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袁翠华还只是黄陂横店华中铝型材加工厂的一名下岗工人,如今身家已超百万。袁翠华命运的转机来自鸡蛋,一种土鸡生产的绿壳蛋。所以,袁翠华更喜欢人们称她为养鸡专业户。
6日,黄陂王家河街工商所副所长陈四梅告诉记者,袁翠华已在王家河承包了近千亩的荒山,山上种满茶树,土鸡放养在茶山中。袁翠华自己摸索出来的这种放养模式,一来节约了养殖成本,二来保证了绿壳蛋的口感和营养。
王家河工商所的同志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有很多武汉市区的人慕名而来,但袁翠华的养鸡场非常偏僻,仅11月份,他们12315就接到13个问路电话。
袁翠华告诉记者,现在临近过年,绿壳土鸡蛋非常畅销,“现在一天可产3000枚绿壳蛋,都被前来鸡场的客人订购了。”
交了40万学费
才知绿壳蛋土鸡
说起养殖绿壳蛋土鸡的经历,袁翠华感慨颇多,“其实最早开始养殖时,养的并不是绿壳蛋土鸡,我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啊!”
2003年,袁翠华下岗后通过银行贷款,在王家河创建养殖场。当时,袁翠华从武汉一科研单位引进了1000只大雁鹅种苗,每只价格200元。养了几个月后,袁翠华才发现大雁鹅是杂交品种,不能做种繁殖,高价引进的大雁鹅品种全部长成了普通的灰鹅,“而大雁鹅的价格是普通灰鹅的五六倍”。
袁翠华找到那家单位讨说法,但对方以袁翠华养殖不当为由,拒绝赔偿,也不愿按当初签订的协议回收。“当时太盲目了,只能自己吃哑巴亏”。看到“大雁鹅”一天天长大,袁翠华开始到处联系菜市场,打算低价处理。然而不幸的是,又正好碰到非典。
袁翠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购买大雁鹅种苗花了20万元,养了8个月,每个月饲料费用近3万元,第一次创业,袁翠华就亏了40万元。
出师不利没有击倒袁翠华。在王家河街办事处和王家河工商部门的牵线下,2005年,袁翠华从东西湖绿健畜牧科研所引入绿壳土鸡品种,开始了新的创业旅程。
“20只土鸡中,只有1只产绿壳鸡蛋。”这是袁翠华6年养鸡总结出来的经验。
遭遇上市瓶颈,
白送打开销路
几经波折,袁翠华的绿壳鸡蛋于2006年初上市。当时,这是武汉为数不多的绿壳鸡蛋,对于绿壳鸡蛋这个新鲜事物,商家和市民起初并不买账。
袁翠华清楚地记得,2006年她提着一盒绿壳鸡蛋来到汉口一超市,费了不少口舌,超市才勉强同意替她少量试卖。试卖的效果果然不好,看见颜色特殊,再加上单个鸡蛋的价格比普通土鸡蛋高出三到四毛钱,大多人都是看看就走。倒是有一位顾客买了,但拿回家后又退给超市了,因为他担心绿色是染上去的。
不得已,袁翠华只好将绿壳蛋的价格降到普通鸡蛋的价格,但以这样的价格出售连成本都无法收回。眼看没有更多的资金维持养鸡场的运转了,被逼入困境的袁翠华采取了一个险招:把本来产量就低的绿壳鸡蛋无偿送给黄陂周边的群众试吃,希望让消费者了解绿壳蛋的口感。
看到袁翠华的困境,王家河街办事处和王家河工商部门并没有袖手旁观,他们在辖区内加大宣传,鼓励市民购买健康的绿壳鸡蛋。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还有不少黄陂人跑到袁翠华的养鸡场,购买绿壳鸡蛋送给城里的亲友。
袁翠华的生意终于迎来了转机。但袁翠华同时意识到,绿壳鸡蛋要想在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在成本上下功夫。
为了节省饲料,2007年底,袁翠华找到王家河街政府和王家河工商所,承包了王家河远郊的一片荒山。2008年初,袁翠华开拓出500亩荒山,在山上种植茶树,同时将7000只绿壳蛋土鸡在茶山上放养,让土鸡在山上寻找蝎子、虫子等天然食物,当月,饲料资金投入就明显降低。
6日,记者在袁翠华的茶山看到,里面鸡声鼎沸,乌黑发亮的乌骨鸡到处都是。记者在现场看到,场内的杂草几乎被鸡吃了个精光,就连茶树上的嫩叶也“在劫难逃”。“除了野食,稻谷与玉米是其主食,有时还喂些南瓜、白菜等时令蔬菜,一日五餐。”
袁翠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在鸡舍里圈养时,7000只土鸡每天饲料成本将近2400元,而放在茶山上后,每天饲料成本只需1000元左右。这样,绿壳土鸡蛋的出手价格也降低了1到2毛钱,“现在限制绿壳鸡蛋发展的问题不是价格,而是货源,鸡蛋根本供不应求”。
袁翠华还说,这些土鸡养在茶山上,每天可产生大量的粪便,鸡子还能除虫,“500亩的茶山,我没有施过一克肥,没有打过一滴农药”。
袁翠华指着绿油油的茶树告诉记者,这片茶树明年可产茶,保守估计,茶叶上的收益超过10万元。袁翠华透露,明年她还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将剩余的500亩荒山全部利用起来,全部进行茶鸡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