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钱博出了上亿的资产,这并非神话,而是于超“丑小鸭变天鹅”的真实写照。
谈到自己的成功秘诀,“防水大王”于超用一个“赌”字来进行阐释,和命运赌,与社会发展潮流赌,最重要的是与自己的惰性赌。
苦难中赌光辉未来
“不管家境贫穷还是富贵,都应当认定自己有一个光辉的未来,一旦认定这一目标,就要孜孜不倦地去奋斗,与自己的惰性抗争,去豪赌一把自己的未来。”这就是于超对“赌”的理解。
于超回忆,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我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亲戚送的。由于经济困难,妹妹没读过一天书,弟弟3岁时就送了人。”
人穷志不穷,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于超发奋图强,考上了大学,并靠助学金和奖学金读完了大学。1994年毕业那年,于超在寝室的墙上贴了第一张自己的座右铭:不成人,便成鬼。室友们纷纷“抗议”,要他改改。于是他贴出第二张座右铭:鹰不群飞。室友们送给他一个“狂人”的外号。
“其实在苦难中,我就认定了一个‘赌’字,我要为自己的明天,赌一个光辉的未来。”于超说。
只有1元钱也要做老板
1994年,于超从河南大学毕业,留校在保卫处端“铁饭碗”,一个月263元的工资。感觉“收入顾不了家,不过瘾”,两个月后,他毅然辞职,到上海的莲花皮革厂打工。
皮革厂里的一个台湾老板深深触动了他。为了赶时间,那位台湾人经常一边啃着馒头一边跑步去开会。“我要学习人家的敬业精神,艰苦创立自己的事业”。于是,于超再次辞职,先后到广东、浙江等省市的11个企业打工,因为他觉得,要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必须学习和积累,他同时认定,即使自己只有1元钱,也要做一个老板。
怀揣500元进城圆梦
1997年5月30日,对于当时只有27岁的于超来说,是值得永远回忆的一天。这天,他怀揣500元钱从农村老家来到重庆主城,因为重庆即将成为直辖市,孕育的大量商机也许就将涌现。
不过,大城市里并非到处都有“金元宝”,转了一圈,于超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发财创富之路。
由于身上只带有500元钱,他落脚重庆菜园坝后,处处精打细算。他用1元钱买了张地图,在菜园坝附近找到了一间棒棒旅馆,每天住宿费7元。饿了就花1。5元买碗饭,找个废旧报纸多的地摊,坐下来,浏览报纸上的信息。为了省钱,能走路的,就尽量不坐车。到了炎热的夏天,他干脆花2元钱买了张凉席,席地而睡,在皇冠大扶梯的通道处,他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免费打工学门道
正愁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做防水工程的企业引起了于超的注意,他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市场前景———“因为凡是要挖土的工程都要做防水,房子旧了也要做防水。新直辖市必定有大量的工程即将建设。”
于超决定赌一把。他敲开了老家那个防水工程企业老板的办公室大门,开门见山地说:“我帮你开发市场,不要工资,只要提成。”
于超的勇气和魄力感动了这位老板,他被破格录用,开始了免费的打工生涯。1998年,重庆主城区进入建设高潮,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动工,防水工程材料也有了用武之地,但企业并不买他们的账。
“擒贼先擒王。”于超发现,重点项目的源头是设计院,要拿到项目,必须从设计院着手,把产品推荐上去。最后他以赊销的方式取得突破,第一年卖出了40万元。
自立门户成亿万富翁
1999年,于超代销的防水材料已占据重庆近半壁江山。“渝中区的8个广场(重点工程)的防水工程,如大都会广场、地王广场、朝天门广场等,我拿下了7个。”于超对自己的一件件“作品”充满自豪。这一年,他赚到了200万元。
“这是我赚到的第一桶金。”2000年,于超拿着200万元自立门户,注册了重庆市上隧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自己任董事长,开始创业之路。8年时间,其资产已经超过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防水大王。
“全国的防水工程有700-800亿元的市场,其中重庆每年都有近2亿元的市场,我已经占据了重庆防水工程一半的业务,接下来准备进军全国市场。”于超对今后的发展踌躇满志。
由于防水工程主要和房产行业打交道,于超在工作中也熟悉了房产行业的运作方式。目前,他征了一块土地,准备接下来进军房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