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达集团创始人王吉万成功史:从“脚下”开始



 与人一见面,王吉万总是下意识地、急急地先看看人家脚上的鞋,这人够特别吧?不过,当他目光对着你的时候,却是一脸憨笑。当话题一扯到鞋上,他立刻眼睛发亮,情绪高昂,亢奋不已。

  王吉万关注鞋,皆因他是靠鞋起家。在他眼里,鞋是文化的物化,是地理的载体。只要是世界品牌的皮鞋,他都耳熟能详。同一个品牌的皮鞋,只要产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他一眼就能辨别个八九不离十。说到其中的奥妙,他说,这都表现在鞋的“脸”上和“魂”上,产地的文化背景不同,生产出来的鞋就有不一样的韵味儿。

  作为亨达集团的创始人,王吉万是靠860元的本钱从家庭作坊开始创业的。1984年刚开始做鞋的时候,他压根儿没想到,2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家庭作坊会发展成全国皮鞋行业“十强”之一的龙头企业,他们的“亨达”商标会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他们的“亨达”牌皮鞋会成为“中国名牌”。他也没想到,他们的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四成以上还能远销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让他不敢想的是,在日本的大商场里,“亨达”皮鞋居然会卖到折合人民币5000元一双的高价。

  如果不是做鞋,王吉万或许还只是即墨农村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以亨达集团董事长的身份,与世界顶尖级企业的决策人物坐到一起,洽谈合作,共谋双赢。如果不是做鞋,他也不会以大股东的身份,去参加法国国际品牌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会,讨论如何整合资源和开拓市场。

  做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企业到今天,我的贡献最小,因为我至今还没有学会做鞋呢,但我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学会领导做鞋。”

  1983年底,23岁的王吉万从部队退伍回乡时,他的妻子和妻弟、妻妹三个人都在村办皮鞋厂里工作,而且还全是关键技术、管理岗位上的骨干。一天,姊弟仨一商量,产生了“单干”的想法,可让谁来挑头呢?妻子首先想到了丈夫。

  王吉万的妻子鼓励他说:“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其实,他很想自己踩出一条事业之路来,现在有妻子打气,他心里有底了,于是1984年,他毅然与一家人一道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一开始做鞋,王吉万一家人就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因为他们知道,没有质量保证,就会砸了饭碗。因此,鞋子一生产出来就被即墨市场上的商贩看中了。商贩们把鞋拿到市场上一卖,很下货,于是赶紧登门讨价还价,最后谈到20元一双,产多少要多少。王吉万一算账,20元一双,有一半的利润,就一口答应下来。开始,他们每天只能生产几双鞋,后来不断地招工、扩产,日产量达到几十双,几百双,可是产品仍然供不应求。不久,青岛的一些大商店也来进货。第二年,他们的产品就卖到了外省市场。

  1988年,王吉万乘势而上,迅速扩大规模,在城镇驻地建起了工厂。但是去工商局注册“亨达”商标的时候,他却遇到了没有想到的麻烦。原来,“亨达”商标被四川省一家制鞋企业抢先注册了。开始,王吉万没把这当回事,索性重新注册了一个“贝亨”商标。谁知,“贝亨”鞋摆上了柜台,消费者却提出了异议:“‘贝亨’是不是‘亨达’?”消费者的疑惑直接影响了市场销售。

  这件事对王吉万触动很大,由此他看到了品牌的作用和力量。于是,他当机立断,作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去四川买回商标!在与四川的厂家接触中,他获知这家企业濒临破产。可是,当他提出收购“亨达”商标的时候,对方却要价很高,等谈到了30万元的时候,就死不松口。当时,王吉万的鞋厂年利润只有100万元左右,但是他毫不犹豫地出资把商标买了回来。

  王吉万在那个年代就如此重视品牌,不能不让人叹服他的战略眼光。强烈的品牌意识常常会促使他做出超前的决策。比如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主动让位,公开招聘能人包括有博士学位的人当“老总”。

 亨达集团创始人王吉万成功史:从“脚下”开始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他一直坚持把绝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广告宣传和品牌推介中,多的时候,一年的投入就是几千万。结果就是鞋子产销量连年翻番的增长!

