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现任联想CFO的马雪征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被分配在中科院做翻译,开始了她所谓的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生活。
1990年之前的马雪征一直被认为“仕途一片光明”,不仅身兼中科院两个处的处长,而且即将升迁副局长。除负责管理由中国及欧洲共同合作发展的科技项目外,马雪征也负责世界银行给予中国科研借贷项目的行政管理及联系工作。
学英美文学出身的马雪征一直称“自己的背景不好”,“我真的不是一个有过财务教育背景的人,一开始做的就不是我的最强项。自己做得不好,就改,不能埋怨别人,而且一定得靠团队。即便你现在问我中科院当年的同事,他们都会说,我是当年最好的团队leader,是中科院最好的处长。”
在科学院的这段经历,柳传志和科学院的周光召院长给了她很大的启发。“我跟柳总这么多年,他指导自己行为的法则是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环境不好有环境不好的做法,环境好有环境好的做法。这个思想的形成,包括在科学院的后期和联想的后期,都派上了用场。我一直坚信这一点。”
马雪征当时负责中科院国际合作局的合作项目,见过不少大世面。她曾经给小平同志做过翻译,接触的都是著名学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使、科技部长一类的大人物,李政道亦是她的好朋友。10多年过去,回忆起十几年前与柳传志的第一次见面,马雪征用的还是“震撼”二字。
“当时联想在香港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是个坐落在破旧工业区的小公司,但柳总却胸怀大志、雄心勃勃,反差太大了。我为什么被震撼?联想当年是中科院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柳总和他的部下们谈宏图、谈战略、高谈阔论,如同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将军,非常不一般。”多年后,马雪征坦陈,她能从中科院处长的行政位置上下海,很大程度上是为柳传志的个人魅力所吸引。
有了马雪征的加盟,加上后来脱颖而出的杨元庆,柳传志领导下的联想“三驾马车”才得以成形。柳传志经常自嘲自己是“替马雪征打工”,杨元庆也私下开玩笑称马雪征是“权力女性”,但马雪征更强调的是团队的力量和她作为CFO的沟通能力。“我觉得自己的最强项还是与别人沟通。上学之前我就想将来做沟通性质的工作,但没想过要做CFO。其实,在一个团队里,CFO做的就是沟通,即便那不是你的强项,或者不是你想做的,你也必须这样去做。”
快人快语、干练干脆,以及特有的智慧和优雅风度,是马雪征在许多人眼中令人深刻的印象定格。1990年马雪征正式加盟联想,出任联想香港公司总经理助理,后升任联想香港副总经理。马雪征的加入,为联想迅速打开了资本通路,并由此展开了联想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一幕。
“杨元庆信任她,在很多事情上依赖她。联想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联想,马雪征功不可没。”一位香港分析人士曾这样评价马雪征对于联想的重要性。这其中,把联想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国有企业转变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马雪征可谓居功至伟。
1994年联想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1997年马雪征主持联想香港、北京联想合并,给国际资本市场带来一个崭新的联想。马雪征也被任命为联想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备受柳传志赏识,一步步渐入联想权力核心。
在经历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之后,2001年联想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绩单:联想1亿多元注册股本,扩大后达到30多亿元,市值290亿元,现金流为20.8亿港元。在香港联想与北京联想未合并前,香港联想资本负债率为158%;合并后改善至25%;集团基本没有负债。
10年来,资本市场的严酷要求的确大大提升了联想的公司治理水平。“联想有一个审计委员会,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每个季度都会审核最新财季的业绩,然后才能公布;联想还有一个薪酬委员会,也是由独立董事组成的,责任主要是审查我们内部提出的对高层员工的薪酬资助,包括奖励制度。这符合市场的要求,也是独立董事对联想高管层的一种监控。起初薪酬委员会两个独立董事看我们的工资,他们不怕我们定得高,而是觉得我们定低了,很有意思。”马雪征说。
