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创业故事 “蚊帐”大王刘腾龙的创业故事



  一名党员带活一个产业

  ———“蚊帐”大王刘腾龙的创业故事

  符成生彭松林罗建华

  奔波的身影、瘦削的脸庞、干练的作风,是刘腾龙多年来在乡亲们眼中的印象。近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发展蚊帐产业,并带领周边十几个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赢得了广泛赞誉。

  1948年2月,刘腾龙出生在高安市蓝坊镇新社村的一户农民家庭。16岁那年,他被推荐到当地一家陶器厂当学徒,不到一年时间,勤奋好学的他就当上了车间主任。走上“领导”岗位后,他工作起来更加卖力,从车间主任到副厂长,再到厂长,职位越来越高,陶器厂的效益也越来越好。这期间,刘腾龙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4年,高安为了发展工业经济,鼓励各乡镇外出考察项目。刘腾龙和蓝坊乡领导去到浙江一家纺织企业,经过艰苦的谈判协商,终于争取到这家企业来蓝坊投资办厂。规划征地、建设厂房、购置设备、培训员工……仅92天时间,占地200亩的高安第一纺织厂正式投产,刘腾龙又从陶器厂到纺织厂担任厂长。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纺织厂生产经营红红火火,成为高安的重点企业,产品先后荣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宜春市科技进步奖。

  出于业务需要,刘腾龙经常要到浙江出差,每次出差,都有很多亲戚朋友要他帮忙买蚊帐。精明的刘腾龙意识到这个商机,决定自己做蚊帐。1993年,刘腾龙在纺织厂卸任后,特意跑到浙江生产蚊帐的公司学习生产工艺,下料、用料、分料、缝纫、包装……他把蚊帐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用心记了下来,然后回家再学着做,就这样,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他终于掌握了全套蚊帐制作工艺。

  蚊帐做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找销路。为了打开销路,刘腾龙骑着自行车,载着蚊帐逐村叫卖,经常出去就是一整天,渴了,捧口井水解渴;饿了,吃口随身带的馒头;困了,找个树荫打个盹……高安的市场打开后,为进一步拓展市场,他带着蚊帐到上高、奉新、宜春、南昌等地推销,人手不够,他又叫上亲朋好友帮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腾龙靠着Cye.com.cn自己的艰苦奋斗和诚信经营,把握了商机,赢得了市场。如今,他的蚊帐销售网络遍及湖北、贵州、四川、广东、湖南等地,年销售蚊帐50万顶,产值达1500多万元,年纯收入60多万元。

  富裕起来的刘腾龙不忘带领乡亲致富。他组织村里150多户村民加入到蚊帐加工行列,村民依靠蚊帐产业,年人均增收600多元。

 柳传志创业故事 “蚊帐”大王刘腾龙的创业故事

  出资4万元修建水泥硬化灌溉渠道;出资2万元硬化进村公路……为了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他先后出资10多万元。“自己富裕了,能带领乡亲致富,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出点力,这是我这辈子最想做的。现在我做到了,我感觉很欣慰、很开心。”刘腾龙如是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0356.html

更多阅读

柳传志创业经历 柳传志教你如何用人!

    柳传志管理经典中,有一则“开放‘牢骚市场’”的案例,传为美谈,发人深思。“办公司就是办人”的理念,让柳传志格外重视选拔“帅才”和用好“将才”。尽人皆知中科院是藏龙卧虎的地方,老柳猎才付诸行动,费尽心机从“体制内”觅得一

柳传志创业经历 柳传志的512天(1)

  2010年5月27日,联想集团公布了2009/2010年度业绩。董事长柳传志成功地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截止到2010年3月31日,联想集团的总销售额约为166.05亿美元,盈利1.29亿美元,扭转去年约2.26亿美元的亏损。同时,根据业绩显示,在过去的4个季

柳传志创业 创业导师柳传志(2)

  “我最近研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史,发现像我们这种‘重技术公司’往往要到成立后的7~10年才会迎来大发展,联想是这样,华为也是这样,网康很快也要到这个阶段了。”袁沈钢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希望公司的规模再大一些的时候能够邀请柳传志

柳传志创业故事 创业导师柳传志(1)

  “真要创业的话,你是不是已经想清楚了?”5月31日,站在无锡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面对着台下几百名创业者热切的目光,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首先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你是要做大树还是小草?小草就是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家庭建设之

关于:“蚊帐”大王刘腾龙的创业故事

一名党员带活一个产业 ———“蚊帐”大王刘腾龙的创业故事 符成生彭松林罗建华 奔波的身影、瘦削的脸庞、干练的作风,是刘腾龙多年来在乡亲们眼中的印象。近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发展蚊帐产业,并带领周边十几个村的

声明:《柳传志创业故事 “蚊帐”大王刘腾龙的创业故事》为网友怕黑的影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