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叫我来巡山舞蹈 王永庆的传奇一生: 从小老板到塑料大王



2008年10月11日,王永庆先生因担忧美国金融风暴对台湾产生的冲击,偕同夫人与子女前往美国视察公司生产线,在美东时间10月15日早上于纽泽西因身体不适入院,后因心肌梗塞导致心肺衰竭在9点38分过世,享寿92岁,子女随伺在侧。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祖籍福建泉州安溪。出生于台北县新店直潭,是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之创办人,其父为王长庚。

  根据维基百科资料,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王永庆先到茶园当杂工,后来又到一间米店当学徒。16岁时用父亲所借的200元自己开办了一家米店,之后又经营过碾米厂、砖瓦厂、木材行、生产PVC塑料粉等等,1954年筹资创办了台塑公司。由于其旗下经营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首屈一指,曾被称为“暖化之神”。

  早期王永庆旗下拥有号称“台塑四宝”的台塑、南亚、台化、台塑化等四家企业,后来又增加福懋及南科、华亚科与南电,台塑集团上市公司家数由“四宝”、“六宝”增为“八宝”,2007年台塑胜高科技与福懋科技又将成为第九与第十宝,台塑集团跨足医疗业、生化科技业、火力发电厂、汽车业、石化业、电子业、硅晶圆、厨余回收......等大型产业。1993年麦寮六轻工程“填海成金”的计划成功,使得台塑集团营收规模迅速膨胀,2006年产值直逼2兆新台币,占台湾一年的总产值约7%左右。

  王永庆毅力惊人,中年以后坚持每天跑步一个小时,风雨无阻,数十年如一日,王永庆先生说:“跑步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为了身体健康,就必须持之以恒地跑下去,久而久之,像是日常工作之一,而不觉得辛苦了。”然后再用自己发明的“毛巾操”做体操,天天如此,即使出差在外也不例外。七十多岁以后,才在医生的建议之下,改以步行、打坐养生。

  依据《福布斯》杂志2004年的统计资料,台塑的王永庆,和鸿海集团的郭台铭,以身价都是二十八亿美元,并列台湾第一富豪,世界排名188名。事实上,王永庆最大的财产并非来自于国内,而是在美国。但一般认为王永庆个人财富被严重低估,其在全球财富排名应该在九十五名之前。2005年台塑集团获利近70亿美金(2400亿台币),2006年5月台塑集团市值高达1.8兆台币,王永庆个人财产54亿美元。

  2006年6月5日王永庆以90岁高龄正式宣布交棒,由其胞弟王永在的长子王文渊担任集团行政中心总裁,王永庆女儿王瑞华出任集团行政中心副总裁,台塑集团正式步入二代经营。

  2008年5月,发生四川大地震,王永庆的公司台塑集团为了赈灾,慷慨解囊1亿元人民币来协助四川成都与汶川等地区的震后重建工作。

  2008年6月,福布斯公布王永庆身价为六十八亿美元,位居是年台湾第二。从米店小老板到塑料大王

  另据报道,1917年1月18日,台湾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时年38岁的王永庆大胆接手了当时这一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在塑料领域大获成功的王永庆先后成立了南亚塑料工厂、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

  目前,台塑集团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这在台湾是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台塑集团下辖9个公司、员工总数超过7万,资产总额达1.5万亿新台币。

  2002年,尽管王永庆宣布退休,不再过问集团的具体经营事务,但仍是集团与主要企业的董事长,是台塑集团幕后的舵手与精神领袖。(香港大公报)

  王永庆生命中3个女人三太太最能干

  外表严肃的台塑创办人王永庆,其实感情世界很丰富,晚年出现在公开场合,最常陪在他身边的就是三太太,人称“三娘”的李宝珠,从年轻开始她就是王永庆身边的得力助手,台塑有名的招待所就是她一手打造的,二房杨娇则长期住在美国,现在得靠轮椅代步,但是遇到家族大事,她还是会现身支持。

  据台湾东森新闻16日消息称,在王永庆生命中占有一席地位的总共有3个女人,大房郭月兰是童养媳,没有为王永庆生下一男半女,长年念经拜佛,与世无争,二太太廖娇本名姓杨,小时后因为被收养而改姓廖,但晚年的她又希望改回原姓,要大家叫他杨娇。笃信基督教的她,已经旅居美国,行动不太方便,得靠轮椅代步,但只要家族有大事,她都会现身支持。

