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集团董事长蔡明忠:从富足到邦国



蔡明忠,台湾新首富——富邦金控集团的掌门人,在常人眼中,他是含着金汤匙出身的企业家第二代,在他自己心中,却自诩为是“第一点五代”的金融创业家。在“赢者全拿”的时代,他和弟弟从父亲手里接过业已富足的富邦集团,并以叹为观止的并购扩张和资源整合,在二十几年间,将富足的富邦集团发展成更具版图的超级金融邦国。但从富足到邦国,甚至封王宝岛,他都从不敢轻狂自满,因为要力保富邦的基业常青,他必须以创业者的激情,不断学习和创造,时刻准备着披靡沙场,才能在竞争残酷的金融战场,永立不败的王者之位。

  金融创业家,游刃掌富邦

  蔡明忠自诩的“第一点五代”企业家,或者说就是“金融创业家”这个称呼,准确地定义了他介于企业家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之间的微妙境地:创业维艰、守成不易,在守成中创业,在创业中守成。从掌控富邦的这二十多年中可以看出,他对资源的开发和富邦版图的拓展,他对商业成就的激情和追求,也许比他父亲蔡万才更像第一代创业家。

  第一次见到蔡明忠的人,从他笔挺的西装和斯文的眼镜,感受到专业严谨的律师形象,事实上,蔡明忠的确是学法律出身,他是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律硕士。但和他身为台湾首富蔡万才家族掌门少帅的身份相比,这个专业严谨的形象,和一般公众所认知的豪门公子形象相差甚远。

  作为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从来都是台湾产经新闻的热点人物。金牛座的蔡明忠口才好、脑筋灵活,法律出身的背景又使得他做事谨慎、重视细节,可说是天生的银行家。自富邦银行创立起,从招考行员、选址设分行、建立制度等,蔡明忠全都亲自参与,对银行大小事都了如指掌。

  蔡明忠的父亲、富邦集团的创办人蔡万才是典型的第一代企业家,认真严谨,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很强调“居安思危”。因为富邦是从保险起家,而保险最重要的就是衡量风险与管理风险。

  目前蔡万才虽然已将集团发展的重责大任交棒给蔡明忠、蔡明兴两兄弟,但每天还是会进集团总部办公室,家族成员之间的彼此充分沟通仍然是集团最终决策的基本来源。而在蔡明忠、蔡明兴兄弟全力对外冲刺时,蔡万才常扮演“踩煞车”的角色,一再提醒“风险控管”的重要性。

  1979年国泰分家,蔡万才这一脉分到的版图并不大,勉强只能算是“分枝”、绝对不是“主干”的“国泰产物保险”(富邦产险前身),一直到十八年后的1991年,国泰产险才正式更名为富邦产险,在台北市的来来大饭店(现为喜来登大饭店)举办成立酒会,“富邦”一词始从创办人蔡万才口中说出来,并从此在台湾市场生根立足。经过蔡明忠和父亲以及弟弟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如今的富邦集团版图,越来越接近“富足的邦国”,更有了“名副其实”的味道。

  近几年富邦金控在许多台湾金控公司竞争力的调查中,多次勇夺第一,但在蔡明忠的解读里,这是外界认为富邦金控最具潜力的最佳印证。而2008年的“坏年冬”,金融市场遭逢史上最大的风暴,台湾的金控家族也重新洗牌,富邦金控在风暴中奋力一跃,激荡出市场一片惊叹,也就此打出国泰蔡家与富邦蔡家的领先新局面。

  经过这几年惊涛骇浪的磨练,蔡明忠行事日渐持成稳重。虽然法律专业给他精准的逻辑训练,而有效管理必须符合逻辑,这对他从事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管理越来越庞大的富邦王国,他认为必须持续提升领导能力,他笃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掌握和制胜瞬息万变的金融环境。他建立富邦金控的经营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工作交出去,让自己有多一点时间思考和学习,以期更游刃有余地掌控从富足走向邦国的富邦集团。

  逆市谋动,三市定乾坤

  从48年前的一家小产险公司,逐步拓展版图成为台湾第二大上市金控公司,从2001年富邦金控初立时,市值约47亿美元,到2009年7月的2.7兆元新台币,富邦金控以高达60%的成长速度,创造了台湾金融业的成长传奇。

  今日的功成名就,除了一路的披荆斩棘,也得益于两个至为关键的商业策略:首先,掌握政策开放的先机。因为金融业是管制行业,所以掌握政策先机,才能掌握市场先机。另外,以并购为手段,迅速形成规模经济,达到领先同业、前瞻布局的战略地位。

  秉持这样的战略思想,富邦配合着从80年代末期开始,台湾展开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政策开放时机,陆续申请成立富邦证券、银行、投信、人寿、票券、期货等各种金融保险机构,这也使得富邦成为台湾产品线最完整的金融集团。

  与此同时,基于并购扩张的富邦“危机入市学”,以富邦历史上皆在经济危机最低点出手的三次重大并购案为典范,不但使富邦的雷霆作风在业内声名鹊起,更重要的是令富邦的企业格局乾坤大开,直冲霸主地位。

