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00元,3个人,3把铁铲,一家生产“凼凼肥”的小工厂。
2008年,资产逾200亿元,17000余名员工,拥有37家成员企业,中国500家最大集团之一;
这就是在刘沧龙的带领下,四川宏达集团所创造的传奇。而在2007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评选中,刘沧龙摘取了年度人物的桂冠,也是众望所归。
昨日,刘沧龙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将他29年以来的经营之道,娓娓道来。
敢为天下先的超前者
2007年4月,在宏达的牵头下,中非国际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在坦桑尼亚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刘沧龙以投资非洲为切入点,迈出了川企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质性步伐,成为勇吃螃蟹的第一人。
其实,早在29年前,刘沧龙就是敢为天下先,勇于吃螃蟹的超前者了。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24岁的刘沧龙便以500元创办了一个作坊式小企业——什邡县民主磷肥厂。“思路决定出路,那时候我的思想还是很超前的。”刘沧龙说,“简单说,比如榨油厂竞聘厂长,我就觉得我肯定比别人行,就敢去竞聘。如果我没有这一步,那么我可能就不会去办磷肥厂。”
1992年,刘沧龙旗下企业更名为“四川省宏达联合化工总厂”,1994年,刘沧龙把联合化工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全部都站在时代前沿。
做企业就是做人
然而,跟刘沧龙一样思想超前,在改革初期赫赫有名的人,却未必都能坚持到今天。可见,要想书写传奇,仅有超前的思想,是不够的。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品质,令刘沧龙成功呢?“文化治企,才能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刘沧龙认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层、规章制度、技术诀窍都可能会变化,但也只有文化和价值观能传承下去。早在创业之初,刘沧龙就倡导“先做人,后做事”,“万事德为首”的行为准则。“企业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身为民营企业家,我们既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自身价值、拥有的财富,还要提高自身修养,以社会责任为己任。要赢得世人尊敬,不在于财富本身,而是创造财富的过程。最能全面评估企业优秀的因素不是经济实力,而是企业文化。”
刘沧龙认为,一流的企业因为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基业长青。
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才便成为一个瓶颈,宏达却没遇到这个问题。自1979年办厂以来,宏达的高管人员就没有流失过。刘沧龙是怎么做到的?他告诉记者:“高薪只是一个方面,但一个人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后,他就要追求精神满足,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需要心情舒畅。”
据宏达股份总裁杨骞介绍,刘沧龙待人非常宽容,能够用人所长,容人所短。“说实话,我当初在当厂长的时候,就想,我这一生只要能够穿得暖吃得饱,就觉得满足了,没有把一些利益看得过重。”刘沧龙说,“如果觉得反正自己已经资产上亿了,对很多人可以高高在上,很多话可以不听,有些不合法的事也可以去做的话,我可能就不会有今天。”
1986年,刘沧龙曾远赴深圳大学学习管理,之后又不断为自己充电。正因如此,他十分注意培养人才。他要求,2006-2010年宏达所有高管人员和部分优秀中管人员,必须在五年内分期分批完成中外名校MBAEMBA课程学习并取得学位,每人平均几十万元的学费以及学习期间的差旅费全由公司支付。据了解,近年来宏达集团共引进高级人才76人,培养研究生(本科生)165人,职工技能培训5万多人次。仅2005-2007年集团用于高中管人员EMBA学习和员工教育的培训费已达1125万元。
说到成功的关键,刘沧龙说:“一定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面对困难时要顶上去,不要放弃,就像上战场一样,冲上去就是英雄,退缩了就是逃兵。成功靠什么?靠学习,靠实干,成功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