  台塑人称“三娘”的李宝珠,爽朗的个性充满活力,平常最爱的运动就是打小白球,还喜欢和高手过招。亲和力十足的李宝珠,每次现身几乎都是旗袍搭配包头,看起来简单高贵。出身清寒的她,当初靠着高超的交际手腕在王永庆创业时期帮他四处募集资金,让王永庆相当感动,即使李宝珠之前有过一段婚姻,还有小孩,王永庆还是把她纳为三房。

  王永庆在台塑13楼打造的私人招待所,高雅简洁,其实就是“三娘”李宝珠一手张罗,在这里王永庆谈成不少生意。但最让李宝珠废尽心思的,就是王永庆的身体状况。李宝珠曾说,“身体还是要自己保重,你不保重的话,马上就坏掉了。”(环球网)

  “经营之神”王永庆:最抠门的富豪

  王永庆常说:“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松懈就导致衰退,经常要有富不三代的警觉。”“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的这句话贯穿了他整个奋斗的人生。

  2006年,王永庆年满九十岁。这一年,这个意志力惊人的世纪老人,突然决定隐身台后并交棒于下一代。世人警觉到,一个属于经营之神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朝代在逐渐落下句点。留给世人的是一个庞大的石化王国和一段让人说不完道不尽的富豪传奇。

  由于事业上的杰出成就,因此每当人们谈到“王永庆”三个字,脑海中浮现的是企业巨子的传奇形象,联想到的首先是“财富”与“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问题。人们把焦点集中在他的“致富”和“成功之道”上,“王永庆”三个字,似乎除了名词之外,也是形容词,和白手起家、勤奋坚毅、合理化经营管理结下不解之缘。

  在企业家的角色上,王永庆无疑散发着钻石的光芒,王永庆三个字是华人世界里永远无法忽略的名字。这耀眼的形象,人们已经太熟悉了,在这光圈之外,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永庆。

  事实上,王永庆和平常人一样,一生中都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一天都是24小时,在这24小时里,他除了是扮演领导数万名员工的企业经营者,坐镇指挥海内外各庞大的事业机构外,生活的另一面,他也扮演家长、儿子、父亲、丈夫、兄长、祖父、外公的角色。

  “我们中国人是比较艰苦出身的,比较有能力,像牛一样,有角啊!”把自己喻为牛的他一向追求“止于至善”,总是要求自己:要做就要做最顶尖的。做领导者,就要做个成功的领导者;做主管,就要做个优秀的主管;做儿子,就要做最孝顺的儿子;做父亲,就要做一个尽职的父亲。

  王永庆身上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通过勤劳简朴,顽强拼搏而白手起家的一代中国人的杰出代表。

  一勤天下无难事

  凌晨2点半的台北夜深人静,敦化北路底的台塑大楼十三楼,一盏灯缓缓亮起。一位九十岁的老人,起床办公,他是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52年如一日。

  王永庆每天晚上10点睡觉,2点半起床办公,每周工作100多小时,每天宁静的台塑大楼总会传来沉稳而缓慢的脚步声,出现一个颀长的身影,脊背挺直。无数个相似的寂静深夜里,包括全球最大的石化园区云林麦寮六轻、中国最大民营火力电厂华阳电业漳州电厂,宁波大乙烯计划都是由这个房间思索出来。

  王永庆常说:“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松懈就导致衰退,经常要有富不三代的警觉。”“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的这句话贯穿了他整个奋斗的人生。

  人生信念与习性的养成往往与从小的成长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王永庆是一位真正的白手起家者,1917年1月18日他出生在台北县一个俗称“情人谷”的偏僻地方,父母以种茶为生,家境十分困难,每日三餐以番薯充饥。

  王家虽然穷困,但父亲深感文盲之苦,故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王永庆7岁时,就被父亲送到新店国民小学就读。学校在离家10公里外,王永庆必须一大早起床,到附近的水井提水,把家中的大水缸装满后才步行上学。放学后,还经常要肩扛一袋50斤重的饲料返家养猪。在王永庆9岁那年,父亲病倒在床,一家的生计全靠母亲王詹样种菜、种番薯、养猪来维持。于是,上小学三年级的王永庆开始半工半读,为邻居看牛,每月赚取5毛钱来贴补家用。他上小学用的书包是一条粗布巾做的口袋,穿的衣服是补丁加补丁,整天赤着脚,几乎没有穿过一双鞋。而小学期间,对书本不感兴趣的王永庆,从来没有下过苦功读书,所以成绩总列在班里的最后10名。

