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被她的美貌所动,但你不能不为她的人格魅力倾倒;你可能不屑于她的出身,但你不能不为她的人生事业所折服。董竹君——一个青楼女子,凭自己的机智勇敢跳出火坑;一个填房太太,借自己的贤淑恭良赢得举家上下的尊重;一个离婚的女人自立自强,没有要求赡养费,独立抚育四个女儿,白手起家,办纱厂,开饭店,创办了自己的事业。
董竹君,1900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穷苦家庭。父亲是人力车车夫,母亲是粗做女佣。1913年,父亲不幸患了伤寒症,无钱延医,借下了高利贷。欠款几天就滚一番,无奈中误信了老鴇的谎言,将女儿送进了长三堂子。长三堂子也称‘书寓’,是达官富商、地主老爷、文人名士等喝酒打牌吟诗作赋、怡情作乐的场所,而不是像其它地方非要姑娘卖身不可。因为客人喝酒打牌每人要付份子钱三两银子,加上端午、中秋、年底三节结账,也是三数,所以称‘长三’。寓主把贫苦人家的女儿“租”来唱曲,称“清倌人”,说是卖艺不卖身,其实通常在物色好合适的嫖客之后,就勾结嫖客奸污清倌人。董竹君就是被“出租”三年的清倌人。每年“租金”一百元,而董家当时的房租费是每月五角,住得好一点也不过一元五,董竹君念私塾的费用是每年六到九元。
董竹君在书寓里得到了她随身姨娘的指点,一直在寻找机会跳出火坑。她选择了蜀军军政府的副都督夏之时作为归宿。对夏,她提出了四个结婚条件:不做妾;不要夏出一分钱赎身;婚后,夏需带她到日本读书;将来夏从事革命,她料理家务。这样的结婚条件竟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提出来的,不能不叫人折服。她只字未提物质条件,不作妾是要求女主人的地位;不要赎身钱是要求丈夫在人格上的尊重;到日本读书是要求受教育的权利;最后竟然还规划了丈夫人生的方向!夏答应了全部条件。值得一提的是,竹君从书寓逃跑的时候摘下了身上所有的珠宝首饰,脱掉了遍身的绮罗,只穿着一身白色内衣裤就离开了。
夏家是个封建大家族,各房相互戒备。夏之时的原配患肺病去世了,董竹君是填房,所以有许多族人就有意欺负她。进门之前董竹君就每人备了一份礼,后来又凭自己的宽厚为人赢得了所有人尊重。
董竹君与夏之时的感情破裂是因为夏始终把她放在一个附属品的位置上,打骂是家常便饭。因为一点小事,夏就要用枪指着董竹君发怒。董竹君连生四女,引起了夏的不满,甚至要剥夺女儿受教育的权利。董竹君的父母,夏也任意差使和羞辱。夏当时的生活方式已经十分颓废,赌博,吸毒,要董竹君的父亲替他烧烟泡,然后又说董竹君父亲偷了他的鸦片。董竹君的母亲为遗失了一只金簪哭泣,夏竟要仆人把董竹君的母亲绑起来!如此种种,董竹君的痛苦可想而知。
董竹君离开夏之时的时候,夏说了一个狠话:“如果你不弄得走投无路,带着四个孩子跳黄浦江的话,我手板心里煎鱼给你吃。”离婚时董竹君没有要求分割财产和索取赡养费,只带走了四个女儿。夏后来致信给戴季陶,诬陷董竹君卷走了家里的财物,参加了共产党,要戴把董竹君抓起来送进监狱,把孩子们都送回夏家,并且通知所有熟人不得向董竹君提供经济资助。
戴是夏的密友,却直接将信出示给了董竹君。这里可以看出整件事的谁是谁非,而且董竹君如果不是相当会做人的话,戴是绝对不会这样处理这件事的。
五年分居时间到了,董竹君与夏之时正式离婚。此时,董竹君的父亲偏偏又病倒了,一年不到,董竹君连续失去了两位最亲的亲人。此时的董竹君心情坏到了极点。
董竹君为了生存卖掉了自己的项链以及一些衣物和家具,筹到了八百元,和几个老乡合股开办了一间纱厂,总投资四千元。戴季陶得知后资助了一千元并介绍买纱客户荣德生给董竹君。但最后因为政治原因,董竹君被关进了监狱。纱厂关闭了。全家人的生活,就靠十六七岁的女儿教钢琴的收入,每月只有三十元。实际上已经山穷水尽了。
四川人李嵩高本不认识董竹君,只是听说过董竹君的经历,这时候却主动找上门来,要把他去日本买枪的款子借一部分给董竹君做生意。李言明不为其他,只是为董竹君一家人的生活考虑,反复诚恳地说服她。董竹君接受了这笔义助,开办了锦江饭店。1935年3月15日,锦江开始营业,不到半年,李来信说,汇给友人彭丰根买枪支的款子,被彭吞没了,他回不得四川,困留日本,望董竹君助他生活费用。董竹君按月汇去。约三个月后,他返回上海,需款至急。于是,董竹君除偿清欠款二千元外,还接济他生活费用一年有余。李感叹地对董竹君说:“想不到反而你给我帮助更大,难能忘怀!”
