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的发生,在中国不是没有土壤的,也不是空穴来风的。中国的城乡土地制度、城乡建设用地,本身在市场上就不统一。在这个前提下,小产权房的产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制度基础的不同,让农民和城里人在思想观念和生活待遇上截然不同。以生活在城市周边的农民来说,当城市化到来之后,基本农田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政府按照每亩地3万多元的价格征走,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价格进行招拍挂出让。
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获得了什么?光靠土地补偿机制不足以让农民获得进入城市的资本。没有钱买城市里价格高昂的商品房,只有小产权房才是贴近农民购买力的。
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小产权房是违法的。但这种违法现象背后是巨大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体现在制度基础的不平等,城乡的不平等。但应该反思这种不平等是如何造成的,是谁让小产权房这种违法事物存在的。
国家有关部门宣布小产权房不合法,但问题怎么解决?我认为最终还需要从制度设计上解决。
把农民的土地征过来卖200万元,才给农民补贴3万元,农民当然不高兴。关键是差别太大。现在国土资源部一直在说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就是说农民承包的土地都可以拿去当建设用地。郑东新区高铁站附近一亩地拍出2000多万元的地价,如果农民能从每亩地中获得200万元的收益,也不至于没有进城的成本。
因此,我认为政府应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合理地逐步给已经建成有人居住的小产权房转正,对于以后再盖的坚决禁止甚至严厉打击,不允许再新盖小产权房。
![各地解决小产权房问题 小产权房问题需从制度设计上解决](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285816745053.jpeg)
小产权房的质量和小区环境通常比较差,因此,住小产权房的除了农民之外,还有就是打工一族、家庭不富裕的人。这部分人都是最底层的人,小产权房虽然很便宜,但要买房子,可能要动用这部分人一辈子的积蓄,或者贷款,拆掉小产权房,就把他这辈子的希望都打掉了。
许多地方的城镇化质量差,原因除了政府不能提供公共服务以外,就是农民没有进城的资本,无法在城市里安居下来。农民没有钱来到城市,孩子在城市里上不了学,就不了医。怎么办?只能是在城市里赚了钱,再像候鸟一样回到老家生活,回农村生活。
因此,我认为,对已经形成小区、住上人的小产权房,不能硬性拆除,政府应当尽快想办法给它转正,让农民补交一部分费用,但是需要考虑到制度前提,别让农民交太多,逐步实现转正。如果小产权房一直存在着,不转正留着尾巴,那么还会有示范效应,还会有小产权房出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我认为可以多渠道筹措资金让小产权房转正,让已经购买小产权房的人交一部分,开发商交一部分,尽快把这个问题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