  他不惜出巨资从意大利引进世界一流的制鞋生产线,从工艺技术上提高产品档次。他宁肯丢弃部分经济利益,坚持与世界鞋业强势企业搞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借智、借力、借势发展。例如他控股的法国国际品牌发展有限公司,就荟萃了法国、意大利、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的许多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策划专家。亨达集团成功推向国际市场的阿迪丽娜、可劳迪、动力足等品牌皮鞋,靠的就是这家公司的智力支持。

  他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丰富“亨达”的内涵,创响“亨达”的牌子,把“亨达”做成中国的“耐克”。他说:“耐克靠一张牌子,整合和利用了全世界的资源,赢得丰厚的回报。‘亨达’应该向这样的‘高师’学习。”

  论及“亨达”的“裂变”,王吉万幽默地说:“企业到今天,我的贡献最小,因为我至今还没有学会做鞋呢,但我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学会领导做鞋。”

  从开学的第一天起,他不管工作再怎么忙,始终雷打不动地去上课。他不但自己读,而且让公司所有高层成员都去读

  现在,王吉万正在读北大的EMBA。几年以前,他也读过同样的课程,只是当时不是他自愿报名去读的,而是别人“动员”他去读的。因此交上钱、报上名后,他没有认真去上过一节课。但是,这次不一样!这一回可是他主动提出要上学的。从开学的第一天起,他不管工作再怎么忙,始终雷打不动地去上课。他不但自己读,而且让公司所有高层成员都去读。为此,他专门主持董事会做出一个决定————集团出资3000万组建学习基金,每年至少花掉200万用于职工上学、培训;公司所有高层成员在2年内EMBA结业,中层管理干部2年内完成MBA学习,基层所有员工在2年内完成岗位培训,持证上岗。

  王吉万突然重视起学习来,原因很多。

  一是“亨达”现正处在从产品经营向品牌运营的转型期。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遇到了挑战,而要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经营体系,必须要更新知识。二是如今“亨达”的生意已经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在俄罗斯注册成立了中国亨达(俄罗斯)国际贸易投资有限公司,在美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企业在全方位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中,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和国内情况有了很大的区别。所以必须要学习国际化的营销思路和管理经验,学习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他深有感触说:“学习能力的竞争,已经成为品牌企业之间最严酷的竞争。”

  王吉万不仅是一个乐于学习的人,更是一个勇于实践的开拓者。在他的领导下,“亨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由过去单纯抢占国内市场转变为依靠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两条腿走路,由主要依靠社会代理销售转向自己建立销售网络。目前,他们在广州、温州、成都、泉州等中国皮革前沿城市都建立了研发生产基地,在全国建立了3000多家专卖店和店中店。“亨达”,这艘中国制鞋产业的巨舰,正在向着“建百年企业、树世纪品牌”的宏伟目标挺进。

  王吉万,在这条不经意间走上的“鞋道”上,也越走越有劲儿,越走越有奔头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1510.html

更多阅读

大连万达集团发展历程 大连万达集团官网

1988.01 大连万达集团成立企业成立之初,万达启动了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旧城改造,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城市旧区改造开发的企业,在全国首创城市旧区改造的发展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万达年房屋销售量占大连市房地产销售总量的两成以上,在大

对话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我们不勾结政府不搞政商结盟

     9月22日,青岛胶南,万里无云。  当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妮可·基德曼、泽塔·琼斯、约翰·特拉沃尔塔、章子怡、李连杰、梁朝伟、甄子丹、赵薇等一线中外巨星出现在红毯上时,一位在外围围观的当地人嘟囔了一句:国际电影节

王吉万 王吉万的“绿色管理”

 文/于清教  从心出发,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从做人,到做企业,做出绿色选择,留下绿色足迹,为人类共同福祉务实开拓、积极行动,这就是绿色管理的精髓  “一部亨达发展史,再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从产品

万达集团王健林:现金流促使房地产洗牌

在地产行业资金链紧张的局面下,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出手显得如此另类。  王健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购置土地、开工项目等,拿出了50亿。  10月27日,万达与成都市金牛区签订“金牛万达广场”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80亿,前期到款

逆市下跌 万达集团王健林:逆向思维 逆市投资

全国政协常委、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谈到房地产未能列入国家振兴规划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不赞成把房地产列入振兴规划,我主张房地产自身依靠市场慢慢地调整,平稳地发展。他认为,房地产是高度市场

声明:《亨达集团创始人王吉万成功史:从“脚下”开始》为网友睫毛溺水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