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收藏家的14年:从16万元到百万身家



背景:民营企业家年龄:1960S股龄:14年风格:只买不卖,稳赚分红目前持仓:中国平安、工商银行

  反观整个A股市场,崇尚短线快炒理念的也大有人在,逐利好赌的本性让人迷失在快感之中,逐渐淡忘炒股真谛,那便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交易方法,无论长线短线,炒股的精髓最终就是炒自己的性格及心态!

  本期出场嘉宾便是这样一位价值投资者,我们姑且称其为藏股家,他炒股14年,从起始16万资金做到百万身家,但始终没有套利离场,只是把成本赎回后,将剩余的利润继续投入股市。从事模具制作的藏股家似乎有一种别于一般股民的谨慎与仔细,“我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风险控制我还是很注意的。”以稳慢著称的他,游走在风云莫测的股票市场中,除了如何保证稳赚让人好奇外,我们惊讶于其内心的力量——为人处事,贵在坚持。

 股票收藏家的14年:从16万元到百万身家

  一个“不理智”的投机者1995年入市,藏股家当初投身股海的心理跟大部分人一样——冒险,当初选择了从62元跌下来的深发展作试水,以6元买进了5000股,“我赚了几毛钱,看到有利可图就走了,现在回头看,当时是最低点啊”。就这样,他在股票市场中赚到了第一笔资金。但好景不长,熊市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新手藏股家也被深套。

  “说实话,我当时真的没有特别痛苦过。”回忆往事,藏股家很坦然,股坛上的第一次打击奠定了他以后一生的操作思路:短线需要高超的看盘技巧以及综合的技术分析能力,而不具备此技能者还是不要做短线。从那以后,藏股家认定长线是金这条真理,“民生银行发行的时候我以11.8元申购,到现在,它还是我手中的股票之一,虽然现在它每股只是6.35元,看似亏了,可是它每年的配股中,我赚了2万多股。”藏股家透露自己的诀窍就是低买高卖,“高价的时候卖出,低价的时候补仓摊平,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很考人耐性的。现在,我每股的成本价只是0.6元。”在股市打滚了十多年,藏股家的本金早就提了出来,他只把利润放在里面,“别人在金融风暴的时候都喊割肉、喊痛,我就没什么感觉,反正都是掉下来的钱嘛”。

  从来不卖亏本股又是藏股家的一大特色,“以前民生银行从18元跌到12元我还加仓呢,反正就是一个赌博的道理,不卖就还有机会赢,卖了就彻底输了。”普通股民选股大多听股评、信黑嘴,而藏股家选股只看三种东西:报表、大盘和总经理,“我就是相信民生银行的创始人经叔平的管理能力才一直持有的。”在中国这个还不成熟的股票市场中,“投机”与“投资”常常成为学者争辩的论题,而他像是个“不理智”的投机者。

  业余人士曲线获利

  都说性格决定一个人的投资策略,心态决定一个人投资的运作过程。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藏股家平日里并无太多时间看盘,聪明的他便以投资理念来完善自己技术体系的不足。“股票嘛,像我们这种小散户是要真正从中捞到好处是很难的,我看到身边有无数的朋友都已经离开了这个市场。”谈起股票市场中95%的人都亏钱的现象,藏股家觉得其实股票就是经济的晴雨表,让你知道哪个行业是朝阳行业,哪个行业是夕阳行业,从中把脉中国的经济发展,避免了投资失误。“对于我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最近不是准备要上创业板了吗,其中很多都是新能源、环保、科技型的企业,这就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动向了,所以我在实业投资方面就看中了LED节能灯未来的市场。”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股市中挖掘国民经济的潜在行业,这就是藏股家独有的曲线获利了。

  长线投资也促使他看的指标与众人有异,每天轮动的板块,每天更新的指数,或红或绿看似很重要,事实上还不是历史发展的部分,藏股家认为,纵观过去200年,至今有多少行业还依然存在,而且还在发展壮大?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些板块在以后的100年里依然有获利空间,像保险板块、银行板块就是一个好例子。而且综观股市,如果一个不懂任何技术的人,从998点开始买进任何一只股票,持有至今没卖都可以傲视群雄,实例佐证长线是金。

  藏股家的持股理念是看好中国经济,看好中国共产党。他坚信中国的股市从长远来看,从总体上看,始终是往上走的。虽然要经受大大小小的波折,要经历长长短短的熊市,但大方向往上攀升的格局不会改变。

  买基金简单省事最赚钱

  “其实,在资本市场里,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就是选择投资优秀的基金。”藏股家透露自己的第二赚钱秘诀——买基金。“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们这种业余的散户投资的收益率始终不及基金公司,我们不能像专业投资者一样每天盯着市场变动操作,我们也有自己的工作,买基金的方式既能获利,又比较保险。”抱着与其拿不准买什么股票,与其选不好股票,还不如抓几只好的基金,在股市开始发行封闭基金之时,藏股家就尝试着购买封闭基金。

  据他透露,现在有一半的资金都投放在基金上,目前手持的八只基金中,因为分红,大部分的成本价已为负数。其中,基金科瑞是返本最快的一只,2006年底以1.74元买进,至今已经分红四次,每10份基金单位派现共计23.4元。藏股家笑说:“一年就返本!说实在的,我在基金市场上赚的要比股票市场多。”