从联想香港上市、神州数码拆分、和电讯盈科合作,到与AOL合资,马雪征逐步为联想建立起国际财务标准、注重投入与资产回报率的计算方式,并引入了美国的会计审计标准。马雪征对“透明”两个字尤其推崇,“联想一贯坚持的行事原则就是非常透明,利好、利空消息都告诉大家。香港联想、北京联想合并之前,香港联想亏损,股东很惊讶,一家中资公司能够连续3次发盈利警报。要非常透明地告诉股东你的好和不好,让他相信你。你做第一次他不信,一年以后应验了,他就对你信心倍增,慢慢对公司产生信任,这不光是买股票可以解决的。”
1992年《企业财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企业财务制度与计划会计制度正式决裂,中国企业财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已经无法逆转。
出资人财务制度的问题也开始备受关注,一直到今天,许多国内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对经理人约束的出资人财务制度。市场经济要求采用资本增值、资本保全的制度,出资人如何行使财务权力、如何行使会计权力还不完全明确。
接轨
1981年,马雪征“为寻找自己的最强项”负笈英伦,几乎是前后脚,韩颖也重新回到了学校。作为同龄人,背负着同样的时代使命,马雪征和韩颖的职业生涯如此惊人的相似。
“在中海油有幸与这群西方最优秀的财务人员‘过招’后,我才发现我们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大大激发。”1982年,厦门大学在国内首次设立西方会计学专业,韩颖毫不犹豫地报名求学,进行为期3年的脱产科班训练。
有了此前几年西方会计的实务经验,学校的课程对韩颖几乎不构成负担,只是用来印证她当年在中海油从外国专家那里学到的知识。她的专业课经常在班上名列前茅,而实践中接触的很多问题,在薄薄的教科书里无法找到答案,于是一头扎进了图书馆。
“厦大有一个非常好的图书馆,我一进去就觉得,当年跟外国人接触时的一些感性认识很快就深入到了理性层面。”韩颖把图书馆里所有最新的跟西方会计准则有关的书都找了出来,放在一起。每天一去图书馆,管理员就把这一摞书递给她。
以韩颖的实战经验,西方财务人员如何做会计、做财务分析、做预测、做计划,到底需要哪些知识,她都心中有数。在图书馆里,但凡她觉得可能用得上的东西,包括相关金融知识、会计准则等实务、各类表格,她都进行摘录,抄下英文原文,回来再翻译成中文。后来,所有这些资料都成了一部书的底稿。
“一想到离开厦大,就没有这个图书馆了,我就倍感时间紧迫。”韩颖的学制是3年,她所有期待回答的问题都要在这里找到答案,为此她放弃了所有娱乐活动,课余几乎没有任何时间不是在图书馆度过的。1985年毕业时,她竟然编纂完成了一本140万字厚厚的著作,名为《英汉汉英会计词典》,是一本关于西方会计学的工具书书稿。接下来的事情完全超出了的预料。1986年,韩颖将清样稿交给清华大学出版社,没想到接下来是长达6年的校对工作。“平常这么厚一本辞书都是一个编写组完成,每人负责一章或者几十页,但我只有一个人,每校一次要半年时间,任何一个英文字母的大写小写都不能看错了。”6遍书稿校下来,韩颖对书里的内容已经倒背如流,这更为她日后的业务运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奠定了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地位,同年11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中国会计制度同以苏式会计为模板的计划会计模式正式决裂,开始全面与西方会计制度接轨。
《英汉汉英会计词典》1993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很快成为畅销书。这是中国第一本中西对照、厚达千页的国际会计辞典,不仅开国内西方会计工具书之先河,更难以想像的是,这本辞典在出版前10年就开始动笔。不久前,韩颖无意中得知,这本凝聚了她多年心血的书已经第8次印刷了,而当初一页页写在信纸上的书稿,已经发黄,她还精心地收藏着。
“会计必将在信息化时代由独立学科逐渐沦为边缘化的学科。”这是被周总理誉为“理财国手”的杨纪琬在20世纪70年代做出的预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场席卷中国企业的波澜壮阔的信息革命,以ERP这样的市场启蒙走向高潮,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条件,管理软件和信息平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使他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战略计划和决策制订上来。与此同时,集团企业也大量诞生。
