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也能赚大钱 创业故事:下岗女哭着卖面包 居然也能赚大钱



销售员:“天太冷,煤气也冻了,确实不好点,这煤气灶还拿家去了,不拿家更点不着。”

  杨铁娟:“现在热馒头咋办呢。”

  销售员:“回家热再拿这儿来,就得这么卖,就这帘子要搁这一夜全冻,帘子全冻上了,另外人家着急,你还蒸不热,老百姓等着干着急。”

  她叫杨铁娟,是岗花食品厂的厂长,今年九月份,她创办了阜新市第一家早餐配送服务公司。

  这些日子,天气越来越冷,大部分早餐车都停业了,杨铁娟为建暖棚的事急的不得了。

  杨铁娟:“你看这个照片吧,这照片上是一个保温式的棚子,而且是欧式的,外形很美观,里面还特别暖和,然后咱们把这车套在里面,你不卖的时候锁上就走了,能坚持的还继续坚持,坚持过几天建完房不就好了嘛”。

  记者:“现在卖的比以前少了吧?”

  杨铁娟:“现在比以前少多了,原来那时候咱们是一百台车站在外面,现在咱们十台车站在外面,咱们原来营业额,每天五、六千元那样,现在一千多元钱。一是天气冷,二是煤气点不着火,再说这东西吧,你看这丸子,都冻得像石头似的,连个保暖的地方都没有,热闹场面一百台车的时候,那都没法形容,那时候我们忙得没有时间坐着,忙得不可开交。”

  记者:“那时候钱挣的也多吧?”

  杨铁娟:“那时候钱回来吧,咱们会计,出纳和负责进货的就开始数钱,点不过来钱。”

  辽宁省阜新市是一座煤电城市。21岁那年,杨铁娟就来到海州煤矿工作,在那个火热的年代,杨铁娟与阜新市4万多煤矿工人一道,用热情把青春献给了这座城市。20多年过去了,阜新的煤矿资源逐渐枯竭,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大量的工人开始下岗。

  杨铁娟:“2000年4月15日,我们矿高洁书记找到我,给我叫到他办公室,当时他就说,铁娟这次下岗就轮到你了,因为你的岗不是确定岗。”

  那段日子,杨铁娟的天空是灰色的,丢了工作,没有了收入,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这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日子长了,她想就在市场做点小生意吧,卖馒头不需要什么大的本钱,也可以填补一下家里的生活。下岗一个月以后,杨铁娟与另外13名下岗女工开了一家岗花食品厂。

  杨铁娟:“和我接触过的这些人,他们都说过去那些碱对的馒头非常好吃,现在根本就没有人蒸了,后来我考虑尽管做碱对的馒头很难。我想如果我们岗花开始做了馒头就一炮打响,给我们产品让大家有一个惊喜,唉呀!岗花的馒头真好吃,这个现在行了吗,行了,先整着吧,行了来吧。”

  平时在家做饭,杨铁娟也是一把好手,可一下子做这么多馒头,杨铁娟还从没有做过,碱大了蒸出的馒头开了花,碱小了又蒸瘪了。别说卖钱,就是白送人家也不要,没办法只有大家拿回家自己吃。

  销售员:“挑好了卖,破的全往家里提,头一天拿家以后,大伙还都吃了,左一天拿、右一天拿,总拿总拿,对象都不乐意,我对象说你看你们蒸的馒头咋不好呢,总往家拿。我说那咋整,刚成立的岗花也不能白瞎,所以大伙就分了拿家去了。

  在岗的时候,杨铁娟盖过房,管过煤票,当过会计,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生活的艰辛。当她们背着馒头真正站到市场上的时候。

  杨铁娟:“很长时间没有一个人说出一句话来。”

  在那静静的期待中,大家的目光落在了杨铁娟的身上。

  杨铁娟:“还是你先喊吧,因为你是头。”