锦江从开门红以来一直座无虚席,连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以及当时南京政府要人和上海军政界人物来吃饭也得等上很久。锦江天天是每餐每座几批顾客,门前车水马龙,汽车停满对面空地。盛况轰动全市。锦江的扩大和解决执照问题都得到了杜月笙的帮助,这位黑老大能热心相助也是因为董竹君的为人令她赞赏。对于内部雇员的管理,董竹君不但以业内的最高标准发工资,而且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她早以得其精髓:厨师的妻子做手术,冒酷暑亲自到医院陪护,手术过程中整夜不眠;一位大师傅患眼疾,几乎失明,她四处求医问药,直至师傅眼疾痊愈。这类事即使放到今天,老板们也未必愿意如此对待员工。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郭沫若等人回国鼓动抗日。董竹君在日本时已听过郭沫若的大名,对他十分钦佩,她包下了郭沫若的一日三餐,决心用实际行动支援抗战。上海遭到日本人的轰炸,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地方。一天,一个汉奸带着两名日本特务来“锦江”吃饭,对“锦江”的菜肴赞不绝口。他们邀董竹君到日本军部的虹口旅馆开个“锦江”分店,这使董竹君非常犯难。答应吧,自己马上就会背上汉奸的罪名,这是她所不愿意的;不答应吧,日本人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难保他们不为难自己。看来上海是待不下去了,考虑再三,董竹君决定一走了之。
1940年底,她登上了前往菲律宾的海轮。一位叫陈清泉的菲律宾华侨见了董竹君,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钦佩董竹君的人格魅力,决定帮助她。此时的陈清泉爱上董竹君而不能自拔,他让好友桂华山劝妻子跟自己离婚,被桂华山所拒,不得已只好自己亲自去说。陈清泉的妻子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是菲律宾第二代华侨。为了捍卫自己神圣的婚姻,她徒步来到马尼拉,向董竹君摊牌,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董竹君在惊诧之余,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她自责自己原本就不该来菲律宾。
为了扭转窘迫的生活,也为了自己根植心中的信念,1945年1月,董竹君乘坐一艘日本红十字船,历经数十个日夜的漂泊辗转,终于回到了上海。
战乱的年代,对于董竹君是个莫大的考验:一方面,要经营偌大的一个饭店;一方面,还要应付纷乱的时局,同时,她还是一个母亲,又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辛酸的生活,让一个女人承受了生命中不该让她承受重负。
全国解放后,董竹君将自己的饭店捐给了国家,为了建立一个招待外宾和中央首长的高级食宿场所,经陈毅同志提议,将锦江两店迁进13层楼。
如今,一代传奇女子董竹君留下她心爱的“锦江”和世上所有她爱着的人,远去了。然而,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她传奇而又丰富的世纪人生,心中无限感慨。董竹君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无比伦比的锦江川菜,更为我们留下了浓郁醇厚的百味人生,那菜中的酸、甜、麻、辣、咸,或许就是她留给我们对于人生的回味和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