半壁江山。
在这一组组令人吃惊的数据下面,除了蒙牛人不懈的努力之外。在为蒙牛品牌的建立上,那些为蒙牛策划出一个个经典营销策划方案的人,在为蒙牛的发展上增添的是浓墨重彩的又一笔。
2001年,北京申奥的关键时刻,蒙牛提出“北京申奥一旦成功,我们捐赠1000万”。北京奥运申请成功,借助奥运的精神,在1000万捐款的背后是蒙牛100亿之多的销售业绩。
2003年10月16号6时46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随着铺天盖地的广告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航天员的专用奶的品牌意识深深的印在了消费者的心里。也就是这一年蒙牛的销售额从创建之初的0.37亿元升至40以元人民币。创造中国乳制品企业的营销奇迹。
非典期间,蒙牛率先向卫生部捐款100万,成为抗击非典的倡导者。非典后期向17个大城市万名教师捐赠3000多万元的牛奶。2003年3月时值伊拉克战争期间,与央视合作建立了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符合了消费者的人心,打动了消费者。消费者肯定将在心里为它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功的利用新闻点,不断的创造新闻热点也是蒙牛营销的一大卖点。2005年湖南卫视合作,将一个当初收视率仅为0.5%的节目全力打造成为了火遍神州的“超女”神话。《经营者》杂志是这样形容蒙牛的这个营销事件的:“37%的收视率,酸酸甜甜就是我,100亿的销售目标,娱乐营销,几个毫不相关的词汇组合起来造就了蒙牛一年的辉煌和成功!”
市场上有很多的商品,在随着大批量的广告登出的同时,知名度也一度攀升。广告打出来的毕竟是“玻璃品牌”,而蒙牛的目标是百年蒙牛,要做的是“钻石品牌”。要做钻石品牌不仅要依赖各种有效的营销手段打造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要以硬的产品质量赢取消费者的美誉度。
在《蒙牛内幕》里面没有大幅的文章来说他们是怎么怎么来重视生产质量的。有印象的就是在刚开始蒙牛建设性的干起了奶车桑拿浴车间,虽然一年光这个车间就要投入大批量的资金来维护,但是他们依然在为蒙牛的好口感持续着。一个刚刚进入蒙牛的小员工,组长让他去帮助摔包,他看没过保质期于是尝了一下没有感觉到不好喝,就问:这些牛奶又不过保质期为什么都扔掉?组长说你不是专家当然尝不出来了,它已过了最佳适用期了。虽然广大的消费者可能也尝不出来,但是咱得为“蒙牛”负责啊!于是他对一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