  别无选择的一种尴尬,让杨铁娟反而有了勇气。

  杨铁娟:“脸憋得很红,喊出了一声,岗花食品厂馒头一元4个。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大家看着我哭了以后,大家同时都哭了”。

  那一天,他们赚了20元钱,也是她们下岗后的第一份收入,付出后的收获,岗花馒头是越来越好,越卖越多,为了打品牌树形象,杨铁娟还真是想了不少的招。

  去年,杨铁娟专门成立了岗花女子销售队,配制了统一服装,走街串巷,不但卖了货,还为岗花做了广告。

  杨铁娟:“我们必须注重点形象,因为咱们街上卖馒头的卖面包的太多,咱们就靠咱们形象,另外就是咱们卫生干净,出去以后一看,确实是岗花的人,上阜新台的广告一个月就得三四千元钱,我们没有钱,我们就靠形象占领市场。”

  记者:“这招灵吗?”

  杨铁娟:“灵呀!”

  杨铁娟:“面包,你记住了,多醒一会儿,它不瘪,多醒一会儿,让它时间长一点,大一点儿,太小了不行”。

  杨铁娟最看重的就是产品质量,她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虽然累点,可心里高兴,因为她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杨铁娟:“一个馒头利润也就是三四分钱这样,后来时间长了,大家就不满足现状,我们必须搞一点利润比较高的,我们有一点高的收入。即使我们实现再就业了,但是我们在再就业中有一定的收获,我们也要在这一过程中富裕起来,这样我就开始做面包。面包的利润要比馒头高一倍,另外在阜新市市场上做面包的要比做馒头的少一倍。”

  现在市场上大多是西点面包,利润较高,可杨铁娟却偏偏看好了老式的硬面包,虽然没人家钱赚的多,但不用进超市不压资金,每天出车卖面包的姐妹都能拿上沉甸甸的票子,苦点累点心里也乐

  销售员:“就我一天卖面包,就现在这个季节,最少是30元钱,我最多一天卖70元钱,我还供我家孩子上学,还有我家三口人生活费全在这里出。全在面包里出。面包、酥饼、豆沙包、麻花、八宝粥、丸子、还有油炒面,还有臭鸡蛋,还有大酱,我都带,大饼子我还没带呢。”

  杨铁娟:“我最早创业时,我开业那天就这个门口贴了一个对联,今日下岗不可怕,明日我们更潇洒,这幅对联粘这,后期创业一年以后,我的对联改了,今日下岗不可怕,这边,明日就业找岗花,对联又改了”。

 兼职也能赚大钱 创业故事:下岗女哭着卖面包 居然也能赚大钱

  杨铁娟做了两年的馒头面包,有了甜头,做出了名堂,她意识到早餐大有文章可做,今年九月份她率先办起了巾帼早餐配送服务公司,岗花食品厂的工人也由当初的十几人增加到了180多人,杨铁娟也由下岗女工变成了老板,岗花在杨铁娟的心里,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杨铁娟:“阜新早餐这块空间特别大,阜新几十万人口,如果有一半的人,早上吃咱们一个面包一个馒头,那咱们买卖就火了,我们现在有一百台车铺遍阜新市,有一百个销售员给我去销售,所以说,别人再挤进来的时候非常不容易,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市场了,我们经营之道就是占领这个市场,然后再慢慢扩大规模。你看我们现在品种也齐全了,现在比以前强多了,以前我们只有馒头,大面包。现在小包子、大包子,肉馅的、菜馅的”。

  自从有早餐配送服务。杨铁娟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岗花食品厂的灯总是亮着,杨铁娟和她的姐妹们正在为阜新市的市民准备明天的早餐,用杨铁娟的话说,岗花食品厂就是阜新的大厨房,她就是这儿的厨师长。