10年“寻宝之旅”
厦大毕业后,韩颖的眼界愈加开阔,她最想做的事就是把学到的西方会计知识应用到商业实践中。继中海油搭乘国内开放的第一班车后,1988年韩颖又赶上了中外合资的早班车——加入国内首家合资公司中国惠普。作为一家跨国知名企业,惠普有着非常成熟的管理和先进的文化。埋头于这样一座“宝矿”,韩颖由此开始了10年的“寻宝之旅”。
“惠普10年,我最大的收获是使一套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从近乎闲置状态最后得到了彻底、完全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成熟的西方市场文化也随之慢慢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言行里。”谈到这段职业生涯,韩颖充满了感恩。
惠普最吸引韩颖的是它的文化,即“惠普之道”。“我至今非常喜欢惠普的文化精髓,信任与尊重。”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惠普50年沉淀下来的管理流程方面的精华。在惠普做到第5年时,韩颖面临一个新的选择,一家更大的跨国公司想挖她过去,职位是中国区财务总监,而她那时还只是惠普的一个财务部经理。
“我一度想要离开,当时的中国惠普总裁程天纵跟我说:‘韩颖,如果你来惠普5年,就要走掉,你是进了宝山,看见了很多宝藏,但你走出去的时候,还是两手空空。在这里你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出去的时候,至少可以带上防身的十八般武艺,带上一些你可以用一辈子的东西。’”
韩颖停止了试图通过跳槽提升的想法,踏踏实实在惠普做了10年。“我体会非常深,真的要待够这么久,你才能把惠普非常优秀的管理流程变成自己的东西。”
韩颖刚到中国惠普财务部时,虽然一些核心的财务系统与惠普母公司几乎完全一致,但财务人员大都来自国内,大家只能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更致命的是,国内有许多特别的政策和做法,而财务系统需要来自生产、制造、采购、订单等各个环节的数据,根本就无法得到满足。
10年后,当韩颖离开时,中方每一位财务人员都已经能娴熟应用这一系统,并透过它掌握到最先进的西方财务制度。“这过程中有太多工作要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人。不仅仅是财务人员,我们甚至还培养了200多名工程师,因为很多非财务人员也要会用收入管理系统,才能使系统真正用开来。”
事实证明,韩颖在惠普的10年“寻宝之旅”为她的CFO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即便在加盟亚信后,韩颖感到非常自豪的也是她为这家公司构建的一套独特的、与公司业务相匹配的信息系统。
对财务信息系统的把握和应用,韩颖为日后圆熟的财务运筹能力捕捉到了精确的财务工具和方法,更为她登上职业生涯的巅峰打下了坚实基础。1998年,韩颖辞去中国惠普财务总监的职位,转战亚信公司,迎来了她职业生涯的又一大转折。
在惠普文化浸淫10年之久,韩颖熟谙那里的商业道德、会计准则和管理模式,韩颖深深知道西方投资人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这让她在海外上市和各方人士的沟通中游刃有余。不仅如此,在中国惠普学习到的沟通能力也对韩颖日后在亚信的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合资公司,中国惠普的财务总监在如何既保护中方的利益,又让外方有兴趣在中国投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要赢得双方的信任,才能将工作顺利推进下去。能否找到双赢的结合点,成为考量财务总监的重要题目。”
“亚信的情况更加复杂:股东里有相对短期的风险投资,又有相对长期的创始人投资;小股东要短期利益,大股东要相对长期的利益。”面对职业生涯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韩颖在中国惠普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000年前后,一批中国企业跻身海外资本市场推动了会计标准国际化。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资本市场开始融入全球资本市场,首席执行官:ceo.aihuau.com更多的国内企业将赴境外市场上市,境外投资者也涌入国内资本市场开展投资活动。“中国特色”的会计标准遭遇挑战,CFO阶层开始出现。
功成名就的马雪征两度被美国《财富》评为全球最有权力的50位女性之一,马雪征的反应都很淡然:“不是我有什么权力,而是因为我的背后站着联想,站着日益开放和强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