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论者说,人的一生完全是被命运预先决定的。倘若如此,“创业、做与创业有关的事情,就是上天派我下来的使命”。陈五福说。
“如果只为赚钱,30多岁时我就可以退休了。”
这于陈五福并非痴人说梦。1999年<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对其作了深入报道,并称其为“产业孕育者”。2000年和2002年,他被权威创投杂志<红鲱鱼>()选为全球十大创业家。
自1986年首次创业到2000年间,他“开创了11家高科技公司”,且都在不长的时间内“功成身退”。仅以1990年在波士顿创立的Cascade Communication公司为例,1994年上后市值达到100多亿美元。即使是在1995年到2000年的那个黄金时代,也是一个传奇。
“但退休并非我想要的。”
陈五福想要的,是站在现在的节点上,不断观察未来会是怎样的,未来会出现怎样的事物。所以这个内向、羞涩,在人多的地方永远不会主动去找人说话的人,而谈起“创业”时神采飞扬、判若两人。“创业可以接触新东西”。
2001年在光纤通讯界盛会Optix上被授予“终身成就奖时”,陈五福更是向大会提议把授予他的奖改成“半生成就奖”,原因是下半生他还要做与创业有关的事情。
“很多人对我的评价都是喜新厌旧”,陈五福一边说着,一边兀自笑了。他此前所创的公司,只要稍具规模,陈五福就会延请专门的CEO来管理甚至卖掉。“我只享受前半段的快乐。”
这种“喜新厌旧”的个性,注定使得作为投资人的陈五福只会关注早期项目。他和其他三位同伴成立的橡子园就是一个创业企业的育成中心。“打篮球打到一定年龄,也应该当教练了。”通过橡子园,陈五福和他的伙伴们希望把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更多的人分享。
“恰好走过那段历史”
而陈五福的业绩恰巧都是亮闪闪的。除去1994年上市的Cascade Communication,1995年创办的Arris Networks被Cascade以1.5亿美元并购,1996年创办的Ardent Communication被Cisco以2.5亿美元收购,而1998年参与创业的Shasta Networks则被北电网络(Nortel)以约计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人们经常说,一辈子能够一次创业成功就已经很不多了。”陈五福开玩笑地说,也许应该归结为自己的名字取得好。但玩笑之外,他极力想说的一个事实却是,“时势造英雄。我并不比别人聪明,但我很幸运的是正好在一个正确的时机走进了一个正确的行业。”
1974年到美国的陈五福,从台大电机系毕业后,先在佛罗里达大学取得了电机工程硕士学位,然后在伯克利加州大学进修计算机通信。彼时,基于IP技术的互联网应用正在兴起,“整个社会的通信模式正处在颠覆过程中”。从1985年到2000年间的美国社会,TMT领域就像一个遍地黄金的大金矿,“你只要弯下腰随随便便就是一块金子”。
1996年做Ardent时,是“思科主动找上门的”。思科投资1200万美元让陈五福组建团队,“产品是我建议的,就是一个能把语音、影像融合起来的东西”,用一年半的时间做成之后,思科出2.4亿美元把Ardent买下来。“这种合作模式在当时是一种新模式,”陈五福说,因为市场好、机会很多,所以新模式才有人敢尝试。倘若是稳定状况下,没人愿意这么做。“当时我去找人,说只要加入创业团队就会有一两百万的收入,他们都不太相信。”结果产品在半年后就做出来了,急于把这个东西和自己的产品融合的思科,一点“都没有讨价还价就买下了Ardent”,而当时投资给陈五福的1200万美元资金不过只花掉了100万左右。“我很不好意思”,陈五福说,这使他后来进入思科担任一年的副总裁、帮助Ardent融入思科。
但6个月成功卖掉一家企业的经历,仍不是陈五福创业过程中最快的一次。1994年Arris Networks刚成立2个多月,其产品还限于“在黑板上画的一些线条”时,包括思科在内的大企业就很喜欢。10个月后,Arris的产品成型,Cascade就买下了它,“那毕竟是我们以前的公司”。
创业改变人生
1977年,陈五福也曾是一穷二白,“没有钱也没有创业经验。”这个中国台湾来的年轻人最初只是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陈五福当时正在申请入读伯克利加州分校,“平常成绩都是A的”。由于“伯克利实行口试”,口语稍差的陈五福出乎意料地没有通过。“语言能力不是在大学里面可以训练出来的,所以我决定去外面混。”