  杨铁娟:“我每天面粉要40袋左右,就管酸菜,我们每天要450斤左右,面包我们每天要销售几千个,所以,我们自己封我们是阜新大厨房”。

  这小本生意,靠的就是量,摊上得会卖,厂里得会做,这两年杨铁娟也学会了不少生意经。俗话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可杨铁娟偏偏在褶上做文章。

  杨铁娟:“原来就这一种,就是这样褶的包子,但是我们陆续发展有四、五种,一是小包子、褶要多一点,再一个是这样柳叶的,柳叶包子它能区别,再一个一看很有食欲。”

  这花卷看着平常,工艺却不同。

  杨铁娟:“现在我们的花卷一卷上的时候,就是立着呆着的,一个是它好看,另外它的层次多,层次多大伙愿意买,层次多里面的油多,所以销量好。”

  在阜新提起岗花,没几个人不知道,人们既佩服这些女人们的勇气,又羡慕她们的收入,如果没有那次下岗的经历,也许就不会有岗花,也不会有今天的杨铁娟。

  杨铁娟:“我这个厂长当的吧,别说是厂长,跟她们是一样的,咱也是经济没有基础,所以我们之间特别体贴,她也理解我,我也理解她,所以咱们买卖,咱们厂子才能融洽,才能干得火。”

  今年冬天,阜新的面粉每袋涨了10多元钱,一些食品厂开始趁机涨价,并且冒充岗花品牌,以次充好。

  销售员:“现在她们就拿我们品牌冒充,现在就有,现在满街都是,连早市都有,还有拿厂长打品牌的,说是不是岗花的,我是岗花的,那你们厂长姓啥,姓杨,叫杨铁娟,马上答出来,答不出来不好使,就不是岗花的,就是假的,是冒牌的”。

  当初办厂时,大家都是下岗女工,所以叫岗花食品厂,如今大家重新上岗,并在新的岗位上开花结果,让岗花又有了新的含义。

  记者:“现在咱们的销售员上市场敢喊吗?”

  杨铁娟:“现在不像以前了,我们的销售员就比谁卖的最多,谁喊的最高,谁喊的最大,谁销售量最大,谁赚钱最多,现在都比这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8297.html

更多阅读

餐饮创业故事:卖煎饼的学问

餐饮创业故事:卖煎饼的学问我在北京一家写字楼内上班;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会在12点以后回家。经过一晚上的工作;肚子到12点就开始叫了,不得不买点夜宵充饥。昨天晚上;我偶然发现公司附近楼下的一个推车买煎饼的生意特别好。卖煎饼的人是位2

创业故事:益智玩具蕴含广阔的商机

  他一年内开出了5家连锁店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魔方或九连环等益智玩具,玩起来要手脑并用,由于极具技巧性,这些玩具折磨了许多玩家的神经。有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开出一家又一家的连锁店。近日,笔者在禾城发现了这样一个人,他自

创业故事:下岗后开火锅店年入百万

下岗后开火锅店年入百万张灵俐,1994年下岗至今,下岗后一刻也没有闲着。她说,自己一直在创业圈里闯荡,始终被困在入不敷出的艰难境遇中,可是现在我解脱了,如今,火锅店的生意蒸蒸日上,从去年8月到今年7月的营业收入已达145万元。 2001—2003

肖淑云创业故事:店面在“变脸”中壮大

创业,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瑰丽的梦想,但又下不了决心迈出最初的一步。在你我的身边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平凡人的创业故事。下岗工人肖淑云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 为了生存 下岗后开始创业 肖淑云本是青神县糖酒公司的一名职工,上世

nokia创业故事:他不成功谁成功

中国五金企业有近十万,但大多以中小型为主,刚踏入这个行业的创业者占据着比例也不少,作为初创业者,我们应该借鉴以前的别人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下面给大家分享是全球手机巨头NOKIA的创业故事。北欧一个并不显赫的国家,在这个国家的一个小

声明:《兼职也能赚大钱 创业故事:下岗女哭着卖面包 居然也能赚大钱》为网友那时年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