 富邦集团董事长蔡明忠:从富足到邦国

  第一次,在台股十年来次低点时冲进火场,购并台北银行,奠定银行的坚定基石;第二次,冒着SARS疫情再进火场,买下香港港基银行,抢下目前为止惟一一张西进门票;而第三次,无视全世界肆虐的金融风暴,再冲火场放胆出手,买下ING安泰人寿,使富邦金控封王宝岛。三次逆市谋动,传奇的造就了今日资产总值2.7兆元的富邦邦国。

  一市:股底并北银,奠富邦基石

  2002年8月,台股市场跌到剩四千多点,是近九年来的波段次低点,富邦选在最坏的当时,合并由马英九任台北市长时主政的台北银行。这是台湾第一桩官股行库与民营银行的合并案,此举将台湾银行并购案提升到国际水准,在台湾金融发展史上,留下开创性的意义。

  由于台北银行资产品质优异,包括在大台北的通路实力,卖相很有魅力,因此吸引富邦金控等众多优秀金控争相竞逐。最后蔡明忠以“台北银行1股换富邦金1.1165股的换股比”、溢价达30%的优惠条件并购台北银行。这个价格在当时,让市场很多人“后悔没有标”。

  蔡明忠回忆,2002年并购台北银行后,固然相当欣喜,但对于之后的整合工作却也是战战兢兢。因为台北银行原本属公营银行,文化与民营企业有不小差异,可以说一边较重视兴利、效率和弹性,另一边则较看重防弊、控管和制度。再加上之前没有公营银行和民营银行合并的前例可循,因此并购后头两年,是采取各自维持独立运作,同时将两家银行的信息系统、作业流程和组织人员的整合工作调整相近,全力保有双方的经营优势、客户权益及品牌资产,将可能冲击降至最低、充分发挥合并效益后,才正式在2005年合并成台北富邦银行一家银行,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银行之一。

  如今看来,没有台北银行,以富邦银行当时的规模,很难在市场上与大银行竞争。这桩并购案,直接为富邦金控扩充了获利潜能,真正奠定了富邦的底座基石,更为日后富邦的所向披靡,注入最重要的能量和元气。台北银行对富邦金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二市:SARS并港基,开西进之路

  2003年9月,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危机肆虐,一爆发香港股市便从2000年的18000点高点,直直摔破万点大关,市场近乎一片死寂。就在此时,蔡明忠鸭子划水,悄悄逆市进港,以“亚洲十年来,最便宜的银行购并价”——6亿美元,向阿拉伯银行集团购买港基银行55%股权,创下台湾金融机构跨海至香港并购银行的首例。

  而购并港基最大的价值,在于CEPA实施后、“香港籍”的港基为富邦开启了登陆的大门,也使富邦成为至今惟一一家合法、光明正大西进中国的台湾金控公司。门票一张要价六亿美元,这个价格贵不贵?从目前有价无市的市场行情看,答案不言自明。

  这是危机入市的代价,是蔡明忠胆战心惊冲进香港的赌注,显然他赌赢了。但欢喜只是一秒钟的事,因为购并的结束,才是真正挑战与压力的开始。

  2005年4月,港基银行正式更名为富邦银行(香港)。蔡明忠表示,港基银行的更名,代表的不只是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从单纯一家香港地方性银行,成功转型为富邦金控服务大中华市场客户的区域金融平台。此一重要转变,不但为富邦金控的区域化发展取得最佳的战略位置,富邦银行(香港)也成为富邦金控前进大陆的重要跳板。

  三市:风暴并安泰ING,迈向金控霸王

  2008年,世纪金融海啸重挫全球金融市场,富邦金控再次“危机入市”,在2008年10月,宣布以6亿美元成功并购ING安泰人寿,其中一部分发行新股,一部分发行八年期、利率7.3%的次顺位债,取得ING安泰全数股权。这不但是亚洲保险业过去一年最大的并购案,也是近年来台湾寿险业最大的并购案。

  局势这么坏,蔡明忠的重磅出手,震撼全金融界。但危难之中出手,结果可能是捡到便宜,也有可能是随手捡到炸弹。毕竟,道琼斯指数8000点岌岌可危,邻近的韩国、地球另一端的欧洲、美洲全部陷入风暴的泥淖之中;当全世界的市场都着火,要冲进火场抢救,不是光比胆子大,还要头脑冷静。蔡明忠这次出手,胆识和远见,深为业内叹服。

  事实上,富邦跟ING安泰早在之前两年就已经有过接触。当时ING安泰欲出购的消息流转整个金融圈,不少大型金控公司也都曾闻风而动。但问题都卡在荷兰总公司的“价格太硬”,姑娘虽美,却始终不了了之。但就在2008年10月上旬,事情紧急出现转机:ING总公司主动释出善意,表示“价格可谈”。富邦金闻讯,知道“机会来了”,立即展开抢进。

