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黄鸣今年48岁,头发已经白了一些,看不出来他喜欢踢足球,而且喜欢穿着罗纳尔多一样的9号球衣踢前锋,现在仍然能踢完整场球。
然而从他的谈话可以感受到他的激情。对于很多年近半百的人来说,充满激情的“梦想”已经是一个属于过去的词语,黄鸣却仍然能很自豪的和别人谈自己的梦想,“太阳能就是我的梦想,我就想让人们都用上太阳能、喜欢太阳能,我觉得人生能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非常幸福,也很自豪。”
采访黄鸣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他似乎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感悟,给人启发、让人分享,而不是讲述自己的事业—— “我的核心理念、价值观都是凭心而来的,要相信自己的心。” “为什么要把自己塑造成别人?要听自己的心去生活。” “每个人都不相同,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否定自己。不要跟别人跑,要跟着自己的心。” “心”这个字在整个采访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他很坦荡的讲述自己的人生,太阳能是他的梦想,最终又成为他的事业。他在用梦想经营人生,经营事业,人生即是事业。 除了上帝,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肩负着某种使命。如今黄鸣被国际能源界称为“世界太阳王”,在石油、煤矿资源即将枯竭的一片恐慌声中,黄鸣绝尘一骑拍马杀到。当全球范围内推广可再生能源举步维艰时,黄鸣率领他的企业,创造了崭新的推广模式,用自己的技术、品牌站在了未来太阳能大市场的制高点上。 黄鸣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在大学里学的是石油。上大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他们,地球上的石油是有限的,再过50年就没有了。1982年,黄鸣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地矿部石油钻井研究所工作,研究找石油的钻头。黄鸣知道石油找得越快,这个行业死得越快,地球上的能源就越稀少,所以慢慢地有负罪感。 改变黄鸣命运的,是美国人贝克曼写的太阳能圣经——《太阳能热力过程》。黄鸣形容自己“就像一个饿汉一样,遇到一顿饭就拼命地吃下去了,这个魔力谁都没办法阻挡。” 第一台太阳能热水器黄鸣是完全照搬这个做的。那是在1988年,黄鸣很兴奋把自己做的第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作为礼物在婚礼上送给了亲戚。当时很多人很奇怪,不相信这个玩意能把水烧热,结果去摸的时候每个人都被烫了一下。 黄鸣说,当时想的很简单,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太阳能,希望别人也喜欢。接下来的7年,黄鸣还是自己动手,免费为亲戚朋友做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做了几十个。这七年,黄鸣说服了周围的一批人喜欢太阳能,但感觉到再这样做很难持续。一方面是研究所的工作本来就忙,一方面这样做影响实在太有限了。 1995年对黄鸣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决定辞去研究所的工作,正式下海,而中国太阳能市场的启动也正是在这一年。黄鸣说,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一方面,石油部门工资比较高,工作也很稳定,一方面是太阳能市场的前途未知,而且当时下海的声名也不好,所以在创业的前两年黄鸣根本不敢告诉父亲自己下海了。 黄鸣最自豪的有两件事,一是年过半百还能踢整场足球,一是作为技术人员下海,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带出了一支能够把科技转化为市场力的系统和队伍。黄鸣本人拥有50项国家专利发明,目前是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太阳能学会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创业之初,他在企业中有很多角色,设计师、监工、车铣、刨磨、装卸、清理、安装、维修、推销等等,太阳能产业的活他都干过,有四五百多台热水器是他亲自装的。而跟别人合作、或者是他指挥安装的已经数不清了。 回顾自己的创业,黄鸣认为自己很幸运。1995年黄鸣的工厂不足十人,租用民房、旧厂房负债起步,如今黄鸣有员工4000多人,全国总从业人员5万多人、总占地5000亩、品牌价值51亿元,“皇明”成为中国太阳能唯一“中国驰名商标”。 “世界上很多太阳能专家比我还狂热,但他们很苦,他们没有商业化,他们只是一个铺路石,甚至就是一个夸父,追不上太阳牺牲了,像他们这样的人很多,我觉得我是最幸运的一个。”尽管是这样,黄鸣还是用“九死一生”来形容自己的创业,“没有九死的话也有五六次。”最危险的一次是爬树,因为当时很多楼房不能上楼顶,但消费者好不容易买了安装就得爬树。爬到最上面的枝上,再往前一步肯定要断了,就还差半米怎么办,然后就开始打秋千般地晃,晃到最后摔在楼板上,当时差一点就下来了。“现在想想挺后怕,最怕的不是说我的女儿少了父亲,关键是中国太阳能,世界太阳能少了一个开拓者。” 这十年来,黄鸣带领的皇明太阳能集团累计推广太阳能8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7-8年、整个北美16-18年的推广总量,2005年的推广量达到200万平方米,相当于欧盟的2倍,北美的4倍。他的产品累计为国家节煤1000多万吨,减少煤污染排放500多万吨。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能源,用户基础十分薄弱,应用推广十分困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市场化的标本,而黄鸣和他的企业,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十多年前,中国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太阳能,现在中国有几千万的家庭使用了太阳能。