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恶化的金融危机,对不少全球经营的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国著名企业联想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005年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联想成为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之一,开始全球营销,并着力打造全球品牌。但如今看来,这个梦想的实施并非当初期望的那么容易。 在不景气情况下如何进行全球营销,打造全球品牌?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借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第四届品牌亚洲国际会议”之机,《经理人》采访了全球营销和品牌推广领域的泰斗约翰 · 奎尔奇(John Quelch)先生,并邀请他担任本期客座总编辑。奎尔奇是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工商管理教授,并在广告巨头WPP集团、百事可乐瓶装饮料公司等多家全球知名企业担任非执行董事。他刚刚出版了自己的又一本营销力作《奇妙的作用:营销如何创造完美的民主制度》。 成功营销的关键 《经理人》:全球经济正在遭受金融风暴的洗礼,一些全球经营的中国企业也面临巨大挑战。不景气的情况下,成功营销的关键是什么? John Quelch:经济不景气使人们在支出上不再像从前那样大手大脚。这时候成功营销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紧握消费者的手,向他们许诺“我们将共渡难关”。2009年,全球经营的企业经营者应该比以往更加努力,为你的营销系上“安全带”。第一,研究客户。非但不能削减市场调研的预算,而且要更多地了解消费者如何重新定义价值、如何对经济衰退做出反应。第二,关注家庭价值观。公司在做广告时,应注重营造温暖舒适的家庭氛围,以此来取代极限运动、冒险行径、不修边幅的个人主义形象。第三,维持营销支出。公司此时不应削减广告支出。资料表明,与经济衰退期削减广告投入的竞争对手相比,那些增加投入的品牌可以付出低于经济良好期的成本,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及投资收益率。第四,调整产品组合。由于消费者倾向于选购低档产品和物超所值的产品,因此销售人员必须重新预测产品线上每款产品的需求。第五,通过各种努力,对分销商提供支持,并通过更多的临时性价格促销手段,赢得消费者的欢心。另外,还要注重市场份额。除少数成长前景良好的技术产品外,几乎所有公司都在为获取市场份额而战,有时甚至是为生存而战。此时,你必须了解你的成本结构,这样才能确保每项削减或合并举措都能在节约资金的同时,尽量不对客户产生影响。巩固军心、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也是此时的必修课,CEO们应该做到:向员工郑重承诺公司会像以前一样渡过难关,坚持产品的质量标准,并要加强与客户及员工的交流。 《经理人》:您如何评价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中,新兴经济体对国际品牌营销的作用?在这些新兴市场上企业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新策略? John Quelch:跨国企业因销售的全球性而得益。对于那些尚有销售增长潜力的国家、客户和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将基础产品经过精简后以品牌专营的方式推广,可以保留那些对价格敏感的客户。 新兴经济体对国际品牌的长期增长仍然至关重要。事实上,发端于美国的这次经济衰退正使西方跨国公司检视他们的策略,他们在考虑是否应该增加在新兴市场的投资。 对企业来说,任何跨国性策略出台前,都要评估一下这些策略能为客户带来哪些附加价值。许多公司在没有清晰的策略之前就开始在海外销售了。通常比较可取的做法是:先在相邻的国家开展销售,随着经验的累积再将销售扩展至别的国家。发达市场目前人口增长放缓,所以,仅仅依靠产品类别本身,很难进入发达市场,而进入新兴市场就要容易一些。 全球品牌的力量 《经理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对中国企业来说,打造全球品牌是不是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John Quelch:实质上,受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驱动,全球品牌的重要性在日益增长,而且未来还会持续不断地增长。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我们有了一个无边界的世界,大家可以顺畅地交流,也希望在各个地方都能享受同样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而消费者使用全球品牌的经验,使得他们对本地品牌也会有相同的期望。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品牌也可以促使本地品牌提升竞争能力。 打造全球品牌,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多方面的。譬如成本的降低,供应链效率的提升,等等。当你是一个全球品牌,在创立一些新的产品系列的时候,你的成本就不会那么高,因为新产品会通过现成的渠道很便捷地流入市场,而且它自身还带着一定的品牌力。所以,企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一两个大的全球品牌上,比放在一系列小的本地品牌上更有价值。全球品牌还可以驱动企业文化的提升,使大家打破国界,互相影响和学习。 《经理人》:优秀的全球品牌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哪些因素可能使它迅速成长,哪些因素又可能导致它的衰落?譬如Google,它为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品牌?而大名鼎鼎的星巴克,它的品牌价值却迅速衰减。 John Quelch:Google品牌的迅速提升有几个重要原因。首先,它有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就是要统领全球的资讯;其次,它发现网上搜寻对消费者至关重要,并迅速满足了这个需求,并且不断改善它的搜索引擎,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另外,提到Google,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字眼只有一个—那就是搜索,而且,Google从未做过任何让消费者反感的事。你在想搜索信息时,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它,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全球品牌的力量。 说到星巴克,它实际上没有办法像华尔街期望的那样,每年增加利润。为了增长,星巴克不断去吸引“外带”的顾客,对这些顾客来说,他更在意星巴克员工的友好和效率;而那些喜欢在美好的氛围中喝杯高质量咖啡放松自我的早期顾客,却发现自己成了少数人。