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最高的智慧,就是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让自己迅速适应,并且始终从容、平和。
王一涵,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研究生毕业,1998至2000年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2001年至2005年6月任北京索卡艺术中心总经理及艺术总监,同时于2002年初出任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会监事,2005年7月至今担任中艺博公司法人代表及执行董事,负责2006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组织筹备工作。
和美女、聪明、有钱、有身份这样的词汇相比,她更愿意别人形容她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不论是做艺术还是当画廊总经理,或者是如今的国际博览会执行董事,王一涵都秉承一样的人文态度。
只有她自己知道,当有人把“女强人”的称号封到她的头上,把“太聪明了”的形容加到她身上,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这个女人是谁?她到底有什么背景?”如同一部悬疑片的开场,王一涵是在一片质疑和打探声中出场的。不了解她的人当然不会相信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看起来纤弱无力,又美丽单薄的女子会有能力在如此年轻——不足30岁的时候坐上这样一个高权重要的位置——美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成功信任的指数。
这个位置是指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执行董事,作为目前国家最高级别的画廊博览会,要坐上这个位置确实需要强大的背景。它不仅是资本实力的证明,更需要官方体系的支援。
而支持王一涵的简历是此前的寥寥三行:安徽师范学院美术系学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硕士,索卡画廊总经理……
只是在这三行背后,慢慢渗透出这样一些内容: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当年最年轻的全省获奖者;安徽省美术协会当时最年轻的会员;被评为北京最有钱的画廊——索卡(北京)艺术中心的总经理——她的年轻让她的强大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只有她自己知道,当有人把“女强人”的称号封到她的头上,把“太聪明了”的形容加到她身上,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个坐在那里,宁静的如同湖水的女人,形容她美反到俗了。只是听着她不动声色的描述如何将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打造成继欧洲四大博览会之后的第五大,实在是不愿意用强大来形容她的我,也忍不住在给她的定语里加上点“硬气”的词汇。
意外的开始
和她博览会执行董事的头衔相比,没有多少人质疑她曾经的索卡总经理的能力。事实上,也没有多少画廊的总经理像她一样,在被当时的总经理见过一面之后,就定下来由她接手;也没有多少被聘请的经理人像她一样,跟老板能够直接从上下级合作变成近乎合伙人的关系。
而之所以进索卡,是一个看起来毫无预兆的机会。当时刚上大二的她,因为喜欢古董,在陪朋友逛潘家园的过程中无意间被朋友带去了当时还在使馆区的索卡艺术中心。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方面的气质被当时的总经理看中,认为她有能力做画廊管理的工作,第二天,当收到对方的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去那里工作的时候,她自己都很恍惚。
虽然在台湾,成立于1992年9月的索卡已经卓有成果,但在内地,2001年的整个画廊界都处在冬天里。开业的初期,恰逢911,整个使馆区封锁根本没有客人能上门。当时的老板是台湾画廊里来北京创业的第一家,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不出三年,就会打着铺盖回去。台湾的家人也不支持。王一涵做那个举动的出发点有两个,一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假若自己在异乡创业,受到这样的打击,该怎么办呢;二,反正封锁了,也进不来,为什么不走出去试试呢?
她请在建筑行业里工作的朋友找了一份名单,上面是全北京最好的公寓最好的别墅地址和电话。她一个个的电话打过去,问能否去办展览。那是春节过后,北京的天冷的没有天理,公司没有车,她打出租车去很远的郊外看场地。而这一切,她并没有跟老板讲。直到有一天开会,老板说不能老在画廊里坐以待毙。她才说自己正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情。至今,她和已经成为朋友的前任老板聊起这件事,那个她讲完以后,对方眼泪都快下来的瞬间和以后俩人一起在寒冷的冬天饿着肚子去拜访别墅负责人的情景,再难遗忘。
工作会慢慢地改变一个人内心的强度,经济的独立,会令女人越来越渴望心灵的沟通,而这一点,从女性的朋友那里同样能够获得。但是,我一定会结婚的,将来。
那一年靠着这个举措,索卡有了300多万的生意。虽然谈不上赚钱,但工资和成本费用出来了。在这个过程里,他们积累了新的资源,认识了一些大收藏家,那时候,她在索卡还不过是一个兼职的身份。
