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是彩色印刷之乡,距离无锡市区40多公里。在一个没有挂牌的工厂内,华继忠回忆往事时,感慨万千。华继忠今年57岁,曾长期做乡镇企业供销员,现在有一个不小的企业。
扬州新闻网讯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是彩色印刷之乡,距离无锡市区40多公里。在一个没有挂牌的工厂内,华继忠回忆往事时,感慨万千。华继忠今年57岁,曾长期做乡镇企业供销员,现在有一个不小的企业。
削尖脑袋想钻进工厂
鹅湖镇原来叫荡口镇,华继忠所在村叫新亚村。在1978年左右,新亚村陆续办起了一个个印刷厂,做酒类商标印刷。
与国营企业相比,新亚村的印刷厂非常简陋,用的是土制机器,印刷工人是村里的电工和电焊工送出去简短培训后就上岗,从上海聘请来的三位退休工人是技术指导。
尽管工厂非常简陋,但许多人削尖脑袋想钻进去。相对于农民在田间挣工分,工人不仅可以进工厂,工资还是他们的好几倍:普通学徒工18元/月,如果转为正式工,每月工资在30元—40元。而在当时,农民挣工分,3个工才能挣到1元,即便是村里待遇最高的村支书,一年收入只有约400个工。
一个供销员能养活全家
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的肯定,新亚村办了三个印刷厂,添置了二手设备,进行扩大再生产,对工人需求量增多。1985年,村里巩固供销员队伍,华继忠进厂做了供销员。
刚开始做供销员的日子,华继忠感到非常幸福,由于印刷厂做的是酒厂业务,哪个省里有酒厂,就往哪里跑,跑业务的目标性很强。
让华继忠充满热情的是,当时厂里全面推行“一包三改”,作为供销员的他,每月基本工资30元,还有业务量提成,每月提成收入远远超过工资。
不仅仅是华继忠享受到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福利,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企业做大,村里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进厂做工,普通工人一年能有5000元收入,许多农民家庭有三人进厂,而最大的新亚印刷厂发展最鼎盛时有600多个工人。
改制点燃小企业发展星火
新亚印刷厂1996年开始改制,要把集体的厂房进行评估,厂长、副厂长、车间主任全部入股,已经是车间主任的华继忠也入了一股:一万元。
但是更多的供销员、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没有入股,很多人出去单干,同时也带走了一批工人。如今集体企业改制后释放出来的供销员、中层骨干点燃了小企业发展的星星之火,鹅湖镇上就有150多个印刷厂。
1999年,新亚印刷厂再次进行改制,中层干部股份全部退出。作为老供销员的华继忠也出来办了一个彩色印刷厂。
现在“忍气吞声”做老板
虽然华继忠是企业主,而且仍然为酒厂做商标、包装印刷,但他现在对工人却是“忍气吞声”,原因是同行之间的竞争太激烈,不但业务难做,而且工人也难招。
在鹅湖镇采访结束后,华继忠开车把记者送到通往无锡市的公交站台,一路上,记者看到路两旁几乎全是彩印厂,而路旁的灯箱广告上,也全部是招揽月饼包装、酒包装业务的广告,这显示出这个小镇的产业特色,也显示着产业的竞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