实质上,在同一门店中,要同时满足这两类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太可能的。为了扩大影响力,星巴克推出了许多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却给服务带来了挑战;另外,星巴克大张旗鼓地不断开设新门店,却忘记了要年复一年地提高单个门店销售额。星巴克也做了许多创新,后来又尝试把工作重点重新放到咖啡上,然而这些举措却无一能够解决其最根本问题:星巴克品牌的独特性越来越不明显了。 《经理人》:全球经营的品牌,是否要适应各国市场本地的一些问题?也就是说,在不同国家推广的时候,是否要做一些策略的调整? John Quelch:这个问题至少在理论上很容易回答。你只需要把各地市场的成本和销售额等数据相对照,就可以知道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另外,在做市场推广计划的时候,你不可能使这个计划适应100多个不同的市场,但你可以把所有的地区聚集在一起,根据你的品牌发展战略,把它们分成几个主要的类别。实际上,优秀的全球品牌也都是优秀的本地品牌。以麦当劳为例。它在各个国家跟本地的供应商合作获得原材料,有本土的合作伙伴,有时也寻找一些本地的代言人来推动品牌的发展,无论在哪个国家,它都是好“公民”。好的国际品牌都是从好的本地品牌开始的。 《经理人》:很多全球顶级的品牌都是B2B的品牌,而不是消费者的品牌。这类品牌的成功有哪些策略? John Quelch:有3种全球B2B品牌,第一种是“纯粹主义者”,它没有终端消费者,但可以建立品牌。第二种是混合B2B品牌,它有部分产品是直接售卖给消费者的,这种品牌一定要熟知终端消费者的兴趣,才可以把他们的B2B业务做得更好。在打造品牌的活动中,他们大部分是针对中小企业,这是一个重要的新兴市场,IBM是个典型的例子。第三类是为一些主要的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品牌。这个领域最成功的典范是英特尔,这家公司尽管不直接面对消费者,但它成功地做到了让消费者觉得,假如在他们电脑中没有英特尔的配件,电脑就可能会有问题。这种看法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模式。这也是成功的B2B品牌的做法:它给予消费者一种信息—它可以解决消费者很重要的问题,而且能在世界上创造正面的改变。 做企业社会责任的典范 《经理人》:那些全球顶尖的优秀品牌,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John Quelch:我研究了全球最优秀的10大品牌,发现顶级全球性品牌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一是全球统一的定位。它们把实用性的产品质量与带有情感诉求的创新融合在一起。二是只主攻一个产品品类。比如,诺基亚和英特尔。三是用公司名作为品牌名,并将所有的市场营销费用集中在这一个品牌上。GE和IBM都是这样的案例。四是打入“全球村”。譬如IBM的广告口号就是“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五是社会责任感。消费者期望全球性品牌能够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方面起带头作用,利用它们的技术来解决世界上存在的问题—大家可以想想雀巢公司的净水计划。 2004~2005年,我跟同事做了一个研究,我们共调查了15个国家,发现全球品牌通常被消费者视为代表更优秀、更创新的产品或者最尖端的技术,他们愿意为这样的产品和技术花更多的钱。而且使用全球性的品牌,也使他们觉得自己更接近“地球村”—这就是品牌,它卖给消费者的是一种价值,一种情感。 另外,在我们所研究的15个国家中,有大约15%~20%的消费者说,我愿意付钱买全球品牌,是因为我对他们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更大—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这些品牌是本土品牌的典范。 《经理人》:很多亚洲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得分不高。要打造全牌品牌,是否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John Quelch: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至关重要,它一定要与品牌的核心价值相关联。本地品牌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与本地的社会更加接近。所以,也可以在本地社会里面,帮忙做些解决本地问题的事情,而不是尝试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 对于全球品牌来说,比较重要的是,看能否找一个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切入点,来提升品牌的核心价值。以思科为例,这家企业非常热衷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将相关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事务都以技术的方式提出,然后融入教育去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约翰.丹佛 邓小平 约翰 · 奎尔奇:紧握消费者的手!
更多阅读
维尔尚:移动电源的时尚颠覆者
随着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移动电源成为达人们继手机和平板电脑外的新一代随身携带电子产品。维尔尚在去年才成立,跟在电商渠道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的羽博、品能等移动电源品牌相比,起步晚。但在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初生牛犊就成为新加
约翰·奎尔奇:地点是营销的关键
9月25日,天翼图书第28届管理论坛在深圳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管理学特聘教授、副院长兼教务长约翰·奎尔奇(John Quelch)应邀做主旨演讲“商业营销中的地点影响力”,并参加其新书《P营销:商业推广中的地点影响力》签售会。
韦尔奇:企业家要与最糟糕的员工作斗争
杰克·韦尔奇今年已76岁,我们不妨称他一声“老杰克”。9月的中国行,是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韦尔奇退休后第二次造访中国。 此次韦尔奇巡讲的主题是 “中国制造”。不过,希望从这位通用电气前CEO身上急寻良方,解决自身企业燃
奎尔奇:中国制造转型需慎重
近期,营销大师约翰·奎尔奇在深圳接受《经理人》博思会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从代工产品向品牌转化需谨慎。” 奎尔奇认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个自然转变过程,并非能一蹴而就。中国制造企业在从代工产品跳跃至自有品牌之
解读杰克·韦尔奇:权力的艺术
杰克·韦尔奇很少谈到权力的问题。 也许是32岁担任GE主管2,600万美元业务的塑料部门总经理、46岁担任GE董事长兼CEO的韦尔奇从来就不缺少权力,所以没有深切感到权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也许自从500年前马基亚维利写作《君主论