  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王永庆很理解父母的处境,为了分担家庭生活的压力,15岁的王永庆小学毕业后便无奈辍学。由于在家乡找不到工作,在征得父母同意后,经叔叔王水源的介绍,到嘉义的一家米店当小工。当时,白花花的大米是王永庆梦寐以求之物,为此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除认认真真做工外,还细心观察老板经营米店的诀窍,为今后自行创业做准备。

  王永庆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幼时无力进一步学习,长大后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我还常常想,由于生活的煎熬,我才产生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因此,吃苦耐劳是王永庆成功的杀手锏。

  凡事勤俭凡事合理化

  王永庆个人生活俭朴最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要数他喝咖啡的过程。他曾在接受记者专访前,把奶精倒入咖啡时,还把奶球放在咖啡中涮了三次,确定奶精全部溶入咖啡。等到送客时,还把剩下的咖啡一口喝完。俭朴的个性显露无遗。

  台塑集团今年迈入第53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王永庆仍不改他节俭的个性。他认为,凡事讲求“合理化”,东西物尽其用,发挥到极致,就是合理化,事情做到最好,止于至善,也是合理化。王永庆的名片夹是台塑自行研发的“撕不破”珠光纸,接触过王永庆的人都知道,他发名片很有节度,会特别注意一人发一张,绝不浪费,就如他喝咖啡一定涮一涮奶精的勤俭。这数十年的坚持,相对于部分企业的奢华作风,特别发人深思。

 大王叫我来巡山舞蹈 王永庆的传奇一生: 从小老板到塑料大王

  王永庆的生活非常俭朴,他对穿着的要求是大方整洁,从不计较衣服的新旧及款式。每回坐飞机一定是经济舱。他生平最喜欢收藏名人字画,然后就是听戏,并常年坚持慢跑锻炼。他在台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据说,就连他过去在麦寮用餐时,当问到一颗卤蛋竟卖新台币10元时,他直觉认为卖得太贵了。王永庆企业经营讲求合理化,个人生活细节处处显示他对合理的执著。

  女儿王雪红曾向媒体透露,以前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在美国生活也不富裕,因为父亲供给学费、生活费都算得很精准,就像管理手下企业般,总是给得“刚刚好”,不让他们有一丝享受奢侈的机会,此外,和儿女联络都是写信,从不打电话,“因为觉得打电话太贵了”。王雪红的母亲廖娇也在一次采访中证实了,儿女还必须回信报告花了哪些钱,连买支牙膏也得写上去!

  王永庆同时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几乎不接受个人专访。在他眼里,一个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他坚守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坚守着一个传统的产业。他的子女似乎也没有感觉到他们的父亲是个富豪。也因此,王永庆曾被ceo.aihuau.com评为全球十大“最抠门”富豪之首。(首席执行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1216.html

更多阅读

《青年图摘0326》大王叫我来巡山哪啊 大王叫我来巡山简谱

2015-03-26 09:56【2】睡觉不老实的你……【3】没自拍神器就拿这个凑活吧~【4】网友分享了一些生日蛋糕,看瞎了。。【5】神字幕,躺在水面上就可以卖萌的小海獭。【6】电视里,汪峰激情豪迈的唱着:“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在这春

王永庆简介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成功八法

“经营之神”王永庆仙逝后, 他给年轻人的一句话,言犹在耳:“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务经验才能培养坚强的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王永庆的成功八法 :     第一: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

台塑 王永庆 没有王永庆的台塑未来将会怎样?

自从王永庆在美国寓所辞世后,11月8日办完了告别式,本该沉寂的新闻,又进入新一波。这一次,气氛不再缅怀与哀伤,而是非常实际。   外界都很好奇,没有王永庆的台塑,未来会如何变化?王永庆未留下遗嘱,谁才是接班人?甚至二房与三房的九位子女,

王永庆遗产税 王永庆的遗产案堪称最失败的节税教材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巨额遗产申报案,被岛内媒体戏称为台湾税务史上“最失败的节税教材”。   基于收税的需要,台湾当局财政部门从不讳言岛内5个“国税局”,都会将辖区内的富人财产制定清册,以便掌握其财产变动状况,做为未来收税的

声明:《大王叫我来巡山舞蹈 王永庆的传奇一生: 从小老板到塑料大王》为网友忘记过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