在索卡的工作,她没有给自己定过什么目标,但是博览会在她看来关乎中国的脸面,“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目前我们不一定能超过现在的欧洲四大博览会,但至少可以做到第五好,而且中国有这个环境和背景。”
曾经“艺青”
如果一定要给王一涵加一些定语,“漂亮”、“优雅”、“精致”是最平常的。而读大学的时候,她最不喜欢听到的词汇就是这些。“因为读艺术的女孩子都比较中性,不喜欢这些女性化的词汇。”那时候的她整天泡在画室里,不是画画,就是去外文书店看画册,一副图可以看一个晚上,穿着带很多个口袋的裤子,一件格子大衬衫,从后面看,完全失去性别。而在此之前,母亲一直将她打扮成琼瑶小说里女主角一样:白色毛衣,两个小辫子,夏天的时候穿着紫色洋装……回想自己当时的样子,心目中以为的艺术家都是穿的淅沥哗啦的。
大学四年,她没有参加过一次大学舞会,有人来约,她会很奇怪地看着对方,“我为什么要跟你约会?”多年以后,当年的同学给了她清高的评价,她说自己不是清高,只是当时真的不感兴趣。
那时候对于她来说,当一名艺术家是比一切都重要的命运。从小,父母为她请了家庭教师在家里,那个刚刚从大学校园毕业的年轻人,在王一涵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她最大的收获是对于艺术和文学的熏陶。唐诗宋词、音乐绘画,这些对她生活的影响在成长以后更加突显:内心细腻而敏感。一个人如果总给你吃好的东西,慢慢的你就会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有品位的东西。
一个刚进大一的孩子不但得了全省的女画家作品三等奖,还入选了全省的新人新作奖,这在整个安徽师范学院包括整个安徽省,都不多见——她想的是,怎样能在艺术这条路上走的更稳健持久呢?而之所以要到北京上研究生,是在大三的时候意识到大学的一切只是好的出发点,并不能表明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与才能。当别人忙着找工作和恋爱,她则在准备考研的外语和政治。她对自己的不满意总是在他人看来最辉煌的成绩之后。“我是一个不太容易自满的人,因为见过太多好的,就知道自己差在哪里。”
聪明不精明
虽然这个社会已经接受了女人的强大,但还远未到宽容的地步。一个年轻、漂亮又经济独立,地位不凡的女人总是会引人遐想,特别是在对方单身的情况下。关于自己的另一半,王一涵说是顺其自然,更多的是获得心灵上的共鸣。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也有过很想结婚的时候,将来也一定会跟某一个人谈婚论嫁,只是现在,对于婚姻,她并不那么满身心的渴望。
“工作会慢慢地改变一个人内心的强度,经济的独立,会令女人越来越渴望心灵的沟通,而这一点,从女性的朋友那里同样能够获得。但是,我一定会结婚的,将来。”
和美女、聪明、有钱、有身份这样的词汇相比,她更愿意别人形容她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不论是做大学美术教师还是当画廊总经理,或者是如今的国际画廊博览会执行董事,王一涵都禀承一样的人文态度。
几乎没有人见过她发脾气的样子:当一个人被她当成大姐一样的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对别人评价她“太聪明了,非常聪明”的时候,她不但不开心,反而有些沮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对她够成了打击,因为这是她最不愿意放在自己身上的词汇,但是,事情轮到自己头上,她也不会放弃。
关于强和硬气,她的解释是:身边会有一些外力不断逼迫你,当利益发生冲撞的时候,身处其中,就必须表现强的一面,虽然不是想争得什么,但也不能示弱。
理想的偏差
和王一涵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尹齐个展的开幕酒会上,女主人毛毛介绍她的时候,说:“给你介绍这里真正的主人,画廊的总经理一涵,是真正的美女加才女,而且还是带‘总’的。”毛毛是豪爽开朗派,本以为她介绍的人应该是跟她一样乐天气质的,所以,当王一涵从画廊的另一边走出来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毛毛口中正在念叨的人是她。
她穿着一件黑色的古董装,配了一条三宅一生的褶皱长裤,平底凉拖——古董装配现代衫是她最喜欢的着装方式,而三宅一生是她最喜欢的设计师。她一身单薄地在暗色调的装扮里,因为太过疲惫,显得娇小而无力。说话小小声,慢条斯理;笑容也是不破坏表情的浅莹。
事实上,没正式采访前,她跟我聊起的第一个话题是有关命运。她讲了小时候看过的一篇英文小故事,里面说一个人生病了而且也不想让生命继续下去,上帝觉得很奇怪,来看望他,这位病人便责怪上帝没有给他梦想的生活。他小时候梦想的生活是成为著名的运动员,娶个金发碧眼的太太,生两个儿子,住在郊外的别墅里,养两只大狗。上帝听到之后露出很惊讶的表情说,“天哪,我让你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娶到一位美丽善良的东方黑发太太;拥有两个健康活泼的女儿,住到可以看见海景的高级公寓里,家里还有两只可爱的猫。我以为没有按照你想的给你,而给了你另外一种同样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样你会因为生命中有惊喜而倍加快乐。如果我给了你一开始想要的,你不觉得生活太无奇了吗?”
这个故事对于小时候的王一涵并没有那么大的启发,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一点点的,她开始明白所谓的命运,有时候是不能够逆势而走的——她的好强表现在将每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上,而不是同命运抗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