  此外,藏股家还十分热衷打新。在其14年的炒股生涯里,不管市道是差还是好,他每年都用30万元左右的钱去打新,曾打中西山煤电和湖南高速(现名:现代投资)。还是按照藏股家的一贯风格,新股上市首日大涨后就把本金拿回,其余资金均循环投入股市。据介绍,今年藏股家还打中中国建筑和桂林三金。

  言论

  杨百万是我的偶像

  能够挺过股市的腥风血雨,在股市的潮起潮落中赚到钱的人不多,但真正能够赚到银子的,而且能够赚到大把银子的人,无不是那些在股市的逆境中坚持下来的幸存者。杨百万之流能活下来,就说明他们有本事,比我强。

  买房不如买万科

  谈起最近的房价徘徊高位不下,但热潮还丝毫不减,买房子似乎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既稳定,又能保值资产。但我却认为,2008年到现在,房价升了多少?有一倍吗?万科就从4.8元到现在10.5元。房价涨了没有?万科的股价可是在涨啊。故我的结论是:买房还不如买万科呢!

  强者恒强长线是金

  我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香港有的家族把家族资产都投到汇丰的股票里,传好几代人,他们就是靠分红获利的,我想这是别人的一种投资理念吧,在股票市场中操之过急是不行的。从前我买了一只天源基金,2003年0.7元买进的,被套了1年多,后来2007年的时候它反弹到2.6元,其间分红了6次。现在我还持有这只基金,而且它的成本价已经为负数了。

  实操

  基金科瑞(500056)

  这只基金是藏股家买进的为数不多的几只基金之一,2006年底以1.74元买进,后来它曾经触顶3.37元,但藏股家并没有卖出。2008年该基金直线下跌,曾经每份基金单位仅为0.527元,但藏股家也没有卖出。其实算起来,截至2008年4月,该基金已分红四次,每份基金单位派现共计2.34元,仅一年就翻本。目前,他所持该基金的成本已为负数。

  民生银行(600016)

  民生银行算是反映藏股家炒股理念的代表之作。2000年,民生银行发行,藏股家以11.8元申购,后来股价从21元的高位跌至18元的时候卖出了一部分。2004年底,股价低于成本价6元,藏股家开始补仓,操作了几回,当股价触及3.47元时藏股家依然买进。“利空进,利好出是抄底的原则啊!最重要的是要看对板块。”2007年民生银行开始上涨,当超过12元时就开始一点点出货,算上每年的分红与配股,现在藏股家持股成本是0.6元/股,是现价的1/10。据悉,该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私募发行次级债券的商业银行,今年在加快省会城市新分行建设的同时,重点建设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地区二级城市、全国百强县异地支行建设。虽然金融危机给公司带来一定影响,但公司总体发展仍然健康,半年报好于预期预示未来发展仍然向好。藏股家认为:“民生银行每年都有送红股,而且每年的业绩都不因为送股摊薄而下跌,是一只不可多得的牛股。”

  四大选股方法

  首先要关注股票所在行业。只有在一个有前途、有希望的行业里,这个企业的股票才会有充分发展的潜力,也才会有长久的未来。在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都是历经百年而不衰的行业,而房地产业从长远来看,也是前途光明的行业,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住房需求旺盛,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其次要关注股票的业绩。不仅仅是现在的好业绩,最主要的还是指未来的好业绩,即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连续递增的好业绩。因为股票高成长的业绩,就意味着高成长的未来,就意味着高增长的价格。

  第三要关注股票的回报能力。而在好的分红回报里,最值得看重的还是派送红股。派送红股的实质,就是把现金红利转为新的股本进行再投资。只要这种再投资能够取得好的业绩,股东们就能获得更高效率的回报。倘若一只股票的分红能够经常派送红股,而且在每每派送红股以后,摊薄了的业绩还不下滑,甚至还保持增长,这样的股票才具有持续的成长性。

  第四还要看该公司的管理人的能力强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9717.html

更多阅读

人大附中学子成长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

20年辉煌之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发布日期:2010-05-0719:30:22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杨锐(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杨锐,1986-1991年就读于人大附中第二届数学实验班。随后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1996年北大本科(含一年军训)毕业后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采访整理/张素闻 (2007年9月采访于广州光孝寺菩提甘露坊)海涛法师1959年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传统的宗教家庭中,俗名黄荣享,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父辈家境殷实,福报深厚,自小就享受安乐与富足的家庭生活。黄

周采芹:从“中国娃娃”到“贾母”的传奇人生_真水无香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奇遇。美丽聪慧,高贵典雅的她是英国同学眼中的“东方公主”,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娃娃,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绽放在戏剧舞台上,似一汪清泉流淌

周钦年:从艺术青年到电商大佬

《鄂商》记者 l 马秀莲“‘一身轻松’一夜之间成为网络流行语,老周也算是为互联网做了点贡献。”——我的百分之一(以下简称百分之一)创始人周钦年在微博上调侃道。当武汉国税局将430万的税单递给百分之一时,周钦年并没抱怨,缴清税款之

张果喜的创业故事:从普通农民到亿万富翁

1993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用张果喜的名字命名。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张果喜演绎了从一个普通农民到时代弄潮儿的人生传奇。    1973年,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农具修造社行将倒闭时,年仅19岁的农村学徒工张果喜大喊一声:“

声明:《股票收藏家的14年:从16万元到百万身家》为网友千里共婵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