这其中,黄鸣用科普启蒙的方法让中国人了解了太阳能。“为了蓝天白云您可以不用皇明,但是您应该用太阳能”,这句话已成为皇明科普的经典。 “我们用长征的精神开始了‘万里卖太阳’的旅程!”黄鸣如此总结了皇明集团市场开拓的历史。1996年12月,《皇明太阳能科普报》问世,每期印量300万份,至今累计已达5000余万份,如果按照体积计算足可装满一火车。随后,皇明的太阳能科普万里行活动走遍了全国大多数省份,目前的行程已经有8000万公里,使很多消费者认知了太阳能。2005年6月,皇明建成了中国首座大型太阳能博物科技馆,免费对社会开放,被国家列为科普教育基地。 目前,皇明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和真空管制造商,并掌握太阳能的核心技术——“三高”镀膜技术。黄鸣认为,现在中国的太阳能像处在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拼命圈地的时期,所以要学人家把握住发展的本质规律,要全力圈占核心竞争力。皇明先期注册了100多项专利,这些在市场上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到最后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1000亿元的时候,光有太阳能热水器是不够的,所以皇明有空调项目组、海水淡化项目组、光热光电联用项目、绿色能源建筑项目,还包括新材料如纳米技术、镀膜技术、表面处理等技术。黄鸣毫不客气的表示:“皇明集团志在引领全球的绿色热水文明”。“皇明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记者:现在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已经在舆论上被炒热了,在政策上国家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建设节约型社会,肯定会有很多企业一哄而上。您是否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是否希望有更强劲的对手出现。 黄鸣:充分竞争的行业才是好行业,我希望在太阳能行业出现更多的大品牌,皇明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每个行业肯定要有几个巨头。我们只想做在竞争中胜出的品牌之一。 我是太阳能行业中最清醒、最冷静的一个人。我比较担心的是,大家一哄而上会产生泡沫。因为太阳能在技术、质量、产业基础与人们的热情有距离,一哄而上的结果是对产品质量和行业声誉产生影响,可能会使消费者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消费者基础很差,因此不能伤害消费者的感情,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有惨痛的教训。当时赶上能源危机,美国政府用补贴的方法鼓励用太阳能,装了很多设备,能源危机一过去,太阳能就没有人再关心了,很多太阳能设备就烂在房子上。这样,美国人就认为太阳能不行,基本上太阳能在美国的市场已经进入冰川时期。在中国我也很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太阳能在中国也有两个地方也进入了冰川时期,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威海。90年代北京四环以外装了一大片太阳能,后来没有人维护,又废了一大片,现在北京的市场就很难打开。我在威海的经历最难忘,威海是山东最富裕的地方,太阳能就是打不开市场。后来我在路演的时候听见一个老人说我这身份就不用太阳能。我说您怎么这样说话呢,老人家就说我是最早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后来坏了找到原来的业务员,他说那个企业早倒闭了,我也改行了,你说我还敢相信太阳能吗。 目前整个太阳能行业并不强,一二线品牌不够强大,行业口碑不太好。我曾经在一个行业协会上说过,要做行业品牌,首先必须做品牌行业。如果太阳能市场发展不起来,变成土匪窝,那我就是土匪头子,这有什么意思呢。 记者:您曾经说过做太阳能容易,但要做好很难。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黄鸣:成熟的行业,比如家电、汽车,可以把行业标准、基础、技术、管理体系等全套引进,做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在太阳能行业,国外也是一片空白,材料、技术、安装、服务、生产线什么都没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需要的是大系统的创新,所以要做好很难。最初我们做也是按着葫芦起来了瓢,如果不是因为用心在做,那要烦死人的。我常常说我们是无中生有的完全创新,在这个没有基因的行业里培养完全创新得基因。 家电的很多大品牌像海尔、美的、海信等都觊觎过太阳能市场,但总的来说做得都不好,因为他们并没有想在这上面有大的投入。这些年这些大品牌做的太阳能产品加起来还没有我一家做的多。现在市场上有3000多家做太阳能,但很多企业只是想捞一把就走,他们的做法不符合价值规律。我常常跟他们说不要虚晃一枪就走,不要给太阳能丢脸,有时候甚至会很偏激地对他们说,你不配做我的同行。“为了太阳能我常常拍案而起”
