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山,说起“1+1”无人不知,但是,或许你并不知道,这间有着15家店铺、140多名员工的鞋业连锁机构,其老板最初只是个超市营业员。
她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深厚的背景,她从最基础的阶段,以极平常的身姿,靠着过人的胆识和韧性,在鞋业世界摸爬滚打,一步步走向了成功的彼岸。
总结她的创业经历,记者以为,“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她乐观、随和、慈爱、敢闯善干的性格成就了她的事业。从具体的策略来讲,她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在于她老是比别人“快半拍”——第一个推行实价和开放式销售模式、先人一步买下不少步行街上的商铺、深谋远虑远征新兴市场阳江,等等。
入行机缘
嫁了一个卖鞋的老公
1988年,18岁的郑仙彤完成高中学业后走向社会,并在台山最早的一家大型超市中,以一名营业员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不久后,郑仙彤认识了一个摆地摊的卖鞋青年,也就是他的老公黄沃堂。“我老公是个比较能闯的人,最开始的时候他在外面摆地摊,后来有了积累,我们就于1993年在台城闹市区开了一间30平方米的铺子。”
一个卖鞋的老公,让郑仙彤的生命与鞋结下了不解之缘。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一个卖鞋的老公后,她不仅很快将自己从超市售货员的角色中调整过来,而且还渐入佳境,对鞋业经营颇有心得。机遇永远都垂青有准备的人,1995年,台城一家大型鞋业商场关门谢业,得知消息的郑仙彤第一时间找到该商场老板,希望能接手经营。这位老板好心地告诉她:“现在台山市场的鞋店已经很饱和了,你跳入这一行风险很大啊!”郑仙彤答:“我只熟悉这行,不做这个做什么?”
郑仙彤没有犹豫,她果断地盘下了这家商场。郑仙彤是个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在前两年的鞋店经营过程中,她心得颇深。盘下这家商场后,她迅即按照早就酝酿成熟的思路,全心扑到了新店的经营中。
大胆创新
先知先觉实行错位经营
当时,整个中国的服装鞋业市场都面临一个问题:开价虚高,不实经营成风。“想买一双鞋,砍了半天价还是怀疑自己吃亏;没有砍到价,更是不敢贸然出手。当时的市场风气就是这样,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斗智斗勇’,购物费神耗时,营销效率低。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对这种不实经营模式产生适应性疲劳。”郑仙彤说,基于对市场的判断,她果断决定,她的新店要彻底摒弃这种砍价经营模式,改而推行明码实价策略。与此同时,她还创新产品摆设方式,由传统的封闭式柜台改为开放式的自选超市。另外,郑仙彤也敏锐地意识到,当时的市场上中低端产品泛滥成灾,而高端产品则几为空白;于是,她独辟蹊径,避开“狼烟四起”的中低端市场,致力于填补利润更高的高端市场。
新的销售策略出台之初,员工们每天都给她报来令人沮丧的消息:“顾客们一听不讲价,扭头就走。”员工们有点泄气,但郑仙彤鼓励她们不要泄气,她说:“我坚信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要不了多久,客人就会慢慢接受并青睐实价销售模式。”
果不其然,几个月过后,店里的成交量开始渐渐攀升,实价销售和开放式经营的模式迅速成为市民追捧的消费时尚,也很快在广东业界成为美谈,包车前来台山取经的同行络绎不绝。在这种模式的指引下,1995年,郑仙彤夫妻创立了台山市“1+1”鞋业连锁店。
成功体会
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回头总结自己的成功,郑仙彤把它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的成全。
天时:郑仙彤所谓的天时并非当时的行业乍现良机,她说:“所谓天时,就是指大家经营的市场环境都一样,对于我这样的毫无任何背景的人来说,没有在这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也即是占据了一个有利的起点。大家都一样,这对我来说就是公平。”她的解释,让记者第一次以这样的视角来理解“天时”的含义。她还说,当时的市场秩序没有现在这么好,规范、诚信的经营者不太多。这样的现实,对于有意规范发展、诚信经营的商家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崛起机遇。
