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新《旅游法》的颁发,直接减少了航空公司旅客中团队游的出行量;后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新差旅费的更改,规定司局级只能乘坐经济舱,抑制了航空公司高端旅客的需求。
在航空业整体形势不甚明朗的时候,香港航空却逆势宣布在2014年1月24日加密北京-香港的航线,达到每日四班。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航空公司宣布在过去的2013年中,将平均客座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同时不断拓展国际航线,加大了对东南亚市场的布局。
![抓牢农村卷烟市场 “航空业必须抓牢内地市场”](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285920326824.jpeg)
《中国经营报》:众所周知,航空业的经营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更被称作经济风向标,在过去一年中香港航空的经营如何?
李殿春:受益于中国庞大航空市场的增长,香港航空旅客运输量相比2012年增长了35%,客座率也比2012年上涨了5个百分点。这是因为中国的出境游潜力巨大,在2013年有9800万出境游旅客,其中香港就占据了3000多万,因此在内地与香港航线上无论是公务客还是旅游客都拥有很大市场。
目前香港航空拥有16架空客飞机,其中11架是宽体机A330,2014年预计会引进6架飞机,使得机队复合增长速度保持在20%~30%。此外我们在亚洲开通了22个航点,对于香港航空而言目前立足于四地市场,分别是东南亚、内地、香港和台湾,这样不但可让客源交叉,又提高了航线网络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经营报》:国际化是中国航空业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语,纵观最近民航发展,很多航空公司也纷纷开通了北美等国际航线,作为香港航空而言,以内地作为腹地市场的策略如何支撑公司的国际化?
李殿春:中国国内的航空市场竞争趋于激烈,而国际航线尤其是跨太平洋航线的利润较高,因此国内航空公司纷纷开始了国际化竞争,这说明了民航与经济和国家实力呈现正相关的态势,中国的航企具备能力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
对于香港航空而言,则需要依托于内地市场、发挥香港的枢纽能力。我们的策略是夯实内地、做强东南亚,再开通日韩航线,随后是澳洲,最后是北美。这个步骤一步都不能错,因为每一步都需要前面的网络客源支撑。
《中国经营报》:中国民航的问题之一是航空公司的同质化竞争,在你看来航空公司需要如何打造差异化定位?
李殿春:选择以香港为基地的市场进行运营,与内地市场有很大不同,比如航线开通和飞机引进都是市场自由行为,不像内地那样需要审批。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也要求航空公司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否则很难在香港市场立足。香港航空刚开始运营的时候,有90%的客源来自于旅游团,但随着航线网络的成熟和知名度提成,高质量的散客在逐步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70%。
对于市场定位而言,由于香港航空很年轻,平均机龄不到两年,因此我们提出的是“更年轻、很香港”的口号,力图打造一家年轻而富有香港魅力的航空公司形象,在营销上则主要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和官网直销等方式来吸引年轻人购票。中国拥有潜力巨大的航空市场,关键在于航空公司需要具备品牌和营销意识。
此外随着低成本航空的成熟,未来全服务航空公司和低成本公司的差异会越来越小,我预测民航业最后会实行混合式经营和菜单式定价,在这样的趋势面前,也倒逼航空公司必须进行差异化定位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