记者:现在在中国推广太阳能最根本的障碍是什么? 黄鸣:根本上还是人们的观念,现在传统能源还能用,大部分人都没有能源的危机意识。现在人们对太阳能的使用条件和环境都很苛刻,很多小区物业不让进,认为会破坏美观。这也是对传统审美观的挑战,什么是美?戴金帽子美吗?现在很多房子做的四角八棱的,但不符合保温的原理,美吗?我看违背自然才不美,不人性的才不美。太阳能是最环保、最好的能源,为什么不用呢? 希望人们能对太阳能更加宽容。我相信在5年之内人们的观念会有很大的改变,因为可用的传统能源越来越少。为太阳能我经常拍案而起,已经不是辩论了,就是大声斥责别人。 记者:您还有这么偏激的一面? 黄鸣:是的,我是因为热爱才偏激。你跟他娓娓道来还不管用,拍案而起反而帮我俘虏了很多人。人还是可以理解人的,谁会为了赚钱去跟人吵架啊,所以我一生气人家就知道我为什么这样了。我跟人吵架也是真诚的,只是希望他们改变对太阳能的观念。没有我的偏激,这些年发展也不可能这么快。 记者:虽然能源问题是国家的战略问题,但我们目前没有一个强力推动的机构,只有一个相对松散的协调机构——能源委员会。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政府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黄鸣:有一些国家有专门的能源机构,像印度就有可再生能源部。很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国外的政府动辄补贴上百亿美元,还有法律支持,有的还有强制措施。但国外的太阳能市场是温室的花朵,不是市场化的产物。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标本,市场化比较成功。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的企业,我也经常被邀请去讲授我们市场化的经验,皇明在国际上的影响比国内还要大。 但我们现在还是比较低级的市场化,政府做的是要帮助产业更成熟的市场化。根据国家的战略计划,在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要达到15%。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如果企业的质量、服务跟不上,还可能把企业压死。我们连国家的使命都不能完成。 因此整个行业需要加强产业体系能力建设。包括产业基础、政策基础、观念基础、研发和基础理论、各相关部门设备改造等等,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上都需要政府的支持。 “我的事业是凭心而来的” 记者:皇明太阳能热水器在市场上卖得最贵,但您卖得最多,成长得最快。这是为什么? 黄鸣:因为我掌握了这个行业的规律。我对太阳能的感情恰好符合最基本的价值规律。别人追求的是好卖,我追求的是好用,因为我喜欢太阳能,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喜欢太阳能。我的核心观念就是追求好用,但是在研发、材料、安装、服务的成本就上去了,竞争的压力就上来了。这种竞争的压力转化为内部的压力,最终又变成我的压力。在企业内部就变成路线问题、用人标准的问题。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我淘汰了一批员工,其中不乏很有能力的员工。 如果一个人的经营理念出了问题,很容易突破底线。我的核心理念、价值观都是凭心而来,这靠的是感性,我相信自己的心,我就希望别人都喜欢太阳能;但是做什么、不做什么是靠自己的理性,别人热的时候我不会跟风。别人卖的便宜、别人上市都不能吸引我,这就是理性。 下海之前我傻乎乎地做了7年,自己做的太阳能热水器白送给别人,完全不是商人的做法。但是,真正的商人恰恰就是我这样的人。真正的商人就是要能抓住价值规律。 记者:在最初大家都不知道太阳能的时候,您是怎样让人们接受您的产品的? 黄鸣:太容易了,也太不容易了。就是要一个个跟人家讲,关键是要有耐心。那种想投机的就等不急,这样一个个的讲要等到哪一天啊?不管是科普讲座、路演还是让顾客体验,只要能接触到的人,我们都会去说服他们。在营销创新上我们也走的更早,我们比家电业都更早做路演,做体验营销。 记者:十几年前,中国几乎所有人不知道太阳能,现在有几千万中国家庭用上了太阳能。这期间您做了大量的科普工作,由您发动的科普万里行已经行程8000多万公里,您的科普报也累计印发了5000多万份,还建立了一个太阳能博物馆,免费对社会开放。这些活动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但作为一个企业,这种做法会不会成为财务的负担。 黄鸣:现在大家都在讲企业公民,讲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推广太阳能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活动。我个人有一个理念,就是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很多公益事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捐了多少钱,明天还要捐。我们做太阳能科普是要花钱,但有回报,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太阳能、用上太阳能,这很符合我的本意。 记者: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年轻人都会以您为榜样去创业。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您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您的成功能对他们什么启发? 黄鸣:现在社会很追捧企业家,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想成为企业家。这也不是坏事。关键是,我觉得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常常问那些大学生,你是爱钱还是爱赚钱。爱钱那太容易了,爱赚钱那就不容易了。他们只看到了企业家的财富和荣誉,没有看到风险。 记者:就是只看到结果,没有看到过程的问题。 黄鸣:这不光是过程与结果的问题,还是人生意义的问题。人生的追求只是为了在T形台上风光一下,还是为了价值与梦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做好一些事情。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否定自己,要听自己的心去生活,为什么要把自己塑造成别人呢?不要跟着别人跑,只要按自己的梦想去生活,生活就会很丰富,你想要的生活都会给你,我认为这是社会、人生的基本规律。另外,经验是不能效仿的,如果这些创业者效仿我,肯定都会失败。还是那句话,要跟着自己的心走,相信自己的心,我的事业就是凭心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