这一次“混”的经历让陈五福有了创业的念头。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卖银行用机器的公司做销售技术支持。与销售人员打交道过程中,“他们对我说,不要做技术工作了,没有前途的。我们去谈个生意、吃个饭就能赚一百万两百万,你一辈子都赚不到。”陈五福说,“他们说了一句话,深刻地影响了我:你越接近钱,就越有可能赚钱。”陈五福当时的办公室隔壁就是银行,“我离钱已经很近了,怎么样才能拿得到?”思考再三,有两条路,一条是努力成为公司高层,另一条则是自己创业。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那天之后,陈五福就像带上了一副“有色眼镜”:不管从收音机还是从报纸、电视听到或看到一条新闻,都能触发其想:这件事情跟我创业有没有关系。
“第二份工作在加州,和第一份工作所在的旧金山,在美国的对角线上。”但完全没有犹豫,陈五福就去了。他认为计算机技术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第一步首先要知道“是什么在驱动计算机”?恰好加州的这个公司能给他提供一个程序员的工作。“地点在哪里,薪水有多少,都不是问题。”唯一重要的,是否能对创业有所补益。
3年半以后,已经成为王安电脑公司一个部门主管的陈五福觉得自己的专业积累已经够了,到处打听有没有刚刚成立的公司在找人,“新创公司是如何运作的,还不知道。”当时的电脑大王王安劝他,不要那么冒险。这时候的陈五福已经是2个孩子的父亲,家里也刚刚买了房子。但虎年虎月虎时出生的陈五福愣看不到风险:如果这家新公司做起来了,我就赚到了;如果公司做的不好,我也在这个公司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因此一定更强。一定会有别家公司愿意挖我过去。
1981年,陈五福进入刚开张的小公司Bytex,是其第四名员工。等这家企业慢慢成长起来时,1986年雄心万丈的陈五福还是选择离开,在波士顿郊外的Lowell市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CEC(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当时他已经是Bytex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了。
创业成功要靠团队
对于创业者,陈五福有句名言,“如果要创业,先问问你的家人吧。他们同意了才可以去创业。”他的每个企业新创的那天,都会请团队里所有人的家人过来一起吃饭。“吃完饭以后,我会宣布,这不是一个welcome party(欢迎的晚会),这是一个farewell party(告别的晚会)。”陈五福说,从这天起,团队就要为公司的发展而暂时离开家庭。
CEC创立起来以后,“技术没有问题”,所以当时有人愿意投资200万美元,他们不愿意接受。公司仅有的5个人抽出两人出去帮人打工以赚钱维持公司的日常开支,剩下3人去找资金。但此后整整9个月,一直找不到新的投资人,“商业计划书改了又改”。“最难受的是那年年底,工资都已经快发不出来了,还要继续跟人说,面包会有的,资金也会有的。”此时的陈五福,夜夜无眠。最后终于有资金上门了,“同样占一半股权,但只有100万美元。”一年又过去了,市场还是打不开,但钱已经花光了。更着急的是,当时公司已从5人发展到20多人了。幸运的是最后公司投资人基于对陈五福技术的信赖,帮忙引荐了另外一家公司,以4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EC。
“这是我创业历程中,感觉最痛苦的一段。”其中原因是,“我没看清市场的需求”。这种压力,“创业越多,经历的越多,你的承受力也就越强”。就像一座山,如果翻过去了,就不再会觉得前路多艰。
但此后陈五福更喜欢投入到创业团队健全的企业中,除了懂技术的工程师,还要有懂市场会管理的人,为公司开源节流的人等等。“尤其在中国,一个公司死掉很大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人的原因。”陈五福说,“假如要创业,从现在开始就积累朋友资源吧。”从创办第一家公司开始,陈五福的创业团队总在不断变化,而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很快地组建起创业团队来”。
维持一个稳定的团队对持续性创业而言是相对简单的,但问题是“新创企业成熟需要5年左右”,如果把核心团队抽走,企业就会死掉;陈五福又“看到了太多的机会”,不可能等到前一个企业成熟以后再去做第二个。他要赶在需求来临之前,把产品做出来。“也许看不清三年之后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但我看得清楚半年、一年之后需要什么产品”。这需要有执行力。因此他必须要有能力找到合适的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