地利:说起这一点,郑仙彤至今都还庆幸自己当时的决策:“你看我的店铺,基本上都是处于传统的商业旺地,巨量的人流和浓厚的商业氛围,使我的店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难以取代的竞争优势。”
人和:在中国的国情下,“人和”这一资源所指丰富。对于经商的郑仙彤来说,人和即是朋友。当初,一个在规划部门工作的朋友提醒她,政府将对台山步行街进行整修、推广。郑仙彤和老公迅速作出决定:现在步行街经营不旺,很多商铺关门大吉,低价转让,可趁此机会尽可能多地购买商铺,为即将到来的旺市铺垫好扩张的基础。
此外,郑仙彤还很注意保持和生意上的同行间的密切联系。她说:“生意场上的朋友要多交流、多学习。当初,我曾一度在所有的店中摆卖高端品牌产品,一个中山的业界同行见后,建议我拉开档次,不要同质化,结果,当年的销售额就翻番了。”
拓展经营
看好新兴市场以及产业
生意做到今天,郑仙彤开始觉得有条件使自己的事业再上一个台阶了。她认为,台山的鞋业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再扩张,肯定是亏本的;与此同时,阳江等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开始启动,已经在此有连锁店的“1+1”,更是近水楼台,占尽先机。郑仙彤给记者讲了不久前的一个小插曲:“前段时间,阳江的一座热门商城推销商铺,我们夫妻没有果断出手,结果那些商铺很快就销售一空。我们尽管有些遗憾,但进一步通过别人的选择,看清了阳江市场的潜力。”
她还告诉记者:“我们夫妻俩都很看好运动场馆的投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锻炼必不可少,但是,台山的运动场馆投资目前还是空白,上档次的场馆基本上没有。仅从我自己和身边朋友的需求来看,我就知道这个市场空间不小。”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集商务会谈、亲友相聚于一体的休闲场所的需求也日益凸显,为此,台山“1+1”目前也在积极考察大型茶庄投资项目,希望能及时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1+1”为何不将江门的市场“加”进去?记者对此感到不解,郑仙彤的回答很出人意料:“江门那边太多我的同行朋友了,我的连锁店开到那里,可能伤及朋友和气。人生在世,知己难求,我不想为了生意而招致朋友间的疏远。”这样的观点,也许很多生意人会觉得不能苟同,但也许就是它成就了郑仙彤的“人和”,正如她自己所言:“什么事情都有利弊两面,就看你怎么选择了。”
仁善为人
饮水思源乐于回报社会
郑仙彤出生于湖北,小学毕业后到台山生活。一个是生她的家,一个是养她的家,对这两个家,她都深深地热爱着,并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这两个家。她回忆:“记得小时候,为了凑给我读书的10元学费,妈妈借遍了整条村。最后,一个好心的村民借给我学费,我才得以继续读书。我从贫寒的环境中走出来,很能理解贫寒者的难处,现在我有能力帮到他们,当然很乐意帮助他们。”
在湖北,她曾资助过两名贫困的学生上大学,其中一个现已顺利毕业,另一个还在校就读。近几年来,为了这两个受助学生,她经常亲赴湖北探望,并送上经济和精神的支持。
在台山,她将那位借钱给她上学的村民安排进公司就业,同时,她还非常支持社会公益事业,“1+1”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救灾募捐、慈善万人行、一元爱心日、扶贫助学等活动中,特别是在扶危解困方面,通过吸收员工的方法,她先后帮助10多个贫困单亲家庭解决了生计问题。
对公司员工,她和善可近,而且还鼓励员工创业。曾有一名男员工,在“1+1”做了多年,有一天,郑仙彤问他:“你在公司做了这么多年,有了足够的经验,可以出去自己做点什么了,一个男孩子长期打工怎么养家?”得知这名员工想到广州开店但尚缺资金10万元时,她很豪爽地借出了10万元。如今,这名男员工在广州已开了两家店,生意做得很不错。
“从赚钱的角度讲,我已经知足,就算现在不干,随便卖掉一间铺子都可以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金融海啸以来,我的公司受影响也很大,但不忍心辞掉跟了自己多年的员工,因此我选择坚持将公司好好地经营下去。”郑仙彤说得非常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