  首先派寿险、会计师等大批团队进驻,进行为期近十天的实地审查。审查结束之后,意外发现在全球金融刮起八级飓风的当下,ING安泰的净值在近期还出现意外的增加,比起半年报(六月底)的净值有增无减。原因是ING资产中,高达65%是买进台湾、G7等大国的政府公债(相对富邦人寿持有政府债券的比重仅占资产三成);近期受风暴影响,公债利率下降,债券价格直升,让ING安泰净值不降反升。这个喜出望外的消息,让富邦金控的风险疑虑解除,当下就决定“买了”。

  决策已定,立刻展开快攻急打。节奏快到连蔡明忠自己都出乎意料,因为ING的荷兰总公司希望在当年10月17日前,能顺利把总公司帐上针对台湾ING安泰所提列高达15亿欧元的准备金给释放出来,因此“卖方并不那么在意成交价到底是6亿、7亿还是9亿美元”,在意的,是赶快“完成交易”。抓住对方要害,富邦金控“狠狠地杀了15%到20%的价格”,最后6亿美元成交。这个价格只是两年前双方刚接触时所谈及的价格的三分之一。对于交易双方来说,这都是一桩“与众不同的交易”。

  2009年2月,安泰人寿成为富邦金控旗下100%持有之子公司,2009年6月富邦人寿与安泰人寿正式合并。合并后之富邦人寿的资产规模、员工人数以及保费收入市占率均有大幅成长,战略地位跃升市场第二。富邦蔡万才家族更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台湾新首富的桂冠殊荣,迈向封王金控业的霸主地位。

  逐鹿中原,双轴拓新局

  2008年底,得香港与大陆签订CEPA之便利,富邦金控透过富邦银行(香港)成功参股厦门市商业银行,取得19.99%股权并得派任行长,富邦率先逐鹿中原,再拓新局。

  蔡明忠指出,富邦看好大陆市场的发展潜力,在10年前就规划大陆布局,目前富邦金控在大中华区的布局已初具雏形,富邦金控旗下子公司富邦产险在北京、上海设立代表处,富邦人寿也在北京设点,富邦证券则在上海、厦门布局。

  蔡明忠坦言,目前正是大中华区两岸三地进行更紧密金融合作、共创三赢的最佳时机。富邦对于未来大中华区金融市场的发展寄予深切厚望。鉴于大陆幅员辽阔,为了将效益极大化,富邦规划以“双轴策略”进军大陆市场。

  其一是分行策略(台商策略):主要是为了服务台商,锁定全国重点城市(台商集中的一级城市)进行布局。提供台商包括企业放款、金流管理、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

  其二是子行策略(在地策略):在地深根化,以区域绵密的网点来服务在地客户。富邦在2008年底参股厦门商行后,第一要务是进行基础建设,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础,并成立顾问团队与执行团队,进行人员训练,提升服务品质,引进商品行销策略,并强化通路建设。

  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海西经济区”成为热门的讨论议题。蔡明忠表示,以福建为主体的海西经济区,为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陆中央领导将持续强力推动海西经济区的发展,预期还会有更多的支持海西经济区的政策出台,而富邦金控的大陆布局也以厦门为起点,以海西经济区为发展重心。

  展望未来,蔡明忠说,大陆市场将是台湾金融机构的重要成长引擎,未来十年内,富邦有信心在大陆打造出一个新的营运中心。而在金控业竞争越来越国际化和白热化的新时代,他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拓展富邦业已庞大的邦国版图,使富邦立足台湾,覆盖大陆,冲向亚洲和世界,成为“亚洲一流的金融机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8730.html

更多阅读

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庆德:从创富到创业

这个欣赏《道德经》里“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以“苦行僧”般的毅力让格兰仕这样采用OEM或ODM产业模式的出口制造型企业多年屹立潮头不倒 □记者 张娅 梁庆德:格兰仕集团董事长 1937年6月出生于广东顺德。1978年

联发科CEO蔡明介:我想为山寨机正名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8月3日消息,“我并不介意被人成为山寨机之父,业界都这么叫,我也习惯了”,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1日在北京表示,“不过,我更想为‘山寨机’正一下名,我认为‘山寨机’应该被称为‘白牌手机’更合适。”蔡明介是在参加清华

“山寨机之父”蔡明介:很崇尚华为的狼性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7月2日,据台湾媒体报道,有山寨机之父之称的台湾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昨日表示,非常欣赏大陆电信设备龙头华为总裁任正非,称华为今日已拥有世界级地位,却常常保有强烈危机感,任正非此前所写《华为的冬天》、《北国的春

旺旺集团董事长大公子 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变身媒体大亨

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对经营媒体一直有梦,但几番出手买媒体,从台视、东森,甚至中广,都未竟全功。如今摇身成为掌控两份报纸、两家电子媒体以及无数周边媒体事业的媒体大亨,好不风光......   然而每年亏损达十亿元的中时集团,蔡衍明能

声明:《富邦集团董事长蔡明忠:从富足到邦国》为网友醉色染红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