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自主创新只能靠自己



机床产业目前是否出现产业转移的趋势?沈机如何应对?   董事长关锡友:重型机床的需求重点在中国,其他发达国家已经饱和,也正是这样,德国本土两家工厂才肯卖给中国人。目前在全世界来看,沈阳机床销售收入排第八,除了中国排名有变化外,其他排名近十年没有变化,比如日本MAZAK十年雄居第一。   从产业转移看,十年前是德国,现在是日本,不过世界机床行业正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很明显。有专家预言,五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提供机床的重要基地,关键看中国是否做好准备。德国人将机床水平提高到顶峰,然后产业转向美国,再转移就是日本,韩国也很发达。然后就是中国,从地域和劳动者素质看,中国是最佳的机床制造基地。   从海外营业额看, 2007年我们达到1.5亿美元,占营业额的10%,而2003年之前头十年,每年几乎在500万美元,确实说明了转移的趋势。第二,我们的产品水平提升速度较快。现在我们出口第一大国是美国,往后是巴西、德国、土耳其。在高级消费市场,沈机的数控机床产量世界第一,达到20000台,而世界第二名是9900台,当然,这也说明我们的产品水平和附加值还比较低。   研发投入首先是投人   上海证券报:目前沈阳机床的研发体系建设如何?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关锡友:沈阳机床在德国、上海、北京建立了研发分部。现在问题在于我们国家原有的创新体系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其实我们的产品架构如同我国所有工业面临的问题一样,由于研发有其特殊性,投了很多钱可能见不到效果,不过欣喜的是我们五年前巨资建立的研发中心现在出了成果,我敢说沈阳机床现在的水平代表了我们国家最高的水平。不过,我国整个机床产业距世界发达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我们在抓研发过程中感触很深的是,我们研发投入的这些钱,就应该投到人的身上!我们集团上层研发机构是我们五年前组建的,人员全都是硕士以上学位,五年后他们具备了出成果的能力。集团内部三个层次研发体系,一个是面向未来的集团中央研究院,第一面向机床行业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第二,集成技术新产品开发,面向机床行业未来。因为集成过程中可能会诞生很多基础共性技术,繁衍到其他产品上去,使得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第三,战略性产品研究,比如研究五年后十年后产品如何发展等。又如机器人,世界上所有机器人企业全是机床企业演变而来,因为机床行业擅长控制技术和识别技术,这方面我们也在研究。   二个就是面向客户,两年、三年内的产品开发和客户个性化需求开发。   三个是面向企业内部,推动产品制造技术进步,如何用制造技术把研发成果产品化。这呈互动趋势,这种体系在国内机床行业中只有我们有。国家去年把重点机床实验室设在沈机,科技部希望我们牵头组成机床行业研究联盟,面向数控机床重点领域研发。   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是核心   上海证券报: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关锡友:国内还没有一个研发平台可以为我们服务,只能自己解决。两年前我们在德国进行研发活动,不过在过程中却受到德国政府阻拦,他们不允许用他们的资源为我们搞研发活动,买地、搞设计可以,但是研发不行。两年前我们发现自己研发的机床达不到我们设计的要求,我们拿到德国国家应用技术研究院去研究,研究出来之后被德国三个机构叫停,他们是德国政府控制技术转移办公室,情报机构和工商总会,他们的理由是:研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技术和共性技术,甚至行业革命性的技术,不允许转移。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五年后达到世界领先水准,目前我们产品数量已经遥遥领先,当前任务是提高产品内在素质,研发是最核心的问题。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找不到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对我们的产品进行研究,举例说,我们国家现在不少机床零部件都是从国外买来的,但我们装上就不行。为什么?产品开发的时候手段落后,只是拿计算机代替手工画图,产品开发过程中仍然没有用到计算机实体模拟。第二,产品优化和提升过程中手段落后,就像人看病,工业产品优化研究时,我们会看到机床的问题,但是怎么解决不知道,用国外的仪器设备能监测,我们拿过来不知道哪种数据表明有问题,这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操作,要提高产品内在素质,于是,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成了核心任务。   我们中央研究院三年之前没出任何成果,成天进行国内外培训,三年后才出东西,这需要一定积累才出成果。现在产品要卖到国外很容易,但是难在服务体系,难在人才储备问题,包括语言问题。   市场波动带来结构调整机遇   上海证券报:宏观经济对沈机有什么影响?   关锡友:现在的宏观经济下,对我们是个考验,去年原材料上涨对我们成本的影响是3.8亿元,我们的利润率本来不高,市场在逼着我们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低水平重复劳动会给企业带来很糟的结果,必须加大力度调整结构,生产更高档的产品,更加投入研发。   原材料上涨对沈机的影响是3.8亿,我们采取了两个措施,三月份产品调价调了一批,平均上涨10%,但是不能完全弥补当年上涨的成本因素。大约能够弥补1.8亿左右,还有两个亿靠我们自己消化。我们通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效率、减少中间环节和采用新型管理模式减少资金占用。   我们现在已经看到,江浙地区作为机床使用量最大的地区,普通机床购买量出现30%下降,他们开始转买高档机床。我们不怕市场波动,这个时候正是企业调整结构,提高效率的时候。   上海证券报: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沈机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机床工业路在何方?   关锡友:目标是国际化、世界级,我们新开发的数控机床五年后要和世界先进水平达到同样水准。营业额要达到260亿规模,那就是世界第一。市场格局上,30%在国际,70%在国内。中国市场在升级,未来十年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所以最难的还是技术,如何用最短时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很难,尽管我们的营业额、市场结构都容易达到第一,但产品水平想挑战世界第一非常难。   我认为,德日美对中国新一轮的技术封锁开始了,搞自主创新只能靠自己,我们再不争气,就没希望了,不能永远替别人打工。另外,专家认为未来十年不会有革命性的技术诞生,这也为我们赶超世界提供了机会。   从市场、环境和自身来看,都是机床发展最好的时期,现在我们在手合同额有97个亿,产品供不应求。虽然我们产品不是很完美,但是至少是国内最好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1213.html

更多阅读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科技创新不会摧毁就业

     近日,美国CBS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60Minutes》播出了一段新闻,内容是机器人正在以何种方式摧毁就业市场。这种现象称作是“技术性失业”。其原因之一在于机器人和软件程序能从事一些需要“中等技能”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在以

比亚迪:自主创新出“秦”关

     “在大家的印象里,电动车只是部绿色交通工具,但今天‘秦’电动车的作用远不只如此,通过我们的DMⅡ双模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交流电直接大功率充电,更能把电池里的直流电反向变成交流电实现放电。通过双模模式,‘秦’电动车不仅能通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自主品牌建设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政策导向应进一步明确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的内在关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认为,自主创新是自主品牌建设的必由之路,仅靠广告只能名噪一时,具有竞争力的世界品牌还是要回归到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理性品牌

李彦宏:自主创新的路径和困境

2005年会于2005年12月1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商业中国推动力:创新·责任·全球化”。 本次会议由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以下为百度总裁李彦宏做题为自主创新的路径和困境的演讲实录:    李彦宏:大家好!很高

声明:《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自主创新只能靠自己》为网友感情弱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